霭洞窅冥期再探游京东大溶洞与三羊古火山

年11月20日,SDSZ高一年级参加了京东大溶洞和三羊古火山的地理研学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队旗

先介绍一下队旗吧。第一组以红色为底,配上亮丽的绿色猪头,色调搭配极其自然,下面写着两个镀金大字“banzhu”,与组内大名鼎鼎的shj同学相当契合!第二组以粉色为底,配上被各种标化GPA压垮的小猪佩奇(别问为什么猪这么多,问就是大佬扮猪的执念),队名则是班长说的队。第三组以荧光绿为底,文字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两个哥特体大字NB充分体现了班级文化和班级特点,与最N班完美契合,堪称班旗!l

京东大溶洞

清晨6点,我们扛着班旗出发,迎着初升太阳明媚的光芒,同学们的困意阵阵袭来,眼睛一闭一睁就到了第一个目的地——京东大溶洞。从狭长的洞口依次进入,两侧岩壁在灯光照耀下五色交辉。讲解员先介绍了溶洞景观的成因,又简单介绍了几处颇有代表性的景观,其余的部分便由我们自己参观游览。经长年雨水渗透和地下水溶蚀,碳酸盐溶解于水中并发生化学反应,溶液不断积累、凝固,形成形态相近大小各异的钟乳石;同时,另一部分景观如“恐龙蛋”则是由镁-硅酸盐沉积形成的。“石林”的类型可大致分为4种。从洞顶向下垂的为石钟乳,从洞底向上生长的为石笋,上下连通的是石柱,片状弯曲的流纹则是石幔。洞内较为潮湿且空气不流通,所以一般处于12-14℃的恒温状态。尽管景观千奇百怪,但是同学们最钦佩的是洞内工作人员高超的英语翻译水平,如amessofcloudsflying——乱云飞渡,holyfireansmagiclamp——圣火神灯,真可谓信、达、雅。

演唱会

结束了京东大溶洞的考察,我们回到车上开起演唱会。在此特别鸣谢各位同学歌手:罗千粟(hours,holy),饶译(一路向北),石浩均(稻香),朱奕辰(告白气球),陈知亦(慢慢喜欢你,thinkingoutloud),赵轩(Perfect),李锦川(letitgo)。美妙的歌声梵音一般和雅、深满,在车内回荡,余音绕梁,久久不散。短暂的寂静后是雷鸣般的掌声,铺天盖地而来,热烈却不喧嚣。同学们唱完后,所有人期待的目光都投向了张老师。大腕即将登场,高潮来袭。一首“易燃易爆炸”,被张老师唱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尽管张老师明令禁止我们录像,同学们还是得到了宝贵的音频资料。悄悄收藏保存。。

三羊古火山

下午我们来到三羊古火山教学区,在上山过程中继续学习地质知识,尝试使用地质工作的基本工具。我们了解了砂岩、玄武岩两类岩石,观察砂岩的层理、节理两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大家还在“梅花雨痕”岩石处学习了化学风化作用和铁锈的成因。我们看到了火山喷气孔等火山地貌,同时还学习了地质年代表的相关知识。此外,我们认识了地理野外综合考察活动的三大工具(地质锤、放大镜和罗盘),并用地质锤采集了多块沉积岩样品。有的同学还亲自使用土壤取样器(土钻)采集了当地的棕壤和褐土。

到达山顶,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火山口湖泊。火山的剧烈喷发活动,导致火山口下方深处的岩浆房被掏空,因而无法支撑上方山体的重力,造成以火山口为中心的部分火山锥体向下塌陷,造成环形的破火山口。随着火山休眠,雨水或者雪水汇集到火山口,变成火山湖泊。

回程

下山路漫漫。回程中同学们大多筋疲力尽,在车内睡着了。开上高速,路旁的景物飞逝,天色渐渐昏暗。一路向西,远方贴近地平线的,是一层薄薄的橘红色晚霞,好像太阳要用自己的余热融化前方寒冷的路面,迎接凯旋归来的14班。

