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厚名家.不薄新人
原州《草根文学》
选稿基地
=发扬草根精神=
===牡丹香处是昔家===
“高天厚土之下/宁州牡丹/从蒹葭苍苍的《诗经》里走出/在西北风喊出的信天游中/诵经,涅槃/成为豳风悠悠欢唱中/陌上最灿烂的诗篇……”踩着诗韵,跟随几个获奖的文朋诗友,专程奔向庆阳宁县昔家,去赴一场牡丹的盛会。昔家是个小村子,地处庆阳宁县瓦斜乡政府南三公里处,周围绿树掩映,一条不太宽阔的泊油路,昔家牡丹园就在公路东面。印象中,庆阳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皮影、剪纸、香包、刺绣、书画等享誉全国。在这片沃土上,不仅诞生了李文华、马步升、第广龙、高凯等著名作家和诗人,而且适宜雍容华贵、色压群芳的牡丹在此安家落户,诗意栖居。这里是却是牡丹继洛阳、菏泽之后的又一故乡。到达昔家牡丹园之前,在宁县县城等待我们,然后和我们同乘一辆车的宁县文联副主席高自珍老师,一路上侃侃而谈,深情地述说着牡丹老人昔殿宗如何从年开始,带领他的儿孙,经过三代人四十多年的辛勤栽植,完成一百余亩余株的牡丹栽植。他们栽种的牡丹种类繁多,色彩缤纷,红黄蓝白绿黑紫粉等共有多种。高老师的语气里,溢于言表的尽是他对昔家老人的超前思维、敢于人先的勇气,对昔家四兄弟前赴后继、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由衷的赞美之情。在园主人的引领下,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油画展和宁县石雕艺术精品展。有花山人物、十二生肖、福禄寿喜……那孔子、老子、门洞等栩栩如生,已经先声夺人,让我们瞠目结舌,而盆景艺术展更是是让参观者眼前一亮。主要展出了获得全国大奖的几盆特殊的盆景。如果不是主人详细的讲解,好多人确实不会欣赏,看不到它的精妙和价值所在。昔会强先生告诉我们,欣赏盆景,主要欣赏的是它的艺术特色、深刻寓意和精神所在。顺着他的思路,我们认识了“空山新雨后”、“鹤舞升平”、“倒栽银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看到“空山新雨后”,猛的想起这两句诗文。它也叫黄锦,树体是一截朽木,像一块化石,苍劲有力,给人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蓬勃精神,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享受啥呢?昔家主人赋予他的精神的含义:只要有太阳,人只要有精神,只要人有生命的时候,就要坚强的活下去,就像这棵树一样,虽然经历了多少风雨,经历了多少坎坷,都成朽木了,还枝繁叶茂地往下生长,表示人在一生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只要有阳光,哪怕你只能活一天,你都要坚强的活下去。“哪个树倒栽了能活命?可这个叫做‘倒栽银杏’的盆景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盆倒栽的银杏,它是把一截树身倒着栽进土里,也就是说,把头朝下栽进土里,谁知它不但活了,竟然向上生长起来了,树根已经生成。银杏笋,这就是这棵树独特的地方,它的风格,价值,就在它的精神中体现出来了。虽然,山东是银杏生长的地方,但是真正想找到银杏笋,一万棵树里面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所以说,银杏树是木本植物里的骨化石,价值昂贵。精品牡丹园,展出的牡丹花朵大,品种全。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象征富贵、吉祥,所以主人给它起名“贵子争园”,意喻这些牡丹像女子一样,竞相绽放,展露她们美丽的容颜,让人们一睹她们国姿天香、端庄典雅的风采。让人啧啧惊叹的是大田牡丹,它采用分类种植,专人管护。把一百多亩地划分成菜畦那样的长方形,一方地种植一个品种,或者一种色彩的牡丹。栽种的牡丹共有九种,主人热情而细致地给我们介绍了花王、黑牡丹、绿牡丹、二乔牡丹、荷花牡丹、紫斑牡丹、绣球牡丹、葵花牡丹等。花王,是牡丹王国里的花魁,盛开时,花朵可以大到二十到二十五厘米左右,花骨朵就比其他花的大,且色彩搭配自然流畅。在此,我也看到了慕名已久的绿牡丹、黑牡丹,它们是名贵的品种,不太常见。其实,没有纯粹的黑和绿,就是相对于其他红牡丹、黑牡丹的颜色相对要黑一些,最有意思的是主人给它起名“青龙卧墨池”。绿牡丹也不是纯粹的,或者一成不变的,它能转色,花骨朵的色是豆绿的,花瓣刚开放时也是绿的,开着开着,就转成白色了。荷苞牡丹,也是植物里面的奇珍异宝,样子像极了陇东香包,心形的花在花柄上缀成一串串,足有五六个,各色各样的都有。有趣的是二乔牡丹,每一片花瓣,一半是红的,一半是白的,或者是一花二色,半边是红的,半边是白的。