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琴欣赏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唐春雷琴台北故宫馆藏

琴为中国古代的弦乐器,外形轮廓因时代,地域,作仿而各有差异。本件琴作连珠式,表面松涂的黑漆,断纹细密。玉徽、玉轸、玉足,轸上均细刻篆字。肩部共鸣箱的龙池为圆形,凤沼长方形。

宋徽宗的“松石间意”北宋“松石间意”宣和式琴

尺寸:通长厘米,隐间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3厘米,厚4.7厘米

成交价:1.亿元

拍卖专场:松石间意—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琴

拍卖时间:北京保利年五周年秋拍

据说西方最古老的上等小提琴,存世仅百张,历史不过三百年,但在西方已被推为至宝。而中国的传世名琴中,仅唐琴就有近二十张,历史均越千年,北宋琴有四五十张,南宋和元琴共有两百余张,明琴无数。

中国文化有许多“骄傲”,古琴是这其中典范般的存在。

年12月5日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一张古琴拍出了1.亿元的天价,创古琴拍卖成交价世界记录。这张琴,就是宋徽宗御制的“松石间意”。

乾隆时所题隶书“松石间意”四字

徽宗当年席上珍

所谓“松石间意”,典出南朝沈约《宋书》:“尝从太祖登钟山北岭,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弹琴,因赐以银钟酒,谓曰:相赏有松石间意。”

沈约是史学家、文学家,文中太祖指宋文帝刘义隆,弹琴者是刘宋名臣萧思话,他伴随宋文帝游南京钟山北岭,文帝让他在山中清泉的磐石上弹琴。山川之美,亘古同游,一时间,空山寂寂、松石相映、琴声幽幽,那清音传万里,又似无来无去,这便是“松石间意”的意思,意指琴声的清越和无争无为。

北宋宣和二年(年),嗜琴成癖的文雅皇帝宋徽宗赵佶,让京城官琴局制作了“松石间意”宣和式琴。琴长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3厘米,上板梧桐,下板梓木,金徽玉轸。琴体髤黑漆,黑色中有隐隐红光,通体呈细密的冰裂牛毛断纹,项与腰皆作凹入半月形,相交处复作凸出半月形,龙池凤沼皆为长方,龙池内右刻“宣和二年御制”。

徽宗嗜琴,曾有诗曰:“晓景煕煕竹影疏,柔闲初理薄妆余。心情酷爱清虚乐,琴阮相兼一几书。”除了官琴局,他还在宫中设琴院,招揽天下制琴名匠切磋技法,造就了曾智仁、卫中正、朱仁济、马希亮等制琴大师。制琴弹琴之余,徽宗还藏琴,到民间四处寻觅好琴,藏于“万琴堂”中。唐代制琴名家雷威、张越所斫琴尤为徽宗所爱,他也曾有诗称道:“石琴应自伏羲传,品弄尤知逸韵全。玉轸金徽重遗制,雷张诚贵擅名先。”雷威、张越的琴是他心中最好的琴,而雷威所制的名琴“春雷”,即被他收入囊中,成为“万琴堂”第一重器。

他自制的这把“松石间意”,由于式样非同一般,既非伏羲式亦非仲尼式,历来便成为一把独特的“无式之琴”,直到民国古琴家杨宗稷先生著《藏琴录》,才以徽宗年为它命名,称“宣和式”。宋代官琴流传下来的不多,宣和式“松石间意”的式样,今已成公认北宋官琴的标准器。

北宋审美趣味温润雅致,琴器便有一股清冽修长的文人气质,“松石间意”正是如此。

琴身雅致修长

乾隆御题见天心

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宋亡后,元代皇帝不谙琴艺,有明一代虽艺文灿烂,但“松石间意”似消失无踪,当他再度被一位钟爱雅乐的帝王抚弹的时候,早已几度换了人间。

康熙时,“松石间意”为清廷所藏。康熙二十九年(年),琴工王汉章对其重新修整,配上琴弦,如今“松石间意”琴龙池左侧的“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即为当时所刻。又据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造办处杂活作活计档》记载,雍正四年(年),雍正帝下令将宫中古琴换弦易轸,轸上配五色绒,添琴穗,如今“松石间意”的青玉轸足,即为当时所配。

