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153471.html
本文转自:济宁日报
魅力国粹浸润童心
——金乡县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扈宏毅
本报通讯员王超徐林
金乡县教体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度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助推教育优质发展,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山阳书院附属小学的京剧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了该校原创剧目《鸡黍之约》。除每周一节京剧课之外,在每周课后延时社团活动时间,学生们也能通过化妆、表演等体验式学习,感受国粹的独特魅力。该校学生司文坛说:“我学习京剧已经5年了,我非常喜欢学习京剧,也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我觉得学习京剧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通过上台表演也越来越自信了。”
在“京剧进校园”活动中,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设了京剧表演、京胡演奏、京剧打击乐三个社团,先后培养了近七百名技艺精湛的京剧社团学员,以及五位升入专业戏曲院校的学子。学校连续十一年举办大型京剧展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先后七次进行专题报道;学子连续荣获第六至十二届“国戏杯”全国学生戏曲大赛一等奖。年10月,该校的京剧节目荣获第22届全国戏剧“小梅花”集体节目金奖称号。
教师徐林告诉记者:“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开设中,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编创了适合孩子们传唱的京剧剧目作品,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积极为孩子们搭建参演参赛平台,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据悉,校园京剧是金乡教育的金字招牌之一,也是金乡教育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乡县教体局坚持美育育人,倡导校校有特色,校校有社团,班班有歌声,坚持艺术百花齐放,推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构建学校美育和家庭美育互联的现代美育体系。目前,校园京剧、地方戏曲、书法、陶艺、围棋、剪纸、山东快书、版画、扎染、编绳、经典诵读等已成为金乡县艺术教育的优质品牌。各学校坚持以课堂为基础,以社团为抓手,拓展优秀文化传承渠道,以展演为实践,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广大学生学习与爱好协调发展,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为了把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不断丰富教育载体,金乡县教体局定期举办品牌教育展示活动。每次展示品类繁多,有手工制作、书法绘画、陶艺、刻盘、机械加工、焊接技术、电工电子等实物,也有学校特色教育的图片。韵味醇厚、悠扬婉转的京剧,孩子们表演得有板有眼;瞬息万变、灵动如生的沙盘画,被一双双可爱的小手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陶艺品,在清澈的眸子里,已不只是神奇,更多的是体验的快乐;国粹围棋,黑白博弈,开发智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的意志品质;还有水墨山水、重彩工笔、楷行篆隶、五色剪纸……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彰显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丰硕成果,因地制宜的学校特色,展示了广大青少年的自信、阳光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
金乡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宗占介绍说:“为深入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我们从学校实际、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师专长出发,鼓励各学校创建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项目,让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根植于少年儿童心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