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曾撰文《梅花易数源流考》,阐述了近年来我对《梅花易数》这门术数体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研讨结果。
《梅花易数》术数体系的发展,大致是经历宋元时期的酝酿,到明代中期逐渐成熟,于明代中后期由术家删繁就简,汇编而成。因为邵雍的易学思想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所以后世诸本均署名邵雍先生撰写。同时,诸本虽内容大体一致,但名称各有不同。例如,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版本是明崇祯年间的抄本,书名为《新镌增定相字心易梅花数》。后来的诸本均祖于此版本,但名称所有不同。如清康熙年间善成堂本名为《新刻先天后天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清乾隆年间书业堂本名为《新刻增订邵康节先生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道光年间聚益堂本,题名为《新增梅花数》。光绪年间校经山房本名为《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扫叶山房本名《新刻增定邵康节先生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宣统年间,上海铸记书局本,才开始命名为《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这门术数体系的正式名称的形成,截至目前为止,也仅仅百年时间。所以,有的易友自称自己手中有“古本梅花”或者“古宗梅花”之类,均是见识鄙陋、妄自揣度并扯着虎皮当大旗,以求浑水摸鱼、沽名钓誉的可笑做法。
此外,我还发现,《梅花易数》的源头在明代术家杨向春先生在嘉靖年间撰写的《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以及明代术家喻有功先生在万历年间撰写的《周易万物数》中。有兴趣的易友可以找到《梅花易数》、《心易发微》和《周易万物数》这三部书进行比对。
找到《梅花易数》的学术源头,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有三点:
㈠正本清源;
㈡激浊扬清;
㈢查漏补缺。
正本清源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了解某种学术思想的缘起,进而探寻其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优与劣。为什么要这样讲?咱们东方的古典学术思想,重“形而上”的道,轻“形而下”的器。纵观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老子著述《道德经》,书稿一出,后世只能望尘莫及;孔子“述而不作”的《论语》,一经传世,后人只有皓首研读,孜孜以求;邵康节一部《皇极经世》传世,从宋元明至今,多少注家奋笔疾书,能够窥见真谛者如凤毛麟角。台湾曾仕强老师生前曾说,两千年来,我们当代人在道德智慧上,没有一点点进步,很难超越古人。——这句话有点绝对,但细思极恐,现代人的科技水平的确日新月异,但是,生命的智慧又有多少提升呢?
就拿杨向春的《皇极经世心易发微》来讲吧,书稿中论述到阴阳升降、小往大来、晦朔弦望和天道盈虚等属于“道”的观点。杨向春认为,学易必须先弄明白易道,弄明白易道才能领悟术数之妙。易道不立,术数难精。我们再翻看喻有功的《周易万物数》就可以看到,喻有功先生是追随《心易发微》的思想,亦步亦趋,深入探讨术数应用的。
不可否认的是,从易道的境界层次和实战的技术水平而言,喻有功的书稿和杨向春的《心易发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本文中,笔者就“动静论”来谈谈《梅花易数》的取象玄奥。这个“动静论”出自于《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原文如下:
