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帖语---对笔筒的 卷一室庐 卷二花木 卷三水石 卷四禽鱼 卷五书画 卷六几榻 卷七器具 卷八衣饰 卷九舟车 卷十位置 卷十一蔬果 卷十二香茗卷七的"器具"中,专门有关于"笔筒"的阐述.筆筒 湘竹栟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間可用忌八稜菱花式陶者有古白定竹節者最貴然艱得大者冬青磁細花及宣窑者俱可用又有鼓樣中有孔挿筆及墨者雖舊物亦不雅觀(摘自长物志卷七)这段文字大概不是太容易理解.且听听今人的马未都先生如何解读.马未都"谈明清笔筒" 笔筒在古代文具中出现得最晚,大致到了明朝晚期,文人的案头才设置笔筒。这与一般人的想象有些出入。笔筒造型简单,一般口底相若,呈筒形,少有大的变化。比起其它文具,笔筒简单而实用,可在明朝中叶之前,文房用具中却没有笔筒。 笔筒的前辈大致有笔架、笔床、笔格几种。唐诗人杜甫在《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一诗中有“笔架霑窗雨,书签映隙曛”之句,读来小景美不胜收。笔架何样?宋朝鲁应龙在《闲窗括异志》中有准确描述:“远峰列如笔架。”这使人对宋人案头常置石头有了功能上的了解。宋元明清大量传世的笔架山,应该就是置放毛笔的一种文具。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诗作中又有另说:“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床为卧具,显然笔置于笔床定为平放。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笔床条中称:“笔床之制,世不多见,有古鎏金者,长六七寸,高寸二分,阔二寸余,上可卧笔四矢。”具体而形象。这类笔床,文震亨批评说:“最不美观,即旧式,可废也。” 笔格其名古涩,《长物志》称:‘笔格虽为古制,然既用研山,如灵璧、英石,峰峦起伏,不露斧凿者为之,此式可废。古玉有山形者,有旧玉子母猫,长六七寸,白玉为母,余取玉玷或纯黄纯黑玳琩之类为子者。古铜有鏒金双螭挽格,有十二峰为格,有单螭起伏为格。窑器有白定三山、五山及卧花哇者,俱藏以供玩,不必置几研间。俗子有以老树根枝,螭曲万状,或为龙形,爪牙俱备者,此俱最忌,不可用”。据此可知,笔格为石、玉、铜、瓷、木等材料所制,式样不外乎山形,或各类演变成有起伏者均被视为笔格,与笔架式样及功能大同小异,可视为别名。 笔筒的产生 以目前已知的实物论,笔筒的产生不会早于明代嘉靖朝。明晚期人屠隆在《文具雅编》中仅提了一句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 文震亨《长物志》明确指出了笔筒的古制:“鼓样,中有孔插笔及墨者,虽旧物,亦不雅观。”文震亨在万历年间已将此类笔筒视为旧物,可见其生命力之弱。这类一方三圆(个别也有四圆)孔的鼓形文具,很长时间名称混淆,功能说法不一。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就是笔筒之祖,与后来大量生产的笔筒大相径庭。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古制笔筒,都出自明嘉靖万历时期,上推正德,下接天启,尚未发现有形制相同者,由此我们们基本可以推断笔筒的大量生产从明朝晚期始,这与存世文物也相吻合。 《长物志》中笔筒条称:“陶者有古白定竹节者最贵,然难得大者。青冬磁细花及宣窑者,俱可用。”这次文先生弄错了,宋定窑绝无笔筒,如确有竹节式样的筒形瓷器,也不会是笔筒。如确有竹节式样的筒形瓷器,也不会是笔筒。因当时还没有笔筒。这在大量的宋画中可以印证,从未发现案头有笔筒陈设。至于青冬磁细花及宣窑者,也应是以讹传讹,明末喜在瓷器上属前朝款识,以宣德成化最多,如有宣德款识笔筒为文震亨亲眼所见,也不过是寄托款罢了。文震亨不是文物专家,错误在所难免。景德镇近年出土了十数万件御窑瓷器,明中期之前未见笔筒。 需要指出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于年在台湾举办了《宋官窑特展》,并出版了展览图册,其中第62号展品《官窑粉青笔筒》,年代定为北宋。此笔筒紫口铁足,釉面莹润,美丽无比。底足修胎规矩,施酱釉。底部錾有清乾隆皇帝御题七言诗一首:“瓶碗官窑亦恒见,笔筒一握见殊常。宣和书画曾经伴,南渡兵戈幸未亡。火气全消文气蔚,今人如挹古人芳。不安铜胆插花卉,拈笔吟当字字香。”