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插花茶室花艺与环境营造技法深度

插花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汉代的佛教活动中。到了宋朝,插花艺术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推崇,“点茶、挂画、插花、焚香”作为“文人四艺”广泛流行于文人雅集活动中。

茶室作为一个立体的物质性的精神空间,它需要调动人的口、眼、耳、鼻、身、意等感官,以及对应的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乃至触角来进行感受。因此,茶室的设计是一种全感官的、全方位的营造,是茶人对理想生活的全面的预设。茶人怀着虚静之心,进入茶室的静谧之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用耳聆听清脆的鸟鸣,借眼探望山泉的清澈,以鼻嗅闻花果的清芳,神思飞驰,情操秀逸,使茶人进入多方感兴,从而达到感官愉悦、心情畅达乃至精神升华。

环境篇

______

茶室既是茶人的物质居所,更是茶人的精神居所。它是一个精致的物理空间,也是一个丰富深奥的心理空间,兼具了物质和精神的两个维度,在眼观、耳听、鼻闻、舌尝、身触、心游之间,使茶人亲近自然、翳情山水,自适从容地得到诗意的生活体验。

茶室作为一种物态空间,常以无意识的方式沉淀为一种茶道审美意识。各代茶室的物质形态的变迁,往往意味着茶道审美意识的变迁。茶道审美意识,具体包含在茶席、茶画、茶器以及茶花等物质载体之中,当然还有茶人体现在物化形态之上的关于美的意识和观念等等。如此说来,人们可以通过茶道的物化形态来反观茶道审美观念。

意态审美则以意识、精神的形式存在,是意象化的审美意识,比如茶画或茶器上独特的意象等。而情态化的审美意识,主要指在人们的情感方面显示出来的美的取向、导向等。茶室是时代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也是意象形态,更是情感形态,构成了茶人之间沟通内心审美意识的媒介。

茶室是一个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人工与天然、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极致景观。在茶室空间中,凝聚了中国人的养身哲学、审美理念、时空思维、工艺章法,同时包含着茶人的审美倾向,比如局部与整体、瞬间与永恒、有限与无限、自然与人工等诸多因素的辩证构思;如比大小相对、虚实相生、有无互补,阻与隔、扬与抑、方与圆、曲与直、动与静、藏与露等诸多对立因素的整合。

茶室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类型,融绘画、书法、工艺、插花、燃香等诸艺术于一堂,承载了中国哲学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它是国人审美观念的表征,融入了国人与天地相契的宇宙意识,生于壮美山河之中的自然观念,立于树花草木之间的生命感觉,乃至演化而来的天地万物于我相友的价值意义。同时,茶室还将抽象的人生理想和现实的人间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套茶饮生活的仪礼和见解。茶席之意象象征了茶人在天地万物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理解、感知、洞察、寄托和期望等等。

茶室更是中国士大夫或者知识阶层理想的景与境、生活追求与审美情趣的综合表达。茶室中的茶意、诗意、画意和曲意交相辉映,于物质性的构造中体现了文人丰富的生活乐趣和精神意蕴。在茶室的审美观念中,中国传统文人“有诸中而不外求”的内心满足和自得式的审美体验,演变为借物寓情的物质美学世界和境界。

他们将具体的茶室装饰物纳入自己的感官世界中,以感官来接触、渗透茶席,因此籍由物质的感受来承载个人的情感,再经由情感的投注,物我两合,形成一种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调的茶道情境。从中国审美的历史来看,尽管赋予“物”以情感生命的“咏物”诗文由来已久,然而,尝试在人与物的交感中,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一个独特文雅的审美意境,这仍是物质美学尤其是茶道美学的重要贡献。

茶艺中的插花艺术,茶席中的插花,与一般的花艺不同,讲究的是素、雅、简和茶席的和谐。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古代被合称为生活四艺(也有称“四事”的),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意味。

其中的茶艺插花多沿袭了东方插花的风格,并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让我们在茶聚的过程中,品在嘴里,美在眼里,静在心里。

材料篇______

台湾人气茶人李曙韵,其插花作品颇具禅意。她说,花人要习练发现美的双眼,进山游玩时,不妨捡拾可供创作的枯木、苔藓与老藤,收集生长着菌类的石头和树皮,用于秋冬插花,增添作品的自然氛围。

顺应自然,是茶室插花的精神内核,因此在选材上,也应以古朴自然为主。

花器篇

______

茶艺插花的花器,以造型简约、古朴为上,瓶高和盆宽可以用手掌的一跨左右来衡量。

材料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陶、瓷、紫砂、铜、瓦等为主。

竹制、木、草编、藤编采用自然的植物材质,本身便显拙朴,比较适宜自然情趣的造型;陶器则选择素面不添色的;瓷质宜为青色、白色;紫砂最好选深色。

花材篇

______

茶艺插花多选用东方风格的花材,避免色彩过于华丽。常用的有松、竹、梅、蜡梅、银柳、桃花、南天竹、红叶、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传统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条等。