夫动静者,吉凶悔吝之本也。盖嗜欲将至,有开必先,朕兆之萌,其端可测。一动一静之间,默有自然之数。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故皇极之数,专在动上求之。凡意所萌动,务以先见先闻之动物为主,因动而起,则祸福可得而前知矣。
故以二动合为一卦,或一动则不可算。一动一静,则可算。盖动静相连,亦是数也。若所动者既杂,则以先见先闻者算之,其余不可用。凡看动处,以先得者为上卦,后得者为下卦,次加年月日时,又次加阴阳之策,共成若干。仍以克太岁之卦除之,然后方成一数。
如以手执笔,笔动而手亦动也。如以手取刀裁纸,乃是三件物。未将刀到纸边时,只以手与刀两件算数;若已将刀正裁纸时,只算刀与纸,不可算手。此是二动连属之义。一动一静者,如以手拍桌,则手动桌不动;如抬桌,则是二者俱动也。如以脚震地,脚动而地不动。此是一动一静连属之义。须要动静相关,然后可用。举此为例,余可类推。
然动静之中,难以取舍。有自己之数,有他人之数,有物之数。如自己算数,心下主定何事。静坐自看,我身上如何动,或头动,或手足动,或沿衣而动,须是无心之动,便可取而下数。其已得动数,或再有动,不可用,只以先动者为主。
如有人来问我,须从那人来问时,观他身上动静而下数,方是亲切。如算物,取物动处而下数。要在澄心取动,动取不真,则数不验矣。
明·杨体仁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年12月1日,第一版,P
这段文字只有五百三十多字,但交代的知识点很丰富。我先来划重点。
㈠动静是成卦之发端。
这包括占断的缘起,如“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故皇极之数,专在动上求之”,又包括起数的要点,要么两个动作合成一卦,要么一动一静合成一卦。至于一个动作或两个静态物体,不可成卦。
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要点。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梅花易数》中的枯枝坠地占,先有枯枝坠地,后有起卦。这就是“因动而占”。
㈡两动连属。
若是两个动作,有先后之分。先出现的动态为上卦,后出现的动态为下卦。
一动一静呢?动在先,为上卦;静在后,为下卦。
㈢动静取舍。
动静还有取舍,这个取舍不准确,也会影响占卜的准确度。杨向春指出:“要在澄心取动,动取不真,则数不验矣。”这是关窍所在。
㈣被忽视的一种起卦方式。
原文中有:“凡看动处,以先得者为上卦,后得者为下卦,次加年月日时,又次加阴阳之策,共成若干。仍以克太岁之卦除之,然后方成一数。”
这段文字最容易被忽视,关系到一种属于皇极数的起卦方式。得出来天卦和地卦后,还要加年月日时。大家注意了,是年月日时,不是时辰。还要加阴阳策数。再以“克太岁”之数除之。
这种起卦的方法,相当古典,我下面的文章中会专门讲述之。
不管是两动连属、动静合卦,这些都好理解。唯有“三件物事”的取舍,有点难度。我们有必要深入讨论一下。
原文中的“以手取刀裁纸,乃是三件物。未将刀到纸边时,只以手与刀两件算数;若已将刀正裁纸时,只算刀与纸,不可算手”表述,讲的是动作的连贯性和阶段性。所谓的阶段性,手为艮卦,剪刀为兑卦,纸张为巽卦。当手持刀,刀尚且没有接触到纸张的时候,那就是《山泽损》卦。若是刀接触到纸张,开始剪裁的时候,那就是《泽风大过》。这是要点中的要点。
不论是《梅花易数》的起卦还是法眼观象的取象,均须遵循此法则。
你若是想深入理解《梅花易数》的占卜程式,提升自己的判断准验度,就需要对《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中的“观物筌蹄”(共十则)做个深入探究。论动静、论卦象、论卦气、论审机、论卦义、论生克、论冲合、论刑害、论生旺墓绝、论虚耗等,均有钩深致远,探隐索颐之功。
春哥历时多年,于年研发而成的《追风索影》,又经过三年多的沉淀,于辛丑年闪亮登场。
这是一种介乎风水术、相术和占验术之间的体系。有什么样的魅力?
你只要从阳宅外围走过,就知道此阳宅内部摆放了什么器物,以及在何年月发生过什么事情。
若是阴宅,你从外围走过,就知道此阴宅内部的尸骨或者棺材、骨灰盒的状态。
这门学科,主要以“条文”的形式出现,仅需对条文熟练,就可以按图索骥,铁口直断。若是能够深入了解每个条文的编写原理,你就可以“以有限应无限,以有界化无疆”,变化无穷。
直接扫码,即可订阅。随后第一时间联系春哥,进入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