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磨粉,粉蒸糕,苏州人的软糯都在糕里

去除白癜风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473189.html

前些天有朋友发消息说:“明月楼已经开始卖炒肉团子了。”炒肉团子?这不是咱号称苏州入夏的标志,初夏时节的时令佳品么?怎么也跟着青团子学会抢跑了?不得不说,今年这阴晴不定、冷暖不知的春天还没有个说法,立夏未到,炒肉团子就抢先现世难免有点蛮横。哎,清明前后的大方糕我还没吃上呢。

糕团是对米糕和团子这类以糯米为原材料制作的糕点的统称。糕团的起源难以考证,相关故事倒是不少,跟苏州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当年伍子胥用蒸熟的糯米造砖藏在城墙下,危机时成为百姓度过饥荒的救济粮。这么想来,当年伍子胥做的糕想来不会太好吃,毕竟能做城砖的糕得多硬呢?

至于为何江南地区百姓自古对糕点情有独钟,一方面也是因为江南地区自古为天下粮仓,百姓富庶。糕点的制作离不开米,无论是糯米、粳米,都得经过比例调和、蒸煮、捶打,它才能进化成细腻顺滑有嚼劲的糕团。这种对于粮食的精工再制作,都得满足粮食富足这个基本条件,毕竟饭都吃不饱了,谁还会想着折腾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呢?手头有余量才会想着拿来做糕点嘛。

同时,苏州人爱吃甜食,糕团中的甜来源于淀粉转化的糖,同时不少糕团在制作的时候也会填入含糖的馅料,这样制成的糕饱含能量。在农耕时代,这种方便携带又充饥顶饱的食物自然是劳动人民补充能量的最佳来源。

你看看,苏州能叫上名号的糕团有多少种?大方糕、猪油糕、撑腰糕、桂花糖年糕、蜜糕、绿豆糕、松糕、闵糕、斗糕、海棠糕、梅花糕、盘龙糕、橙糕、定胜糕、青团、油汆团、松花团、粢毛团、炒肉团......讲真,敢说自己统统吃过的人,全苏州怕是也没几个。

再说说苏州那些以制作糕团名满天下的老字号,黄天源、桂香村、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明月楼......这些店家一年四季都在产出各色的糕点,除了一些基础款式的米糕、拉糕,每个时令也会出些各家拿手的特色产品。

比如这阵子我就特别爱去桂香村,清明前后它们家最出名的大方糕正当时。这家始创于乾隆四十年的糕点铺子,制作五色大方糕的技艺如今都已经列入了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最喜欢吃绿色薄荷味儿的,春暖花开太阳正盛,稍稍有些热的天,来上一块,心底里甜丝丝的冒着凉意。

明月楼虽不是百年老店,但也是苏州人心中糕点铺子里响当当的招牌。一年四季各色糕点应有尽有,而且几乎苏州各地有特色的糕点,到了时令你也总能在明月楼找到其身影。

比如前阵子写过吴中地区应季的松花团,别处难寻,这明月楼却有。但要说我最中意的,还是他们家每年重阳节出的重阳糕!你可别小瞧这么一块花里胡哨黏黏糊糊的东西,做起来可是费劲。能做到层次分明,软糯适中,那也是十分考究功夫的。有机会,您一定要去尝尝。

黄天源、采芝斋,那都是小时候出名老店。每回家里人出远门访亲友,那会都会拎上一盒黄天源的糕或是采芝斋的点心。小时候就记得,黄天源的玫瑰拉糕实在是香甜可口,冷吃也不觉得硬,软糯之余又比布丁多了一份韧劲,赶巧吃到一颗点缀于糕上的松子,那阵香啊,至今难忘。

还有苏帮菜非遗大师汪成老爷子的半月斋,前阵子在他家吃着一盒猪油糕。这可是童年记忆啊,热吃是万万舍不得的,为的是冷了再回锅油煎!表面焦脆,内里软糯微咸,再加上化开的猪油......每一个小时候吃过煎猪油糕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那有多香!

当然,全国各地有名的糕点还有很多,他们各有各的特色。至于与苏州糕团之间的差别,待我细细研究之后再来跟各位探讨。

老苏州对糕团的爱,真是刻在骨子里的。不说逢年过节,平日里买两块糕团、两个团子当点心也是再日常表不过的事。很多人都说,江南人的性子糯得很,急不起来。倒也不错,如糕团的糯,是一种温润、柔软、能屈能伸且包容万物的性子,挺好。

(来源:情调苏州责编:夏珊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zp/11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