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七种点水蜻蜓款款飞

今天“博物学下午茶”群里在做一个调研,问大家都是什么时候、何种机缘巧合开始观察植物的,各路茶友纷纷从自己的记忆库里翻出了与博物的“恋爱”档案,经历不同、缘分各异,却无一不动人无一不美好。

我呢,自然回忆了那段诗意的江南乡村童年时光——每日上学放学路上与花草虫蝶为伴。彼时只当平常,快乐而不自知,时间一拉开,不想却成了这么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割舍的“乡愁”。

我的“乡愁”中,不仅有田埂上的野花野草,还有水渠边的蜻蜓。

那时候,夏季插秧之前,河流上游会开闸放水,河水流过阡陌纵横的水渠,灌进水稻田里。河水开始是浊黄的,顺着水渠一路流,经过渠内野草的过滤,到了水稻田边,已经清澈见底了。我就喜欢蹲在家门口的水渠边,看蜻蜓点水,捉各种颜色的蜻蜓玩儿。

童年记忆是多么神奇啊,直到今天,但凡遇见蜻蜓,我总能想起童年江南水渠边的蜻蜓,甚至还能记起当年那水流拂过青草的气息。

既然说起蜻蜓了,点水蜻蜓款款飞,就把这些年我拍摄的蜻蜓做一个合集吧。

(一)斑丽翅蜻(又叫彩裳蜻蜓)

第一次遇见斑丽翅蜻,是前年夏天在深圳笔架山公园。我被黄兰的香气吸引,跑到河边摘黄兰的“毛笔头”,忽然眼前一亮,一只说蜻蜓不像蜻蜓、说蝴蝶不像蝴蝶的小家伙从我面前飞过,轻盈盈地停到了旁边的竹叶上。它的翅膀黄黑两色,斑纹鲜明,在阳光下十分泼辣抢眼。

读了南兆旭的《深圳自然笔记》,得知它叫斑丽翅蜻。南兆旭形容其翅膀的色彩为“琥珀色”。的确是琥珀色,不是黄色,很准确,很美。

这张是今年六月在深圳大学城清华的池塘边拍摄到的。这只斑丽翅蜻在草丛中上下左右乱飞了一会儿之后,停到了池塘边的露兜叶子上。我悄悄靠近,长焦拉近,逆光,呵,这个角度看,斑丽翅蜻翅膀的琥珀色更加纯正,真好看。

更精彩的是,看到露兜叶子外援尖利的锯齿了吗?我们这只漂亮的斑丽翅蜻正在“刀尖上行走”呢,cool!

不少资料显示,斑丽翅蜻会随着日照方向移动身躯,将腹部朝向阳光的方向(你是不是也想起了向日葵?),以减少身体受热的面积。

这一点听起来十分有趣。不过这似乎不是斑丽翅蜻的独家绝技,在查有关蜻蜓的资料时,我发现也有别的蜻蜓被提到有这项本领。下次不妨观察一下,看看蜻蜓的腹部是不是指向太阳。

(二)鼎异色灰蜻

去年夏天,我在深圳梅林山的一处溪水边看见了这只鼎异色灰蜻。

溪水的“汲水处”在以前的梅林关特区管理线上,这条线如今还留有当年的铁丝网,铁丝网内外长着朱瑾、使君子、五色梅、鹅掌柴和各种其它植物。尽管梅林山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这溪水是雨水从山上渗透下来的,没有经过消毒杀菌,并不干净,但还是有很多人去汲水,回家煮“山泉水”,泡铁观音,“就是比自来水好喝”。可见城市人对自然原生态的美好想象和渴望。

这只鼎异色灰蜻就在人们常去的汲水点附近的草叶上歇脚。它的身体像覆盖着一层蓝幽幽的冷调粉末,翅膀接近透明,鼎异色灰蜻整个看上去安安静静的。在树的阴影下,伴随着水声,这只鼎异色灰蜻营造了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

可能是感觉到有人在拍它,鼎异色灰蜻飞旋了一会儿,落到旁边的草尖上,还是安安静静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鼎异色灰蜻给我的印象就是安安静静的,和那种夏天雷阵雨之前低飞乱撞的大头蜻蜓形象迥异。

