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387123.html

“桃夭”、“秋香”、’“天缥”,

就算不作多余的解释,

你也一定能想象出词语所象征的色彩。

粉红的桃花于风中摇曳;

土黄的稻谷在秋日成熟;

万里晴空淡蓝而极明纯净。

中国传统色的名称内敛又隐晦,

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意象,

融景融情于一色,

见一色则知一秋。

是中国古人看待色彩的方式,

也蕴含着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故宫更是传统色彩的集成之地,

青红瓦绿的宫景和淡彩质朴的文物,

都是中国人千年审美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下面荟荟君就以故宫所藏之物为例,

为大家介绍那些迷人的传统色彩名称。

清代窑变釉弦纹瓶

“紫蒲”

张籍诗句“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紫蒲生长于水岸边,

代表着生机盎然的自然界。

花朵呈淡紫色,

淡雅幽冥。

“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窑变釉弦纹瓶来自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

自然天成的高温紫蒲色,

变幻莫测、独一无二。

清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

“月白”

月白指月亮的颜色,

古人认为月亮非纯白色,

而是带着一丝淡淡的靛色,

所以月白实则是淡蓝色。

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

“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

古时传统织物也常选月白色。

此双龙盘口尊外形仿唐朝传瓶式样,

青翠莹润的釉汁则仿照宋代龙泉青瓷,

月白洁净的色彩配上端庄的形制,

宛如天外之物。

明代蓝釉白花三足炉

“窃蓝”

秋日的天空的蓝是复杂的,

不浓不淡,

在少女的情思中添一份哀思,

于家妇的幽怨里增一丝明朗,

将其偷窃而来成此色。

意同曹雪芹所写的,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蓝釉白花三足炉内壁施透明油,

外壁施祭蓝釉,

呈现明亮的“窃蓝”色,

腹部随三足凸饰三组白色盆花纹,

其间辅以蝴蝶、蜜蜂良多趣味。

清代玻璃六角纹渣斗

“石绿”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峯攒石绿点,柳惹麴尘丝。”

石绿是中国画颜料之一,

由孔雀石研制而成,

通常呈粉末状,

似蓝似青难以分辨。

六角纹渣斗选用“石绿”色玻璃

运用欧洲切磨宝石的方法,

将球形腹部的表面切磨成多个等大的六角形,

每个六角形微凹的球面都是一个凹透镜,

映像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悄然变幻,

形似“葡萄美酒夜光杯”。

清代黄地墨彩花蝶纹盘

“黄栗留”

黄栗留即为黄鹂鸟,

王安石《怀舒州山水呈昌叔》诗:

“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浮鸥。”

黄栗留呈黄棕色,

似黄鹂于秋高气爽之时,

在田野间嬉戏。

黄地墨彩花蝶纹盘以黄釉为底,

上墨彩绘牡丹花和彩蝶,

缀以黄栗留勾边,

大气端庄又活泼生动。

清代画珐琅梅花图鼻烟壶

“莲红”

形容莲花盛开之时的娇红色,

刘商《咏双开莲花》: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荷花似满脸绯红的含苞少女,

亭亭玉立、微微含笑。

画珐琅梅花图鼻烟壶釉体细腻光滑,

用“莲红”绘写梅花色彩,

梅花或竞相绽放、或含苞欲放,

整体色彩柔和淡雅。

下图还有更多传统色,

试着找一下有没有你喜欢的颜色?

古时的色彩多来自大自然,

取名参考的也是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

所以当说起传统色名称时,

才能一瞬间的想象出它的颜色。

提起一个传统色的名称,

脑海中就自动浮现一曲诗篇。

这些优雅又古典的名称是古人的智慧,

亦是现代人的无价之宝。

故宫的文物则是承载这些传统色的容器,

被寄予着色彩的美学和历史的故事,

就算过了千年万年之后,

制作者肉躯腐朽,

但铸造的情感和实物依旧会一直流传下去。

同样以配色为人称道的《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甚至专门有一张为该剧制作的唐代标准色卡。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每一帧清雅的色调下,一个贵气有格调的盛唐徐徐展开。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其实,泱泱巨著《红楼梦》,其实也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色彩搭配秘笈。

黛玉是:「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

宝钗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

87版《红楼梦》剧照

到了张爱玲那里,中国传统色又更加发扬光大了:

《色,戒》里王佳芝的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月白蝉翼纱旗袍,《金锁记》里曹七巧的玫瑰红绸夹袍和孔雀蓝袍子……

李安电影《色

戒》剧照

读者一面醉心于这些曼妙色彩,一面也不由感到想象力的捉襟见肘:

月白、孔雀蓝尚且还能够联想,“青金”“蜜合色”又是什么神仙颜色?

其实,中国传统色浩如烟海,遍布于诗词、典籍、史书、佛经、服饰、器物、饮食中。悠悠五千载,“祖先的高级感”,何其浪漫丰富。

87版《红楼梦》剧照

然而,多年来,西方潘通色卡上的色号定义着国际时尚的风向,成为潮流人士和普罗大众追捧的流行标志,中国色彩似乎尚未在时尚界展现其独特魅力。

那些有着雅致名字和气韵渊源的中国古色,甚至被长久地遗失在故纸堆和历史长河中,散漫难寻。

《红楼梦》中黛玉穿“月白绣花小毛皮袄”“杨妃色绣花锦裙”是怎样的风姿?

李白写下“日照香炉生紫烟”时,香炉上升腾的紫烟是怎样的虚渺?

这一次,我们打算送你一份厚礼:

你可能还不知道,文化学者郭浩,和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联合岁的故宫,一起搞了个“大新闻”。

他们翻阅近种典籍,从十几万件故宫馆藏文物中,梳理出了完整的种中国传统色。

还根据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甄选了应时应节应色的96件故宫文物,以手绘方式复原、呈现文物被磨损的色彩,提取出令人惊艳的中国传统色色谱。

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VIP年卡,即刻享受: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1套

+《中国传统色·色谱日历》1套

+二十四节气色卡1套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hy/5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