琴底的青玉轸足

清帝王中最钟爱“松石间意”的是乾隆。乾隆六年(年),他将圆明园中所藏古琴重新鉴别,并划分等级,再让清宫造办处特制退光琴匣以保存。自此,“松石间意”被重新配上琴匣,琴匣外盖刻“宋制松石间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装”和“永宝用之”方印,琴匣两端皆刻“头等二十二号”六字,而盒盖内壁另刻有乾隆评价此琴的御书,书曰:

八音之最,弦克当之。众弦之首,舍琴孰为。静好在御,君子弗离。爰徴其美,龙门高枝。文以青涞,缀以朱丝。尺寸中度,下滨上池。徽金轸玉,追琢是施。虚心静抚,鸿纤合宜。其声清穆,其德渊懿。昔人有云,调弦而治。匪惟邦邑,海宇重熙。猗欤休哉,南风之时。

第二年,乾隆又亲自抚弹“松石间意”,弹奏之后,写下一首七律,也把它刻在了琴背上,诗曰:

古锦囊韬龙门琴,朱弦久歇霹雳音。安得伯牙移情手,为余一写山水心。

除此之外,“松石间意”琴铭之“松石间意”四字,也是出自乾隆手笔,琴上另有“见天心”印章,亦出自乾隆。凡此种种,皆可见乾隆对它的钟爱程度。

项背上乾隆御题的琴铭:

“古锦囊韬龙门琴,朱弦久歇霹雳音。

安得伯牙移情手,为余一写山水心。”

下刻圆章“见天心”三字。

不知花落又谁家

“松石间意”随后藏于圆明园,清末宫中太监盗宝严重,“松石间意”大概由于形体较大,因此未被光顾。圆明园遭焚毁后,所藏大部分书画瓷器和古琴均遭火厄,“松石间意”琴却又神奇地逃过一劫。之后,“松石间意”流出清宫,几经辗转后,被北京琉璃厂的“蕉叶山房”主人、“古琴张”张莲舫有幸觅得。

张莲舫是清末古琴名家张瑞山的儿子,子承父业经营“蕉叶山房”,制作和修缮古琴皆为当时一绝,因此与王世襄、古琴家查阜西、古琴赏鉴家郑珉中等名流皆过从甚密。

得“松石间意”后,张莲舫私藏了三十多年,后来将其在蕉叶山房挂牌出售,开价“二千金”,是一般名琴的十倍以上,但由于要价过高,未能售出。年“五反”运动后,蕉叶山房的业务已渐式微,张莲舫于是又将秘藏的唐琴“韵磬”以及这张“松石间意”送到上海今虞琴社求售,但同样也因索价过高无人敢问津。

关于此事,今虞琴社创始人之一、上海琴家沈草农先生还曾写过一首诗,讲述在琴社遇见“松石间意”的情景,诗曰:

帝子当年席上珍,即今流落到淞滨。居奇未必终无主,且喜随时得暂亲。(注云:宋徽宗松石间意琴,乾隆御用,琴流转至沪,索值颇昂,尚无受者,暂留琴社时得一抚)。

但最终,“松石间意”还是被今虞琴社社员、著名琴家、“上海画坛四公子”之一的樊伯炎先生花重金买下,自此藏在其书斋六十余年。如此直至年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征集,“松石间意”才再现世间,并最终在这场保利精心准备的秋拍上以1.亿元的天价成为另一位神秘买家的“席上珍”。

王昌龄曾作《琴》诗曰:“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辩经纶?”琴声清越,千载悠悠,“松石间意”在人间一路风尘仆仆走来,其以后的命运会怎样我们无法得知,故姑且以王昌龄的这首诗,作为其沧桑历程之暂且中止的休止符吧。

