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学习性

叶晓力

叶晓力,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欧阳光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比较高等教育。

曾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

摘要:本研究对某部属师范大学名本科师范生展开问卷调查,探索师范生的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职业自我概念)?学习性投入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师范生自我概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习性投入;师范生职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性投入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教师职业认同;师范生学习性投入在学业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师范生学习性投入在职业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本科师范生;自我概念;学习性投入;教师职业认同

一?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诸多场合多次谈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此表达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教师职业的尊敬。[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在国家层面制定并出台诸多相应政策以支持基础教育等领域师资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年)》,明确了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任务,并在主要措施中提出:“着力培育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2]

师范生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主要体现在师范生的职业方向相较其他专业而言更明晰,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毁约现象,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师范教育资源,而且对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乃至师范教育本身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之,非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也存在较大的流失,这些问题似乎都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密切相关。事实上,教师职业认同的议题一直备受学界以及相关部门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jz/8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