天完全黑了,我们到达学校,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山间驿站

作者:石浩均

北风呼啸着,呼啸着,为京城带来了极早的寒冷。冷气悄然弥漫于人间,现于骑车人冻的发僵的手,隐于晨起玻璃上凝结的薄霜,夺去了京城本就短暂的秋天。一场秋雨,又落一地叶。

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的早,为本就略带忧伤的情绪更带上了一丝悲哀。于强手如林的环境,于荆棘丛生的前路,于变化莫测的时代,又遇上无比寒冷的冬天,不由得产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忧伤感慨。心灵,似乎已于人间漂泊许久,早已疲惫,迫切需要驿站使心灵得到安歇,使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雨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似乎不曾想过,距匆匆忙忙的北京城不过几十公里的地方,竟有如此远离喧嚣之处。

晨起动征铎。拂晓,便于困顿中启程。昨日的疲惫还不曾褪去,呆呆地坐在车上,望着窗外在寒冷中被剥去了所有装饰的枝丫和时不时在前方远山的轮廓中划破天空的飞鸟。喧嚣忙碌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心灵似乎也得到了片刻安歇。

正午时分,方才抵达,迎面袭来的,是如玻璃般纯净的蓝天,是两侧向远处延伸的群山,早已经过岁月的千百次磨炼,已遍体鳞伤的岩石。沿着两侧山峰之间的路向前行走。这路,如其说是人为开凿,倒不如说是大自然嫌山间太过单调,故意放上几块石头,抑或是走的人多了,也便由岩石变成了一条路。走在路上,感受着有些硌脚的岩石,人类大规模改造地球的手尚未伸到这里,为这里留下了一处平静,一处安详。阳光洒在两侧的岩石上,为岩石覆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似有七彩光芒。路两旁的树枝上,部分珠烁晶莹的不知名果子逃过了前日寒风的侵袭,为山间留下了一抹色彩。极目远眺,纯净的令人窒息的天空与群山交相辉映。于此处,虽仍处于人间,却感到已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陶醉于两侧的非凡之景,旅途,也走到了尽头。正如不知从何处开始一般,山路,那于山间悄然前行的山路,也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尽头。回程的路上,太阳已向西方移动,又为山间带来了不同的风景。骤然间,一座来时不曾注意到的山峰映入眼帘。这山峰不似珠峰巍峨高大,更不似黄山姿态雄奇。然而,岩石上道道裂纹是它经历的岁月的见证。不过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对于山而言,人间的一切不过是渺沧海之一粟。或许过去也曾有失意之人来到山间诉说,然而山听后,却不过笑着他们太多情。那一刻,忽然感到一种释然,一种从容。人生如逆旅,来来往往有多少人,不过于人间扬起了灰尘,纵是王侯将相,也不过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后归于沉寂,只存在于后世人们的谈笑之中。于时间相比,人生之是非成败又有几何,于此时,又有多少人在为了生命而挣扎。相比之下,拥有的实在太多,又何必患得患失?同伴的压力虽然巨大,然优秀的同伴却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陪伴走过青春年华的人。前路虽然漫漫,然“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尽志无悔,又何必计较于最后的结果?至于时局,又绝非人力所能及,又何必为此担忧?那一刻,山间成了我的驿站,净化了我因生活并不万事顺遂而不安的心灵,启迪我不必纠结于自己失去的,而应着意于自己得到的,以积极的态度,去在踽踽独行的人生中继续走下去。

或许多年以后,这段经历终将被忘记,同游的人也终将失散。然而,这山间作为我的驿站,终会是我心灵安歇之处。

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三羊古火山,有缘再见。

摄影

张诗琦老师柴宏禹饶译

文字

喻博衍李雨舟石浩均孙庄焱

编辑

孙庄焱

指导教师

张诗琦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jg/6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