此诗作于乾隆癸卯年,即年。这一年乾隆皇帝七十三岁,他心血来潮作的这首充满打油味道的诗,把这只笔筒定了性,即此笔筒曾为宋徽宗所用,当为北宋之物。其实,这只笔筒最早也不会早于雍正一朝。图册前言中也称:“展品62号笔筒,……依风格来看可能是清朝之物。”如果作者知道宋朝根本没有笔筒,就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文物精华展》,并也出版了展览图册,其中第号展品《牙雕踢球图笔筒》,年代也定为宋朝。这只象雅雕刻笔筒,从画面上看,与明末徽州版画无异,制式与刻工也与同时期常见笔筒相同,当为明末之物。定为宋朝,同样错了。 笔筒的发展 以文献记载,笔筒应该是竹木制在前,瓷制在后。朱松邻生活于嘉万时期,为嘉定派竹刻始祖,所存真迹罕见,但他对后世影响极大。南京博物院所藏高浮雕竹刻笔筒,老松仙鹤虬劲古拙,定为朱氏仅存真迹。此笔筒作于年,为隆庆5年。此为已知最早的带有纪年的笔筒。 《长物志》也称:“(笔筒)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花梨即黄花梨木,明式家具常用之良材。由此可知,明末竹木笔筒大兴,品种极多。从工艺要求上看,也比瓷制少有限制,任何人均可以因地因材制宜,获取实惠。所以,竹制笔筒各流派争雄斗艳,木制笔筒式样层出不穷。 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侈靡烂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据《广志绎》载:‘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这一时期,文人自制成癖,工匠穷极工巧,许多精美绝伦的笔筒,“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 传世笔筒中,竹木牙等材料制成的笔筒明末很多,可以认定万历年间的亦不在少数,然瓷制笔筒万历年间的几乎不见,唯崇祯一朝大量出现,且精美无比。 竹木牙一类笔筒,大都出自文人的喜爱,取之自然。文人亲自操刀的亦不在少数。留下姓名的名家有许多,朱氏三杰、濮仲谦、张希黄,代表着明朝竹雕的三大风格。入清以后,人才辈出,竹雕木刻技艺无不精绝。 而瓷制笔筒,没有留下工匠之名,书写制做年款的却不少见。这似乎与竹制笔筒属款之风有着某种联系。明代瓷制笔筒,目前仅见青花,绘制技法一反万历草率之风,工细之极,不让画家,足见文人对笔筒之重视。 入清以后,笔筒材质更加丰富,瓷制品种骤增,应有尽有,至康熙时期达到了高潮,雍正乾隆时期风格变幻多样,仿生品种迭出,粉彩美仑美奂。 青花瓷自元朝在景德镇始烧起,迅速成为中国瓷器主流,青花笔筒当然也就成为笔筒的最大宗。康熙一朝,社会走向安定,明末清初祈求色彩题材减少,追求平和安逸的作品增多。康熙青花笔筒,以人物故事、花鸟山水见长,为雍乾之后力所不及。 彩瓷艳丽,各类彩瓷均发挥长处,粉彩柔和,五彩热烈,斗彩华贵,墨彩雅致,矾红彩描金富丽……各类彩瓷利用其优势,制成笔筒,美不胜收。 颜色釉进入康熙朝,无论高温釉低温釉,发挥得淋漓尽致,高温釉之亮丽热烈,低温釉之柔和文雅,其表现力前所未有。两种颜色以上的复色釉,也大胆创新,仿木、仿石,顺其纹理自然,色彩变幻。 其它竹木牙漆,水晶端石铜玉等材料统统被工匠所利用,竹制为最大家族,流派名家辈出;木雅随竹刻家走远;漆制也随心所欲;至于硬质材料,玉石、金属等,在工匠手下随意设计,化坚硬为柔软,至今看来仍属鬼斧神功之技。中国文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注重个人品味,追求生存格调。这种格调与品味的追求,即使反映在笔筒这么简单的文具上仍然千姿百态。一个小小的笔筒,置于案头,帮助文人叙说他的审美心境,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他们的非凡才华。循着马未都先生的思路,再来看看明朝大文人屠隆是如何说的.明屠隆《文具雅编》中逐条介绍了除文房四宝以外的43种其他文房用具,有的一直延用至今,如笔格、笔筒、笔洗等;有的今天已经稀见,如贝光、廖、韵牌等;也有的并不属于文房用具,如剪刀、如意、镜等。现就常见的一些其他文房用具做些简介如下: (一)砚用类 1.砚匣:用来保护砚台,它的形制随砚形的不同而不同。砚匣多为漆匣、木匣,但也有用金属制成的。《砚录》提出:青州红丝石砚用银匣为好,用锡匣也可以,因为锡匣能润砚。《文具雅编》则说砚匣:"不可用五金,盖石乃金之所自出。若同处,则子盈母气,反能燥石。