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金莲三寸窄
壳中的西行路
(之四)
文︱归棹庐主上回庐主讲到,唐僧师徒在西行路上,遇到的那个白骨精所变化的年轻女子,就裹着一双三寸金莲。
那么,小说中还有哪些女妖怪,也是裹着小脚的呢?
第二个出场的裹脚女妖,是火焰山的铁扇公主。
小说第五十九回,孙悟空为了能过八百里的火焰山,就来到翠云山的芭蕉洞,来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那么,这个铁扇公主又是一副怎样的容貌呢?小说写道: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
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
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
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凤嘴弓鞋三寸”,这铁扇公主显然也是个裹小脚的女子。
因为,古时女子的双脚因缠足而呈弓形,所以,就把裹脚女子的鞋,形象地称之为“弓鞋”。
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是这样写崔莺莺的:“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下香阶,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
一句“下香阶,懒步苍苔,动人处弓鞋凤头窄”,就极为传神地写尽了崔莺莺私会张生后的那一种娇羞神态。
原来,崔莺莺也是个裹小脚的女子,所以,才会“弓鞋凤头窄”。
第三个出场的裹脚女妖,是积雷山的玉面公主。
小说第六十回,孙悟空为了找牛魔王借芭蕉扇,来到了积雷山的摩云洞。
就在那松荫之下,孙悟空遇见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女子,手里折了一枝香兰,袅袅娜娜地徐徐而来。
这个异常美丽的女子,就是牛魔王的小妾玉面公主。
那么,这个玉面公主长得又是一副怎样的模样呢?
小说写道:“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嫱,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高髻堆青軃碧鸦,双睛蘸绿横秋水。湘裙半露弓鞋小,翠袖微舒粉腕长。说甚么暮雨朝云,真个是朱唇皓齿。锦江滑腻蛾眉秀,赛过文君与薛涛。”
显然,这“缓缓步移莲”也好,那“湘裙半露弓鞋小”也罢,在小说作者的笔下,这个美丽的玉面公主分明就是一个裹着三寸金莲的小女子。
第四个出场的裹脚女妖,是那个富有诗情的杏仙。
小说第六十四回,唐僧在木仙庵里见到了一个诗情满怀、柔情似水的妖娆女子。
小说写道:“那仙女拈着一枝杏花,笑吟吟进门相见。那仙女怎生模样?他生得: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下衬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上穿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弓鞋弯凤嘴,绫袜锦拖泥。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姬。”
这里所写的“弓鞋弯凤嘴”句,讲的就是杏仙的三寸金莲。
第五个出场的裹脚女妖,是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
小说第七十二回,唐僧师徒离开了朱紫国后,一路西行,不觉的秋去冬残,转眼间就到了春光明媚的时节。
这一天,唐僧师徒路过了一座庵林,唐僧就自告奋勇地前去化斋。
就在庵林里的一座木香亭子边,唐僧看到了三个正在踢气球的绝色女子。
那三个绝色女子长得什么模样?
小说写道:“飘扬翠袖,低笼着玉笋纤纤;摇拽缃裙,半露出金莲窄窄。”
小说作者还专门作了一首诗,来描写这三个女子的蹴踘之美。诗曰:
“蹴踘当场三月天,仙风吹下素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染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缃裙斜拽露金莲。
几回踢罢娇无力,云鬓蓬松宝髻偏。”
在捉住了唐僧之后,这七个蜘蛛精就一起去濯垢泉里洗澡玩耍。孙悟空就变作个麻苍蝇儿,前去察看情况。
只见这七个蜘蛛精,全都在温泉里“褪放纽扣儿,解开罗带结”,只见“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
所以,小说对蜘蛛精“缃裙斜拽露金莲”,以及“金莲三寸窄”这些外貌描写,说的就是这七个女妖全都裹着窄窄的三寸金莲。
在这里,庐主要说个题外话了。
这个题外话,就是小说作者人物描写的水平问题。
因为,小说读到这里,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小说作者的笔下,无论是白虎岭的白骨精,还是盘丝洞的蜘蛛精,她们的容貌竟然十分的相像,简直就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印出来的。
各位看官如若不信,那么,就请看看小说是如何来写白骨精所变化的那个年轻女子的: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那么,小说又是如何来写那七个蜘蛛精的呢?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染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缃裙斜拽露金莲。”
这两段人物描写,一个是在小说第二十七回,一个是在小说第七十二回。
可是,除了个别几个文字不同之外,这两段人物描写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是前后句的顺序换了一下而已。
这是不是很奇怪?