当讲到二乔牡丹时,他说,每种花的名字都是有故事的,二乔,三国时期的两个美女,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讲到尽兴处,还和客人一起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背诵起“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紫斑牡丹,在花的中心,主体色上面布满紫色的斑点,它产于中国的子午岭,是一种古老的品种,耐寒、耐风,而且能长成较大的花树,有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斑点。昔先生说他打算将来专门建一个紫斑牡丹园,使之成为园里的突出特色。由于主人是一个心里有经纬的人,他用艺术的眼光思维,特别重视植物花卉的造景造境,所以在这个牡丹园,栽的每一棵树,搭建舞台的三百多个碌碡,用来铺设小径的五百多个磨盘,每一座亭子,每一条路,每一个花坛,每一个牡丹聚宝盆和花坛里的花,以及他们的造型,还有点缀他们的芍药、日本樱花、紫槐、五色梅,紫藤,桂花,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色彩斑斓,浓淡相宜,都是恰到好处,足以代表陇东乡村文化。最妙的是“笼上牡丹”。位于牡丹厅前,从精品牡丹园通往大田牡丹的小径旁,他是牡丹园里的小高潮,是波澜壮阔里出现的小明珠。笼上——陇上,取其谐音,意指这里是陇东地区牡丹盛开的地方,具体做法是将牡丹花栽种在日常农家用的笼里,笼大小不一,形状多样,但都意趣横生。东西向分布的牡丹西路、中路、东路,和南北分布的牡丹大道交叉处,修建了牡丹亭和百花亭,打造成牡丹啤酒文化广场,可以在此饮酒休闲,娱乐放松,也可进行旗袍走秀,还可举行诗文朗诵会。试想,路的两边,是以牡丹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展、诗词作品展,亭子是观众台,用牡丹园作为最好的舞台,表演者穿行走在花丛中,衣袂飘飘,宛若牡丹仙子,声情并茂的诵读诗文,亦或穿着古色古香的旗袍、汉服、唐装,款款而行,深情吟咏,将会是怎样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昔家种牡丹,卖牡丹,已经四十多年了,形成了浓厚的牡丹情结、牡丹文化。从最初的小面积栽种牡丹到把它发展成大产业,整整经历了40年,三代人的心血,才完成的文化传承。昔会强先生反复强调欣赏牡丹不仅要欣赏它的美艳的外表,还要知道它的价值。牡丹是药材,它的花、叶、根、蕊、没有一样多余。根可以消炎、止疼、利尿;丹皮,就是牡丹皮,摘下来,晒干,入药,有很好的清热作用。牡丹的全身都是宝,要写诗词的人首先要懂牡丹,挖掘牡丹文化,开发出实质性的东西。“我给平凉朋友介绍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你们看山的对面,有三孔窑洞,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三岁那年,出天花,我停止了呼吸,父母把我放在牛窑后面准备第二天埋掉,谁知放了一夜,第二天我却活了过来,我的存活简直是个奇迹。从此,捡羊粪豆、割草、放羊、挑水,我主要的生活活动就在面前的这个山沟里,这座山我叫它象鼻山,它像极了大象的鼻子。试想,站在山沟口,一沟洋槐花像一沟雪花,清风徐来,送来满沟槐香,扑向你的眉眼,沁入你的心扉,闭眼吮吸几口,是多么美妙而惬意的事情。这时,站在槐香谷观景台,眼前会出现两道风景,蜜蜂勤勤恳恳的采蜜,一批蜜蜂往上飞,另一批蜜蜂往下飞,是多么富有诗意啊!我也写诗,出过许多作品,我写的《槐香谷》,不仅赞美这里的秀丽景色,还有一个寓意,就是告诉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无论你发迹成亿万富翁,还是飞黄腾达于人生巅峰,都请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养育人老祖辈,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这片黄土地。获得过“冰心文学奖”的刘震老师来游玩过,研究过,他赞叹说这里太美了。”昔会强先生一口气说完了这么多的话,今年六十岁的他眼里闪烁着灼灼的光。喘了一口气,他继续指着对面不远处的一块平地说:“那个地方叫做“百花园”,是我最大的前景,我已在那里承包了三千亩大的山沟,设想把相隔不远的两块坡地连通,再将马莲河的水引到这里来,形成一个自然生态旅游区,”多么宏伟的设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个人的心有多宽阔,他的天空就有多辽远。“为什么你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真情是心灵开出的最绚烂的花朵。