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和“汉化”,但仍然还保留有一些本民族传统的特点。一、男子服饰(一)记忆中我祖父的服饰
青布对襟衣服,偶尔也有蓝卡基的。这对襟衣服,用一色布双层做领子,领子宽约3厘米,下摆和袖口处有与衣服一色的内褊,宽约2.5厘米,上背靠领子处有一块用白布缝制的扇形内贴,约与一般脸盆一半大小,前面中间对襟分别有用白布缝制的内褊,宽约3厘米,外面安防有两排布纽扣,一排为阳扣,一排为阴扣,互为相扣。这布纽扣是用同一色的布料,先几层折叠后经过缝合,成一条细、圆、长的带子,再将带子缝制成阴阳纽扣。
安放纽扣也很讲究,先是按5—7(也有7—9)颗纽扣均匀排列,作好标记后直接缝在对襟上,然后还要再在每颗纽扣两边缝上一条线。这既可以使衣服有一种线条美,又可以增加纽扣的牢实度。前面两对襟下方用一色布分别缝制有荷包,荷包大小与衣服相宜,大的可装一斤葵花子。
裤子是典型的“一二三扎扎裤”,白裤腰,宽在20厘米以上,腰围有可装两个的腰杆那么大,大裤脚,可融三条腿在内,不用系裤腰带,裤脚口有一色布的内褊。所谓“一二三”裤子,实际是穿裤子时的三个程序,一是将大裤腰向前折叠到能够贴身为止;二是将折叠好的裤腰顺着身体自上而下地外卷,卷到不会松脱为止;三是用手在身体的四周向下扯理裤子,目的有二,一方面看看裤子是否可能松脱,另一方面是将卷过的裤腰理顺,看去伸展,穿着舒服,不影响用力(另外的说法是:一是右手将大裤腰向前拉直,左手将拉直的裤腰向怀面压到能够贴到肚皮的右侧;二是右手将拉直的裤腰部分向左折贴到肚皮的左侧;三是双手将已经折叠到肚皮的裤腰自上而下地向外卷,卷到不会松脱为止)。头上爱包青布帕。所谓的青布帕,就是用当地土织布机织出的棉纱白布经过青染后称为青布。上世纪七十年代土织布机基本没有生产了,就用市场上出售的比较粗慥的白棉布拿来青染后用。这青布帕除了包在头上作为装饰和抵御风寒外,还有另外的用途,就是在劳动时,作为腰带,拴在腰杆上,既可以增加腰杆的力量,显得人干练、精神有力,又可以作为临时别挂、收藏东西的地方,比如别镰刀,斧头,在地里捡到散落的粮食随便押在腰带上。脚上穿的鞋子一般不冷不湿,春、夏、秋季都是穿的单布鞋(俗称瓦片鞋),冬天穿的是人工制作的棉花鞋。夏、秋季节劳动的时候有时也穿用谷草和棕绳编制的水草鞋,价廉,轻便灵活,脚上有力。二、女子服饰一般已结婚中青年妇女,头上包1.7至2.3米(过去为6—8尺)青丝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凡是结了婚的女子必须在脑后挽上发结,发结上罩一个纱状罩子(俗名笼子)再横别一个簪子,簪子有玉簪、银簪,仿玉簪、锡簪。经济困难的家庭一般只能别后两种簪子。这种簪子统称别簪。经济状况好的家庭除了具备别簪外,还要竖插一支簪子,这竖插的簪子一般有金银玉晶等几种,都比较贵重。上衣有:一、大襟。左开襟袖大而短,矮领子,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俗称胸襟衣;在左开襟开口处的上襟处留出一块多余的布,叫小衣爿,用来缝制荷包,可以存放东西,比如,针线,钱财等。二银钩。这种衣为矮领,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镶16.5厘米宽边,领高1.65厘米,镶三条细边。下装同样是“一二三”裤子,只不过是腰身要比男人的稍小,颜色要比男人的多,可以分赤橙黄绿青蓝紫。已结婚的女子多数穿青蓝绿色。没有结婚的姑娘不包帕,不挽发,梳着粗而长的大独辫子,头上别着带花样的发夹,穿以上女子服饰中较为靓丽的上衣,着赤橙黄绿蓝裤。女子下装一般都镶有脚边。另外,一般女性胸前都要外套(戴)围裙,也叫“胸围”,俗称“妈裙”,围裙上为半圆形,下为直线形,从上半圆形及下脚也有一圈花边,宽约一寸。围裙胸前绣有花约五寸见方,围带即花带均为五彩丝线织成,一般二尺长,两头分别留有三寸未织的花缓。在围裙的上端缝制有一条大约一尺二寸长的带花边的带子,两端连接在围裙布的两上端,用于可将围裙挂在脖子上,两端的中间各缝一条带花边的带子,用于将围裙拴在身体的后面,使围裙更能随身附体,不至于飘动,影响活动。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妇女没有戴围裙的习惯,由于她们太聪明,太心灵手巧了,什么都比男人强,男人多数时间要替女人让步,天上玉皇大帝看不惯,责令凡间女子都必须戴围裙,从此压制了她们的能力和聪明,就再也不比男人强了。大姑娘结婚衣。大姑娘出嫁时一般都喜欢穿“露水衣”(即红衣裤),这种衣长而大,胸前绣有象征富贵美丽的牡丹花或象征白洁无暇的百合花图案,凡是衣裤的边缘都镶有绿上点红的彩边。一般新娘子穿在身上比较飘逸,有花仙子的感觉。也象征着大姑娘出嫁后,大吉大利,生活红红火火;还有一种认为是出嫁的姑娘穿红衣服表示这位姑娘是一位贞操纯洁的姑娘,还是一匹“红帘子”。一般比较富有的家庭姑娘出嫁都爱作红妆,境况平常的家庭爱穿较为简单百合花图案服装。女鞋也较讲究,除了鞋口滚边挑“狗牙(袢)齿”外,鞋面多用青、兰、粉红绸子。鞋尖正面用五色丝线绣有各种花草、蝴蝶、蜜蜂图案。土家族妇女服装的做法。一般土家族妇女服饰上的衣袖与裤脚图案爱采用“挑花”法,也就是在布上用针刺上连贯的“小十字”,以之联成线条或方块,再组合成花鸟鱼虫等图案。在构图中,运用色彩变换,体现出律动感觉。用色彩绿、红、黄或为黄、绿、红,这种形同色异,不换形而换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单一连续的纹样丰富起来,艳丽多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精巧的服饰,正好体现了土家人的智慧。一般没有出嫁的女孩,从12岁开始就要在母亲、姑姑及姐姐的引导下开始学习针线活,以及土家族妇女服装的做法。到17、18岁必须学会自己缝制鞋袜,裁剪、缝制各种衣服。可以说土家族的姑娘大多数都可以充当服饰设计师。社会的进步,新的大众化服装的普及,土家族本来的服饰已经少有人适应了。只有记忆中的点滴印象,也算给历史留一点古朴的记忆罢了。
来源于网络
咸丰微讯多一份情怀,多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