历代帝王坐拥天下,都有搜罗奇珍异宝的嗜好,但要论数量之巨,清高宗乾隆帝堪称举世无双。其中,可誉为传世之乾隆御器的,无不精心妙作,屡见巧创奇想。即便如此,可以和这张琴媲美的,也不过寥寥。年,一把乾隆御制古琴在世界知名拍卖行苏富比经过几番激烈角逐,最终以万港元成交,超过估价两倍,成为中外瞩目的焦点。它,就是“湘江秋碧”。乾隆御制琴,有文献记载的仅四张,历经两百多年,重出人间,唯有“湘江秋碧”,弥足珍贵。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款汪尤敦、张若霭奉旨所制,苏州织造图拉监制湘江秋碧,琴刻“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款,系汪尤敦、张若霭奉旨所制,苏州织造图拉监制,全长cm、有效弦长91cm、头阔14.5cm、肩阔16.5cm、尾阔11.5cm。琴样为连珠式,金徽,朱红漆,通体仿刻梅花断纹。琴面造型浑圆,琴面、琴边发连体小蛇腹断纹。琴面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面漆色如新,不见琴弦磨擦的痕迹。琴底龙池、凤沼等为如意椭圆形设计,更于龙池、雁足间开二寸许椭圆音孔,非一般琴制所有。除此之外,还可以清晰看到乾隆的题识: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挂壁何不可。晖十有三丁晨星,导和理性图书左。湘江夜月来水仙,窗映飘萧绿阴锁。何须鸣玉觅金儒,爱渠亦复周旋我。雍正二年(年),乾隆14岁,便于瀛台补桐书屋读书。这座院子种有两棵梧桐老树,乾隆甚是喜欢。梧桐高大挺拔,为木中之佼佼者。乾隆封帝后,双桐相继枯死。乾隆徘徊感旧,便以命工斫为四琴,并名之曰“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有关此四琴制作事项,始于乾隆十年末。十二月初二日: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尤敦、张若霭奉旨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轸等件俱仿古样制办。十二月初二日:琴上龙池不必开,将御题刻在龙池的迎手上,琴名刻在凤池的迎手上……准时罩金漆,再需作古,上等做法。于本月二十二日:奉旨,此琴上应嵌之玉岳山、龙尾、枕足等处。于本月二十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庄亲王送来白玉枕足十副持进交太监胡世杰。于十一年正月初八日:四琴上岳山、成路、蛟尾、龙音、下龙音、托尾、下托尾俱系用玉成做……着用或冻石、或滑石做样,送去其石性纵软……乾隆十一年二月初一日:现做琴四张着交南边漆做。钦此。于本月初六日:着交南边照此画样花纹、颜色一样漆做。于本年九月初五日:将苏州织造图拉做的送到漆琴四张随匣、锦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于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图拉做得漆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四琴计费时约十个月制成后,乾隆又一一在龙池纳音处墨书铭,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四张古琴于乾隆十一年秋季制成之后,乾隆便将四琴一直存放在补桐书屋内,不曾弹奏。后几经世代交替,命运坎坷。二十世纪,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从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海量重器珍品,“湘江秋碧”也在其内。二战时,美国政府将其财产充公拍卖,在第三场拍卖会上,年轻西藏先锋探险家F.BaileyVanderhoefJr.相中此琴,收入囊中。年10月5日,“湘江秋碧”出现在香港十一艺术周苏富比的“龙游帝苑”专场上。历经两百多年,尽管断纹不明显,似乎也已失去了琴的本义,但它仍旧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宫廷重器。

点击图片购买中国首张“琴尺书画”专辑

《不可说—郭关音画作品集》

推荐阅读

艺道书院琴道修学

艺道书院书画修学

艺道讲堂

古琴公益讲座系列

不可说—郭关音乐绘画作品集

艺道讲堂|爨碑书法临习

灵性之境—郭关道长玄画

郭关道长古琴演奏专辑

郭关|爨碑书法的探索者

艺术欣赏

郭关道长:生于湖南,书画家,古琴家,道家全真派道士,艺道院住持。作品涉及书画、古琴、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幼随祖父习琴;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系统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修道,通斋醮科仪;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佛光山、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台湾建立有“郭关艺术馆”,长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件。

《鸥鹭忘机》郭关道长演奏宋琴陋室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jg/6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