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高温继续嚣张,
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
南京高温费发放情况如何,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防暑降温的措施做得怎么样?
市劳动监察部门高温突击检查发现问题不少,
有的不会算高温费,有的超时加班近两倍……
南京市劳动监察部门高温突击检查工地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崔晓摄
南京日报记者今天随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对一些工地、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一工地因未足额发放高温费被要求整改,而一家企业因超时加班被现场立案。
今天下午2点10分,南湖东路21号南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现场。尽管工地门口洒了水,但仍抵挡不住热浪滚滚。走在工地门口的铁板上,一阵灼热立即从鞋底传上来,一会儿功夫,记者就感到脚发烫。室外,偌大的工地空空荡荡。
该项目由通州建总集团建设,现场的项目经理程小兵告诉记者,工地大约有近位工人,主要从事室内装修和室外玻璃幕墙安装工作。前段时间气温35℃以上,工地就避开高温时段开工,一般早上10点工人们就下班了,而3天前,气温逼近甚至超过40℃,工地索性就放假了。
监察支队工作人员问及工人高温费发放情况,程小兵当即回应:“发了,打在工资卡里,三个月,元。”支队案审科科长金浩追问:“发了三个月?一共元?”“对,一共。”
金浩当即指出其中的问题:“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费。支付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可每个月发放,也可一次性支付,目前南京的标准为元/月。首先你发三个月不对,另外总共,也不对。”
南京市劳动监察部门高温突击检查工地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崔晓摄
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两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防护网下打扫建筑垃圾。对于高温费,以及发放多少,工人们似乎也并不清楚。而在陈小兵竖起两根手指的提醒下,他们才回答是“”。对于高温下仍然在打扫建筑垃圾,他们也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金浩告诉记者,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包括打扫建筑垃圾等。此外,对于该工地的高温费未足额发放问题,因为发放时间还有几个月,他们已向企业负责人要求整改。
江宁区的南京群志光电有限公司,尽管室外是40℃的高温,但车间里却是一片清凉。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姓负责人介绍,因为生产精密的手机屏幕等,所以车间一年四季是25℃恒温恒湿。而对于员工的加班情况,她也坦言,由于工作环境很舒适,加上工期紧,工人们每月平均加班60—80小时,但是是自愿的。
细心的检查人员立即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即使职工自愿,企业也算违法。”金浩说,他们已决定立案,按照程序调查、收集资料,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劳动法规定,整改不到位,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元以上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新闻多一点
高温“烤”验街头绿化园林部门通宵浇灌为花草树木“退烧”近日气温持续攀升,烈日当空,走在路上的人受不了,长在地里的花草树木有多煎熬,可想而知。南京街头绿化正遭受高温“烤”验,园林部门已开足马力抗旱保绿,各区园林绿化养护单位和园林工人通宵浇灌为花草树木“退烧”。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金供图
今年上半年,全市主干道的绿化带、交通岛绿地、街头绿地等处新建了一批花境微景观。相比于行道树等高大树木,花境内的低矮花草植物根系较浅,更加难耐高温烈日。园林养护单位根据植物的不同习性、对水分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喷灌、滴灌和云喷头洒水等方式,在晚上气温相对低时科学浇灌,让植物有“力气”熬过白天的暴晒。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金供图
7月23日晚上9点钟,北京东路(太平北路—龙蟠路段)北侧,其中一段绿化带上6根黑色细长的杆子从灌木丛中升起来、伞状喷射细水雾,先是落在灌木叶片上,再顺着流进土壤,还给周边小环境带来了一丝清凉。3分钟后,喷洒结束,喷灌管自动下降又“躲”进了灌木中,接着下一段绿化带上6根管子升起、喷水雾。“这一段北侧的绿化带长约1公里,分6段设置了喷灌系统,每一段喷3分钟,6段循环喷洒、早晚各一个小时。”南京玄武园林公司灌溉项目施工负责人唐传宝说,北侧绿化带较宽,采用了喷灌系统,南侧绿化带比较窄,则采用了滴灌系统。
记者扒开南侧绿化带上的植物发现,两条黑色的管子贯穿长达1公里的绿化带,管带周围设有滴孔,水源源不断地从小孔冒出来、湿润土壤和植物根部。“喷灌和滴灌系统都设有传感器,当降雨量超过5毫米时,系统自动关闭;当传感器内的集水量少于5毫米时,系统自动开启,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浇水。”唐传宝说,像现在这样的高温天气,喷灌和滴灌系统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浇水1个小时。自动浇灌系统不仅解决了人工浇灌无法精准控制的水量和水压,还解决了庞大水车上街阻碍交通的问题。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金供图
目前在绿化养护中,使用自动浇灌系统的只占少部分,还有很多绿植需要靠人工浇灌。7月23日晚上7点多钟,五塘广场地铁站附近、幕府西路上,园林工人从水车上取下水管,对一处花境进行人工浇灌。“要等太阳下山,气温下降后才能浇水,白天温度太高,浇水反而会把植物的根都烫死。”南京开林园林公司项目经理周易说,这处花境由10多种花草植物组成,植物习性不同,浇灌时也要区别对待,精细化处理。“五针松和红枫这类植物,浇水次数不用太多,但每次必须浇透,浇到水从土表溢出为止,火星花等水生植物每天要多浇几次。”现场的园林工人边浇水边告诉记者,像孔雀草、五色梅这类草花要用类似花洒的云喷头,成一定倾斜角往上喷水,水滴呈抛物线向下落到草花上,以减少水压对花与土壤的冲击,防止花头倒伏。
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各区园林绿化养护单位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报绿措施,调整延长作业时间安排水车每天傍晚至次日上午9点进行浇灌,换人不停车,浇灌时间比原来延长9个小时,重点加大夜间浇水力度,降低水分蒸发速度,提高浇水效率,确保绿化植物安全度过高温干旱天气。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毛庆马金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崔晓马金
编辑:刘全民
推荐阅读刚刚,南京气象测站再破40℃+……
湖南路地下商业街年底前竣工……
这个七月,朋友圈里点赞最高的照片在这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