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食花事

花聚宴

我们食花,多半是无意的。殊不知,花食极具食用、药用和饮用价值,如花茶中的茉莉、玫瑰,糕点中的桂花糕、玫瑰糕,酒类中的玫瑰美酒。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食花了。而以花入馔,则可以去腻增鲜,提香提色。花肴名品中,如山东的桂花丸子、苏州的白菊鸭汤、上海的桂花栗子、广东的桂花鲈鱼等,皆为花肴名菜,它们常以荤汤佐之,亦有素炒的,是菜肴中的养生佳品。

请输入标题abcdefg

花食已久

有关花食最早的记录,当数屈夫子在《离骚》里那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虽然这是借物言志的文字,却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已久有食花的习俗。

最奢侈的花食者要数慈禧太后,偏食菊花成瘾。她的宫女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写道:“太后对菊花是怎样利用呢?食法如下:先把那一种名唤雪球的白菊花采下一两朵来,浸在温水内漂洗一二十分钟,将那些菊花瓣酌量抓一把放下去,接着仍把炉盖上,再等候五分钟,便煮成了。”

除了这些食花者,以花入菜也源于历史深处。

翻阅古籍,你会发现,宋代的食谱中就有梅花汤饼、蜜饯梅花、雪霞羹,明代名菜有暗香汤。《诗·郑风》中记载曰:“山有扶苏,荫有荷华”,意为将新生的莲花洗净,清煮,加入苗米、百合之类,熬成荷花粥,这美味还曾让苏东坡为之倾倒。

花俗各样

据说这民间吃花的习俗,是从云南开始的。春天里,勤劳的云南人常将梅花、雏菊、桂花、百合等上好花朵作为佳肴的原料,先用清水洗净,再用热水焯过、滤干,或炒、或烩、或者凉拌,搭配鲜花装饰,清淡宜人、淡雅香脆。

苏州人也善制花食,一年四季的鲜花都会从植物化为趣致的美味,但最出名的莫过于腌渍的玫瑰酱——摘取花瓣肥厚、味道香郁的玫瑰花,经过当地梅卤腌制,再经过混合砂糖,最后捣烂成泥。这玫瑰酱的滋味酸甜,可用来制作糕点、蘸食面食,足见苏州人对玫瑰的喜爱。

不止南方,胜似江南的济南也有食花的习俗,这就是泉水宴。取当日新鲜泉水,摘泉水孕育的荷花、蒲菜、脆藕,用最原汁原味的烹调方法,调制最鲜美的泉水盛宴。在济南民间食俗中,炸荷花、荷花豆腐、明湖荷叶鸡等都已是深入民间的美味,这其中,荷花是主角,可以做汤,可以蒸肉,也可以炸食,味道独特,独成一家。

那些花儿

有女友嗜花,玫瑰泡茶喝,养颜美容;睡前用薰衣草煮茶,促进睡眠;做糕时用桂花,做汤时用黄瓜草花,做饼时用琼花,还有油菜花、荠菜花、韭菜花,甚至葱花,都是极尽女人之欢的。还有菊花,《离骚》中如此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平和常见,自古能食,好似朴实的邻家姑娘。清晨摘几朵,清水洗净,调进鸡蛋羹中,又滑又软,犹如包裹着花香的春风。

有友还爱吃炸百合,取数朵百合洗净,焯过,冷水浸凉后挤干水分,与面粉调成糊状,炸至金黄。只见大大的盘子中,盛开着艳丽的百合,朵正、瓣明,层层叠叠,颜色惊艳,“叶聚棱棱峭,花垂娜娜稠”,如梦如幻。百合入菜历史已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作佳蔬良药的风俗,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脑海中萦绕着这句诗,却挡不住花食的大块朵颐……

以花养生

中医认为,花卉具有解表清热、理血补益的作用。因此,人们食花,则主要看中了花的功效。花蕊部分中的激素能调节内分泌、延缓衰老。古今都如此。

如桃花,武则天之女常用桃花、木瓜花浸泡米酒来清除黑斑和皱纹,益养容颜。另外,桃花还能做成桃花粥、桃花酒等美食,既可去燥热,又能养身体。再如梨花,在中医上,梨花味甘、微酸、性凉,具有生津润燥的功效。制作美食上,可烹制梨花烧豆腐、梨花肉片、梨花拌山白菜等,皆有清热功效。

然而,吃花虽宜人,但有毒的花万不可食用。如夹桃竹,它的茎叶都有毒,误食容易中毒;马蹄莲中也含有大量生物碱成分,误食会引起昏迷;白色杜鹃花也含有毒素,误食容易引起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虞美人、曼陀罗、郁金香、一品红、铃兰、五色梅、凌霄等,都不可擅自采食。

花味虽美,却要安全食花。

花聚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xj/8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