在此基础上,插花花材的选用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选用木本花材,少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

2.花材选花色雅洁、含苞待放为好,木本花材宜线条疏瘦古怪,草本花材则神清气朗,花叶不宜重叠局促,选用枝叶明朗的。

3.避免选用有浓重气味的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

造型篇

______

茶艺中的插花与一般的花艺不同,讲究的是素、雅、简和与茶席的和谐。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结合,讲究虚实相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左右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等审美原则。

茶艺插花造型多由两主枝构成,以示室中清寂,根据其主枝形态,可有以下几种传统造型:

直立式:插花的主枝基本呈直立状,其它插入的花卉也呈自然向上的势头。第二枝与第一枝有一定的倾斜度,枝头有分叉和弯曲度。

倾斜式:指以第一主枝倾斜于花器一侧为标志的插花,表现植物受风雨吹打、压弯的技条重新向上生长的自然状态。

下垂式:又称悬崖式,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形如高山流水和悬崖上的古藤悬挂。一般使用一定高位的花器。

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材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花没有高低层次的变化,只有左右向的长短伸缩,有长短、远近的差别。

搭配篇

______

一束简单小巧的插花,精致典雅,置于茶席之上,立刻就会为整个茶室增色不少,或古朴大方,或清爽素雅。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组茶席插花欣赏:

古朴典雅

花材:天珠、小菊、深山樱、小林投、茉莉

花器:香炉(冰裂)哥釉

仿官窑哥釉香炉,器型古朴典雅,插以天珠、小菊、小林投、茉莉等花卉于茶艺馆柔和温暖的灯下,自显风采。此时,适合清饮,茶有真香,茶中不宜再「杂珍果香」。

天清秘色

花材:山桐子、小菊、茉莉

花器:天青碗

「天青色」古代认为是上天所赐,故只限于帝王所用,清乾隆帝斋室的茶花亦曾用青瓷瓶插梅花。取青瓷碗插茶花,山桐子、菊、茉莉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之原则,作利落自然之风姿。

超凡脱俗

花材:兰花、春兰叶

花器:白釉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花人却可仿古文人雅士吟咏茶诗,取兰花,在白釉梅瓶里插出「纯真」,品茶鉴水,精研茶艺,插四时花。

我形我素

花材:粉石竹、福禄桐、海芙蓉、灵芝

花器:莲花碗(白)、茶杯

「简单而完整的形色透过创作者的意象扩散作用,以触发美的意识…。」粉石竹、海芙蓉在白釉莲花碗中呈现无拘无束的形色变化。泡一壶茶,不到「茶花坊」,就在清茶肆,赏花与器。

夜来香客

花材:蔓梅拟、茉莉、狗尾草、海芙蓉

花器:石榴瓶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豆青石榴瓶与绿叶、茉莉花,融成一片淡雅,茶香、花韵在「四宜轩」茶肆中散开来,弹词说书人献艺表演,听书者,围坐长凳。

千年之爱

花材:艺叶兰、洋桔梗、腊梅、茉莉叶

花器:玉壶春(紫釉)

官窑瓷器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是千中选一,百中选一的成品。以仿古官窑紫釉玉壶春插作茶花,透过花的真味与器的玩赏,用心体会千年前艺术之魅力。

暗花流年

花材:郁金香、小菠萝花、提琴叶、小菊、茉莉叶

花器:绿色小缸

清茶肆中,人声如雷,不能一刻安宁,「比户茶寮认市招,昼长人语自喧嚣。夕阳未下朝曦上,顾客多于早晚潮。」找一处静静角落,看花喝茶趣。

水墨丹青

花材:艺叶兰、春兰叶、福禄桐叶、千日红

花器:青花渣斗(量米的器物)

官窑非属商品,仅供宫廷使用,严禁流传民间,故产品稀有,成熟的青花瓷瓶出现后,更为珍贵。青花渣斗釉彩鲜明,造型精美,用为花器插以千日红及兰叶,简约花型得插花之趣,如简便异常之沸水浇茶,而尽茶之真味。

法华雅韵

花材:小石觚兰、茉莉、海芙蓉

花器:黄地绿花法华彩胆瓶

黄底绿花法华彩胆瓶华丽夺目,取它插作茶花,与古之应用造型简约、纹饰朴实之器有别,用以推敲尝试、捕捉古代圣人仍不废五色,「聊以寓意焉尔!」的全性之道。

茶室赏析篇

______

中式茶室,以一种得体淡雅的生活方式,体现一种简单的心态、一种真正的平静。茶室,贵在删繁去奢,精在体宜。去除浓墨重彩的色调,摒弃雕梁画栋的繁复,仅靠自然之美就散发出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END——

专注传统文化

倡导生活美学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pf/5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