(三)杜松蜻蜓(又叫狭腹灰蜻)

这只大家伙是在深圳大学城的大沙河畔拍摄到的。其实它和前面说的鼎异色灰蜻和后面要说的晓褐蜻相比,体型上并不见得有比别人高大茁壮多少,之所以说它是大家伙,是因为我觉得它的颜色、花纹,以及整个气场,看上去比较彪悍、耐磨(奇怪,我怎么回想起“耐磨”这个词?)。它叫狭腹灰蜻。看,它停歇在河边石头护栏上,像不像一只凯旋归来的战斗机?

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杜松蜻蜓。我一看到“杜松”这俩字儿,马上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来,先干了这杯杜松子酒再说。

不管是不是因为杜松蜻蜓身上的黄绿斑纹和杜松子酒的色泽相似而得了这个名字,我喜欢这个名字,甚至觉得它彪悍耐磨的形象也和杜松子酒这种烈酒在一定程度上气质匹配。

(四)晓褐蜻

晓褐蜻是比较常见的。每当看到它,总会想起那首歌:“晚霞中的红蜻蜓,你在哪里哟?童年时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

所以,晓褐蜻似乎天生是带着童年色彩、童话色彩的蜻蜓。

在池塘边、草地上,浑身红色(其实这个红也分很多层次,细看能看到玫红、橘红、紫红......)的晓褐蜻也往往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这只晓褐蜻是我在深圳大学城清华的池塘便拍到的,当时我的女儿先发现的它。孩子们一阵大呼小叫,晓褐蜻飞旋不止,不过,它很快又停到了原先落脚的树枝上。孩子们发现,这只红蜻蜓好几次被“骚扰”,但它转了一圈总还飞回来停到这根树枝上。

真是恋旧,总是选择回到原来的地方落脚。

(五)玉带蜻

玉带蜻很好识辨,它的腹部长着一条白色的“玉带”。玉带蜻颜色不鲜亮,也没什么花纹,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但也正如人类的时尚界,五花八门的颜色轮番流行,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有一种颜色搭配永不过时——黑白配,低调中透着品味,堪称永恒的经典。

再看看,多看看,是不是觉得玉带蜻很耐看,越看越好看?

对了,查资料得知,玉带蜻并不都是一条白色的“玉带”,雄性腹部白色,而雌性腹部黄色。遗憾的是,我两次遇见的都是孤零零一个的“男生”,什么时候能看到成双成对的呢?

(六)长叶异痣蟌

以前一直以为,这种“小蜻蜓”是还没有长大的蜻蜓,而前面说的那些“大蜻蜓”是老了以后的蜻蜓。其实不然。“小蜻蜓”长大了还是这么纤细,它们再努力锻炼也长不成“大蜻蜓”那样健壮的“肌肉”,它们是蜻蜓目下的一个科——蟌。

蟌颜色丰富,在我的记忆中,有蓝色、绿色、红色、橙色......它们体型纤细秀美,飞行起来很安静,也飞不高飞不远,总是在草丛中幽幽活动,用南兆旭的话说,“阳刚不足,阴柔有余”。

不过,它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好捉,比我们前面说的那些大蜻蜓好捉。咦,这算它的什么好处?恐怕是坏处吧。我童年记忆中蹲水渠边玩耍的,大多是蟌。

(七)红腹细蟌

最后这张算是放个大招拉个仇恨。两只漂亮的红腹细蟌飞来停到了我的腿上,它们准是把我的腿当成一截树干了。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法国自然文学作家列那尔描写的一段钓鱼经历。垂钓很久一无所获,本已意兴索然,这时一只翠鸟飞来歇在他的鱼竿上,作者马上精神一振、灵光闪现,“我摒住呼吸,因被翠鸟当作了一棵树而感到十分自豪”,“翠鸟以为自己不过是从这根树枝跳到了另一根树枝”。

我也因被红腹细蟌当成了一根树干而十分自豪。

“自然随笔”记录了我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如果您觉得“自然随笔”好看,请向您的朋友们推荐吧。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xj/6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