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就像一座开满鲜花的琼苑
其中藏着无数的精彩和各种的有趣
采撷我最喜欢的几朵大家一起品赏
清银镀金嵌珠翠梅竹纹头花
清点翠球梅纹头花
这件料花钿子的效果非常惊艳
装配了透明度极高的菊花和叶子
黄色的菊花蓝色的叶子为料器制作
粉红色的菊花则使用了珍贵的碧玺
清康熙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雍正粉彩牡丹图瓶
清乾隆珐琅彩花卉图瓶
瓶外壁以珐琅彩绘制竹石腊梅
墨书诗句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
清雍正珐琅彩梅花图碗
碗侧绘红白二色梅花一枝
另侧书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杯上绘代表十二月的花卉并配诗句
一月迎春二月杏花三月桃花
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
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
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松竹梅图瓶
且不说青花纯正釉里红鲜亮
这图案中竹叶成诗就很好玩儿
仔细看那些竹叶组成了一首五言诗
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
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
清乾隆粉彩葫芦式瓶
葫芦上的丝带都精细入微
连丝绸上的花纹质感都表现出来
清点翠天保九如挂屏
没说的点翠就是美啊就是美
清百宝嵌花卉挂屏
把各色玉石琥珀当作颜料和塑材来用
这种手笔也只有乾隆朝才能够为之
清百宝嵌花卉图挂屏
腊梅一桩配天竹水仙芳草灵芝等
有黄莺一对在梅枝上嬉戏宛转呼应
上有永琰/嘉庆所书乾隆御制腊梅诗
注意乾隆用的是腊梅而非蜡梅
蜡梅还是腊梅
清乾隆碧玉竹林七贤笔筒
一公分左右厚的筒壁上浮雕出图案
竟能有如此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乾隆玉器真是登峰造极
这幅元代李衎的墨竹图卷
所用的纸张非常有意思
纸上有花纹隐现侧视尤为明显
云水鱼鸟间还有溪月鸢飞鱼跃字样
雍正十二美人图
名气大大滴这次展出了其中之一
有人认为画中人为雍亲王的嫡福晋
也就是甄嬛传中常提到的纯元皇后
历史上的原型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丁观鹏不二图轴中乾隆装扮成维摩
类似的乾隆帝各种cosplay画还挺多
其实这种爱好是从他爹那儿继承来的
这幅雍正帝行乐图轴上
扮作仙人与仙姑童子在幽谷采花的
正是雍正本人那仙姑据信是其某妃
雍正曾命画家画了成套的cosplay图
展中这幅花卉图扇页引起我的注意
左边画一枝秋海棠右边竟是朵西番莲
这是我在古画上首次看到写实的西番莲
对比真花可见画家的写生功底深厚
之前曾专门写过一篇什么是西番莲
当时认为国人可能没见过这种热带植物
没想到竟然有人画过因此再继续考证
竟发现乾隆帝也画过且为它写过诗赋
而西番莲图案在乾隆时流行是有原因的
这个我以后有空儿时专文再写吧
这幅庄和皇贵妃所绘的福寿字轴
初看平淡无奇再看则惊心动人
原来笔画中竟藏着各色姿态生动的菊花
这些深宫妇人寄情书画后真是颇有建树
说起这幅费以耕花神图轴很有意思
先是朋友让我释读画上的篆书题跋
我当时就一气儿顺着读了下来
天极天工人极人工廿四番风信
九十日韶华全凭一面朱旛
护持着万紫千红愿教青帝常为主
阳司阳令阴司阴令七八座亭台
三百株锦绣好是二分明月
掩映得陆离五色只道花神夜出游
读通后又回看一遍细细琢磨了一下
突然发现这是一幅牛到不行的绝对儿
巧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百千万
这些数字嵌藏其中还没有重叠撞车
且两联的末一句分别来自不同诗篇
又对仗得天衣无缝真是大妙妙极了
展览中缂丝作品有好几幅件件精彩
万紫千红大展已经落幕了
翻看这些照片仍觉得意犹未尽
万紫千红之宋画之美
万紫千红之轻舒长卷
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