难道是小说的作者江郎才尽了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因为,庐主在前文中就已经说过,《西游记》只不过是一本写着玩的小说而已,而且,小说作者的文化层次也不是很高,所以,写着写着,他描写人物的笔墨也就渐渐地枯竭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不可思议的现象。
这《西游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水平,与《红楼梦》相比,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就要急了,《西游记》这么伟大的一部经典小说,作者的笔墨怎么会枯竭的呢?
您可千万别急,作者笔墨枯竭的例子,其实在小说中随便一找,就可以找出一堆来。
庐主在这里,就再举一个山景描写的例子。
各位看官,如果请您阅读一下以下几段描写山景的文字,那么,您能分辨得出这分别写的是哪几座山吗?
第一段,“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
第二段,“高不高,顶上接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山前常见骨都都白云,扢腾腾黑雾。”
第三段,“真个是高的山,峻的岭,陡的崖,深的涧。”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要说了,这写的哪里是不同的山景?这不就是同一座山吗?
这样的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因为,小说作者在描写这些山景的时候,所用的几乎全都是相同的文字,只不过是在写作的技巧上,作了些微小的调整而已。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事实的真相是:第一段所写的山景,是黄风怪的黄风岭;第二段所写的山景,是红孩儿的号山;第三段所写的山景,是玉面公主的积累山。
那么,这不同地方的不同山景,怎么到了小说作者的笔下,就都变得千山一面了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小说作者笔下描写山景的词汇,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新词了。
所以,小说作者在这里就使了个小聪明,用了个障眼法。
这个障眼法就是,小说作者要隔着好几个故事,才会用些相同的文字,来描写一下不同的山景。
各位看官请看,这第一段描写的山景,是在小说第二十回;这第二段描写的山景,是在小说第四十回;这第三段描写的山景,是在小说第六十回。
也就是说,小说作者是每隔二十回,就用几乎相同的文字,来描写不同名字的山景。如果您一不仔细,就会被小说作者这个并不高明的障眼法,给蒙混过去了。
不过,各位看官您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可千万别计较。因为,这本小说,本来就是用来写着玩的。
好了,下面庐主言归正传,接着再来讲讲还有哪个女妖怪,也裹着三寸金莲?
这第六个出场的裹脚女妖,是陷空山的金鼻白毛老鼠精。
小说第八十二回,唐僧被金鼻白毛老鼠精摄走了之后,孙悟空就变作一只苍蝇,前去打探情况。
孙悟空来到了无底洞里,只见那女妖怪高高地坐在草亭内,模样打扮得越发俊俏了。只见:
“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
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
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
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
显然,这个金鼻白毛老鼠精也是个裹小脚的女人。因为,诗里说得很清楚,她的“一对金莲刚半折”。
各位看官,除了这些个女妖之外,西梁女国的国王竟然也裹着一双小脚。
如果不信,那么就请看小说第五十四回,是怎样来写这个国王的。
话说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见到了这个风情万种的美丽国王。
只见这国王“柳腰微展鸣金珮,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一眼望去,果然是个赛过了西施和昭君的美人胚子。
所谓“莲步”,通常是指女子在裹了小脚之后,因为行走不便,所以只得轻抬步,微扭腰,也就是所谓的“莲步姗姗”。
这,其实是种典型的病态美。
在小说作者的笔下,这些西域女子不管是人还是妖,都是裹着小脚的,那么,西域的人们,彼此之间又是怎样行礼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图片取自网络
刊头书法: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