在农耕农具展区,主人昔会强浓郁的黄土情结和乡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三个风车、一个碾子、很多小瓦、满地磨盘,最栩栩如生的是老牛拉车的雕塑。这头老牛,因太过用力而脊背高高隆起,头冲向地面,犄角几乎挖进土里,他嬉称,这是小时候老人口里所谓的明清以前的宝马。浓墨重彩的还有挂起来的一个牛车车轮,烂的面目全非,叫它“拿破仑”,就是让游人看它的破烂不堪,看我们的老先人在干什么,想想我们的父辈怎样吃苦耐劳,怎样生存下来的。在他的记忆里,父母鸡叫起床,白天干一整天的活,晚上回到家要先把面磨好,孩子们也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嘴一张,就要吃的喝的端到眼前,爸妈把牛奶买的迟了,脸就拉得长长的,我们那辈人根本不说买牛奶,蒸馍都吃不到嘴里。那时候放学回家后,抬水、割草、放羊,该干啥干啥去,父母根本顾不了你。每天放学回家,二话不说,背个水桶到沟里抬水去,抬回来才有喝的,抬不回来就不会有喝的。晚饭后磨面,再给你做馍吃,这就是历史文化,所以这块展区叫做“黄土记忆”农耕农具展。生于斯,长于斯,那三孔窑洞,把主人的乡愁文化传承。以现有的十二生肖书法作品为载体,再加入其他书法、绘画、诗词作品,修建一个墨池,养一些鹅,传承和发扬王羲之的墨池文化,体会用鹅的情态感受书法怎么写,昔会强先生一直在向着他梦想的方向努力,他要在扩大牡丹栽植规模,发展牡丹文化。在他眼里,他和他的兄弟都像行走在人间烟火里的一粒尘埃,活到一定时候,都要离开这个地方,可鸟过留声,人过留名,如何让黄土记忆他们祖祖辈辈走过的路,洒下的血汗,证明他在这个世间来过,怎样创业,怎样造福乡梓,这是他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
章瑜,泾川职中教师,酷爱文学,年开始写作,所写诗歌在《北方诗刊》《龙泉读者》《崇信文艺》《今日西峰》等报刊发表。散文在《西王母文艺》《汭水》《崆峒》等刊物发表。
===公告喜报===
各位文朋诗友们:大家好:
第三期原州《草根文学》总算飘着墨香和大家见面了,这期原州《草根文学》不但内容丰富,设计大方,印刷精美,而且好作品很多很多。我敢保证大家都能够喜欢,也特别欢迎文朋诗友支持我们草根文学,为《原州草根》呐喊助威。因《原州草根》是我们几位文学爱好者自费印刷的,如果有喜欢想收藏民间文学的朋友们可以联系。这期《原州草根》一本工本费是35元(包邮40元)!
我们是草根,也是平民。草根者,平民也,草根诗者,平民诗也。二者所喻,一指平民所处社会底层,有如草根之系于土,二指平民地位低微,却于贫贱中如草根一样自强不息。笔者之提出草根诗说,没有追风“草根文化”之浅薄,更没有自我标新之狂妄,只是从事实出发,说现象也好,说流派也罢,草根文学确实存在于当代蓬勃兴起的文化之中。
草根诗的存在,和超前诗,学院派,以及所谓“精英文化”与“风花雪月”之类而有别。草根诗自古有之,《诗经》之《国风》汉乐府之民歌多见自不必说,仅耳熟能详的李绅《悯农》、杜甫《石壕吏》白居易《卖炭翁》、刘禹锡《竹枝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等等,皆可视为草根诗。进人当代诗歌复兴以来,诗歌组织遍布城乡,诗歌作者逾千百万之众,他们多为扎根于平民及基层的草根诗作者,写有大量的反映平民喜怒哀乐情怀的平民诗、乡土乡。成为当代文化之中不可缺少的枝枝叶叶。
一群生活在底层的打工者,在为生活忙碌的岁月里,闲遐时用笔记录下日子里的所见所闻,就是为了平淡的日子有滋味,我们出这本小集子不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其实我们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就是为了排遣寂寞和孤独,滋养心灵,充实自我,超越自我,享受写作的无尽乐趣。我们这些草根们很满足这种写点小诗小文,自娱自乐,内心充实,灵魂富有的感觉。我们是在夜幕降临,房前楼后响起麻将、扑克交响曲时,独居陋室在灯下手写或敲键盘,种下期望之花,收获开心之果的,为的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年华在碌碌无为中虚度。
鲁迅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王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这些草根们会不断的挖掘知识去传承、借鉴、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平凡而艰辛的生活过的诗意般有滋有味!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们能够支持我们原州《草根文学》......联系方式:告别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