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历封建史最长的国度之一,中国自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称“皇帝”始,到年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为止,时经两千多年的时光里诞生了皇帝人,其中不乏英才贤明圣主,更不缺昏暴无能败类,而其中艺术细胞异常的发达的皇帝也不再少数。要知道,古时大部分的帝王在作为储君的时候书画和艺术鉴赏就是他们的必修课,因此画画届的“白丁”皇帝也是极少数,然而其中有几位却成为了画画最好的皇上。
曹髦(máo)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独揽军政大权。曹髦被司马家族扶植之后一直被当做傀儡,自己没有丝毫权力,所以他的内心异常苦闷,常常寄情于绘画,曹髦擅长书写诗文,另外他的绘画艺术也很是不错,是一个善于琴棋书画的才子,最擅长画马,据传唐代画马名家曹霸是其后人。唐代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绘画史)将其列为中品,评价很高,要知道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只得了个中品下。史载他曾画《祖二疏图》、《黄河流势》、《黔娄夫妻图》、《盗跖图》、《新丰放鸡犬图》等作品。遗憾的是曹髦的画作均已失传了。
梁武帝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开国皇帝。在位前期文治武功都被大家称颂,平定国内叛乱,统一南方,向北抗击西魏,国内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他擅长绘画,受他的影响,他的儿子如梁元帝萧绎也擅长画画,萧绎是一位爱好读书喜好文学的君主,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职贡图》是南朝梁代萧绎所绘的绘画作品,原作已失,现存宋人摹本,绢本设色,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辟用外域职贡人物为作画题材的工笔人物卷轴画,原作朝贡人物有31国,现仅存12国,画像亦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同时也为后世研究绘画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证材料。
△《职贡图》
△《职贡图》局部
南唐后主李煜是有名的大才子,诗书画三绝,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及李后主在文学诗词方面的造诣了,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在李煜以前,“词”多以艳情为主,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李煜擅长行书,多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有如寒松霜竹,世称“金错刀”;又喜写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
△《入国知教帖》
△《入国知教帖》局部
千古画帝————宋徽宗,所绘的画被赞为“冠绝古今之美”的帝王画家,赵佶,这是一位爱画成痴的皇帝,后世史学家评论他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徽宗尤擅工笔花鸟,是工笔画的创始人,以精工逼真著称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他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同时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瑞鹤图》
△《瑞鹤图》局部(实在是太好看了,请谅解笔者的词穷)
△《腊梅双禽图》
△《梅花绣眼图》
△《五色鹦鹉图》
△《五色鹦鹉图》局部(感受一下这个细节)
另外,徽宗独创的书法界的超模————瘦金体书法也是独步天下,千百年来,始终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画,是写出来的,字,是画出来的!自古以来,书法名家的笔墨,用丰盈来形容算是贴切。而赵佶的“瘦金书”(省墨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很多人纵然模仿了八九成的形似,却没有一成的神似,因为他的瘦金体脱离了血肉,筋骨独存。他的瘦金体,中宫收紧,四方舒张,形成内紧外松,纵向笔画起笔铰锋,横竖笔画收笔有顿点,捺犹如鹤形,整体又有兰竹之气,构架清晰,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就是舒服!美!)。
△《荷风》
△《竹影》
△《菊香》
△《牡丹诗帖》
赵佶一生精于书画,力主推动官方画院的形成与发展,他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画院到了徽宗这里被真正用来选拔有灵性的艺术从业者,之所以说有灵性,是因为在他之前的画院考试,只考画功而不考思维,徽宗极其注重作画的“意境”,每年以诗词做题目,“山中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等,获得“山中藏古寺”第一名的绘画作品没有画任何庙宇楼阁,只有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而得“踏花归去马蹄香”第一名的画作也只画了蝴蝶飞绕马蹄间。徽宗的审美趣味超凡脱俗不可小觑之外,还说明他注重各方面全面发展,创意、诗文、绘画缺一不可,千古画帝绝非浪得虚名。
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位“勤奋”的皇帝,他的勤奋不在于治理国家,而是对制作木器情有独钟,凡刀斧锯凿都要亲自操作,一天不干木工活就手痒痒的明熹宗也称得上是投错胎的皇帝,不仅不理朝政,还是个文盲天子??,十六岁的朱由校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由于没有文化,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而他又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明熹宗心灵手巧,他制作的床、漆器、梳匣等精美绝伦,一般的能工巧匠也望尘莫及。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加剧,内有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外有蚕食紧逼的满族铁骑,江山千疮百孔,明熹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由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政治极为黑暗,明朝濒临灭亡。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不事朝政,整天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只能望尘莫及,凡是他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他都能够做出来,这哥们绝对是个天才,而且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定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明熹宗手工制物
抛开“坏品味收藏家”、“点赞狂魔”等身份的大清朝乾隆爷画画也还算不错的,先来看几幅。
△《水仙册》
△《寒山别墅图》
△《松菊图》
△《濯足图》
自己的画还是不错的,跟大师那是比不了,但你比不了就毁,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乾隆这位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到手的画作均无意外遭受到了他毁灭式的题字+留印。
这其中最惨的当属《富春山居图》??,连石头缝都没放过......
万幸的是,乾隆看走眼了,题字的那副是假的,赝品??
另外,乾隆爷的品味也是让人难以捉摸,乾隆时期出品的瓷器都洋溢着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的气质,就好比把村口开的桃花全穿身上了的感觉......
再来对比一下爸爸雍正的审美??
??
愿诸位帝王的转世可以随心所欲的画画、写字、赋词、搞雕刻、做收藏,安安静静的当一个艺术家,不用面对天下纷争,算计筹谋,毕竟,做一国之君的担子还是太重了。
-MuseAye-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缪斯眼MuseAy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