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还是“腊梅”?
初冬寒意乍现,杭州植物园青芝坞门口的蜡梅花快要开了。蜡梅花开之时,斗寒傲雪,精神喜人。蜡梅,本名“黄梅”,《本草纲目》中记载:因其花开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蜡梅的“蜡”,很多人都一直以为是“腊”。因为蜡梅大多会在腊月开,人们容易误用。其实这个字,以前一直是“虫”字旁,明朝的《花疏》中写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因为蜡梅这种花的质感就像蜡烛的蜡。
蜡梅
梅花
学名,还是俗名?
?
为植物取名字可说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之一,名字是人们对同样的植物沟通的基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植物的名称大概也是如此,“蜡梅”、“腊梅”,亦或是“菊花”、“玫瑰”、“牡丹”等,这些都是植物名称,不过它们不是学名,而是俗名或者中国地方名。植物的学名既不是指其英文名或者法文名等,更与中国汉字无缘,而是指拉丁名。
在国际上,为了各国科学家交流方便,国际植物学会议规定,各种植物的名称必须用拉丁语或拉丁化了的词进行命名,否则每种植物每种语言就有一个甚至几个名称,这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使人们的交流成为不可能。
在中国,许多种植物的“俗名”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字,尤其是一些广布种或特别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许多人除了俗名不会用别的名称,甚至不愿意听到植物学名。无论对研究人员还是植物爱好者,除了学名外,了解和掌握本国语的植物俗名也是必需的。如果你要鉴定植物,最好把它的学名和俗名都写下来。学名可以让其他的植物学家确切知道你鉴定的植物,而俗名则便于在一般读者中交流。
中国人为植物取的“俗名”通常简单易记,往往用一些通俗的词汇描述植物特征,看似点到为止,却是妙趣横生,颇有情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植物在中国,都是怎么被命名的。
人们往往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来历、生境等给它们取名字。比如毛莨科植物白头翁,它的聚合瘦果上宿存有羽毛状的花柱,犹如白发苍苍的老翁,所以人们叫它白头翁。狐尾木的花序象狐狸的尾巴。冬青科植物枸骨又名鸟不宿,它的小枝叶长得很密,并长有硬刺,鸟不能在上面做窝。五加科的楤木在茎叶上长满锐刺,故又名鹊不踏。珙桐开花时,两片白色的苞片好似飞翔的和平鸽,所以这种树又叫鸽子树。
白头翁
狐尾木
枸骨(鸟不宿)
楤木(鹊不踏)
珙桐(鸽子树)
有的植物是用数字取名的,如一叶兰、二色补血草、三棱箭、四季海裳、五色梅、六月雪、七叶一枝花、八月柞、九里香、十大功劳等。
五色梅
六月雪
九里香
有些花草名称和禽鸟有关,如鸡冠花(花穗似鸡冠),老鹳草(它有鹳嘴似的“长喙”)。至于杜鹃花,据《南越笔记》云:“杜鹃花以杜鹃啼时开,故名”。
鸡冠花
杜鹃花
有些植物的名字还寓有美丽的民间传说,如罂栗科植物丽春花,民间叫虞美人,这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围于垓下,接近黎明时,战鼓催促项羽决战。项羽的妻子虞姬看到四面已被汉军所围,为了解除项羽作战的后顾之忧,便抽出项羽腰间的宝剑自刎,倒在了项羽的脚下。后来项羽战败,也用同一把宝剑自杀了。以后在项羽和虞姬的墓地四周,开满了丽春花,美如虞姬的容貌,人们就称这种花为虞美人。
虞美人
还有些植物名称则是有纪念意义的。如观光木,就是为纪念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而得名的。何首乌、徐长卿、刘寄奴等则是为纪念发现这些植物的人。如徐长卿,关于它的药名,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那天赵匡胤的胃病又复发了,痛苦不堪。徐长卿用一味草药,煎水给赵匡胤服用,药到病除。皇上很惊奇,就将此草药叫作徐长卿。
观光木
徐长卿
刘寄奴
植物各部分的颜色差异,是命名的依据之一。紫穗槐的花序呈紫色。另外白皮松、紫檀、黄檀等都是以颜色命名的。
白皮松
因味道不同而取名的植物有甜菜、苦瓜、辣椒、酸枣、苦参、甘草等。
甜菜
苦瓜
因香味优劣不同而取名。如香气浓郁的留兰香、果实有臭味的鸡屎藤、植物体有臭味的臭牡丹,叶有臭味的臭椿,叶片有鱼腥气的鱼腥草都是因气味而得名的。
鸡屎藤
鱼腥草
夏枯草、秋葵是以生长季节取名的。
夏枯草
秋葵
甘肃山楂、日本小蘖、峨嵋蔷薇、北京丁香等则是根据产地取名的。
日本小蘖
有些植物名前加洋、番、胡等字,如洋葱、洋水仙、番茄、番红花、番石榴、番瓜、胡桃、胡椒等则多为从国外引进的。
洋葱
番石榴
本文来源科学松果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看白癜风选老牌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