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开进手术室又萌又暖心围观浙二武林医

消化内科

胰腺癌诊断的第一选择--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

全世界每年有20余万人死于胰腺癌。胰腺癌是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手段,针对可进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完善的检查和诊断必不可少。

近期研究报道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是目前胰腺癌检查和诊断的最优选择(BMCGastroenterol.Oct18;21(1):.),提示在临床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的队列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是安全的,在胰腺癌术前检查中具有很高的诊断能力,被认为是第一选择,不会影响手术可切除性、术后复发、腹膜传播和预后。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是浙江省消化病临床诊疗和教学科研的中心之一,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消化道早癌、肝胆胰疾病、胃肠心身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方面能够较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解读人

贾立涛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

主持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多篇。擅长胃、肠镜操作及内镜下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治。专注于整合胃肠病学的研究。

消化内科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保留胃功能的内镜下根治术

近10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治技术的进展,早期胃癌的发现率逐年升高。早期胃癌组织学上主要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类。对于分化型早期胃癌来说,内镜下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而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患者的胃功能,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治疗选择。然而,对于未分化型胃癌来说,既往普遍认为其恶性程度极高、容易淋巴结转移、预后差,治疗上往往倾向于外科手术。但这些认识多是基于对进展期或晚期未分化胃癌的研究。目前发现不同期别的未分化型胃癌的预后差异明显,即晚期预后极差、而早期预后与分化型早期胃癌相当。因此,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和进展期/晚期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不尽相同,对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可否内镜下治疗、实现保留胃功能的胃癌根治,是目前探究的热点。

近期,一项刊登在《gastriccancer》上的多中心、单臂研究(JCOG/研究)评价了单发、病变≤2cm、无溃疡、且活检证实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效果。该研究纳入了日本49个医疗中心的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9.9月,发现内镜下病变完整切除率为99%、内镜相关4级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0%;最终大体标本病理确诊为未分化早期胃癌者例,进一步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5年总体生存率为99.3%、5年无病生存率为98.5%,5年内有5例患者死亡、但仅1例死于胃癌。因此,该项研究认为对于病变≤2cm且无溃疡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另外,基于该项研究,日本胃癌协会和日本消化内镜协会,已将病变≤2cm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列入内镜下治疗的绝对适应症之内。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来说,实现保留胃功能的内镜下根治术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而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及时胃镜检查将是守护胃部健康的一项重要决策。

解读人

朱春鹏

浙大二院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博士

聚焦于消化系统早期肿瘤、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开展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微量射频治疗等。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卫生厅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正式发表SCI7篇。

手术室“开进”一台小轿车,“治好”了患儿的哭闹

近日,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手术室出现温馨一幕:一个身穿手术服、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由医护陪伴,开着酷炫的红色小轿车来到手术室门前,在护士的帮助下下车,笑嘻嘻地走进手术室。这是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暖心举措。

眼科小儿患者进出手术间,在转运方面常有诸多困难和风险。孩子和父母分别,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医护,出现恐惧、紧张、哭闹、挣扎,都是很正常的,但挣扎、哭闹容易导致跌倒、伤害等风险,还可能让孩子心里蒙有阴影。

为减轻患儿的术前恐惧,降低转运中的风险,眼科手术室采用儿童小轿车来转运患儿。孩子高兴地坐上车,避免了因哭闹、挣扎而带来的跌倒、伤害等风险,一路上与医护人员也熟络了,紧张和害怕就慢慢消失。

详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xj/10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