以紫檀、乌木、豆瓣楠及雕红褪光漆者为佳。" 2.砚床:为砚特制的底座,它既是一种陪衬,又能起到使砚平稳、不致移动的作用。3.研山:山峦形奇石,因其中设有墨池,故名。最早的研山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十二峰陶砚"即是一例。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也令人用龙尾佳石雕琢了一方三十六峰歙砚,"径长逾尺咫"。南唐灭亡后,这方歙砚流转数十人手中,后为米芾所得。山峦形砚台既高又大,实用价值很小,主要供观赏。所以,米帝就将这方歙砚,重新取名为"海岳庵研山",后来他用这座研山换得一栋豪华的住宅,一时传为佳话,研山也因此盛行起来。为了取得山峦逼真的效果,又有一泓碧水池的墨池形态,后来人们就改用灵壁石、太湖石雕制,于是,研山很快成为文人案桌上的一道风景,而广泛受到青睐。宋代以降,研山实际上成为一种观赏石,《素园石谱》、《铁围山丛轶》中多有记载,此不赘述。 (二)墨用类 4.墨匣:用于存放墨锭,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墨匣中,以套墨、集锦墨、彩墨所用的匣最为考究。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镶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纹,所以,一般都很精美。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可说是出类拔萃的。清末制墨匣最著名的,当属京城"万礼斋"。 5.墨床:用于置放未干之墨锭。 (三)纸用类 6.镇纸:又称"书镇",主要用以重压纸张或书册而不使其失散。书镇所用材料为铜、石、玉、玛瑙、水晶或陶土等。《文具雅编》中有详细介绍:"铜者,有青绿虾蟆,偏身青绿;有蹲虎、蹲螭、眠龙;有坐卧哇哇;有馏金辟邪、卧马,皆上古物也。"玉制者,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背斑点如洒墨,色同玳瑁,无黄晕,俨若虾蟆背状,肚下纯白,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陶制者有"哥窑蟠螭,有青东瓷狮、鼓,有定哇哇、狻猊。"自古及今,镇纸形制多样,制作者争奇斗巧,变化万端,是文人案头的宝玩之一。与镇纸具有同样用途的还有"压尺",或叫"镇尺"。 7.裁刀:为裁纸专用。也有将它看作是古人"用以杀青为书"的削刀。后来,仿照古人的削刀所制成的裁刀,其制上尖下环,长仅尺许,其柄所用木料很是讲究,并饰有图案花纹。 (四)笔用类 8.笔格:也称"笔搁",顾名思义是搁置毛笔用的,又称笔枕。笔格以山形为其主要形制。年浙江诸暨南宋墓出土的笔格,石质,造型似群山起伏。笔格的用料除石以外,还有玉、铜、铁、竹、木、陶土等。南朝梁吴均著《笔格赋》,细致地描绘了用桂枝作笔格的情景(《艺文类聚》卷五十八);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还作有《咏笔格》诗。五代《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学士苏颋有一锦纹花石,镂为笔架,尝置于砚席间。每天欲雨,即此石津出如汗,逡巡而雨。颋以此常为雨候,固无差矣。"从文字看,此处所提的笔架可能也是笔格。架、格、搁发音相近,古人未加严格区分。 9.笔床:笔床与笔格是两种不同的文具。《文具雅编》上说:"笔床之制,行世甚少。有古镏金者,长六七寸,高寸二分,阔二寸余,如一架然,上可卧笔四矢,用紫檀乌木为之,亦佳。"笔床相当于笔盒,可以放笔,就像今天的文具盒。如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所说:"琉璃砚盒,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10.笔挂:用竹木制成的架子,两边有柱子,高一尺余;上面有横木,宽亦一尺有余,可以倒悬笔管,做晾笔用。笔挂也有制成圆柱形的,圆顶,笔挂在圆顶周边上,很方便。11.笔筒:属常用文具之一。材质不一,形状也无定制。屠隆介绍说:"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这是从所用材质说的,其实,今天所见到的笔筒多加雕饰,尤其是雕竹笔筒,很有艺术个性,品位也高,所以深受文人青睐,如清代周芝岩所刻山水图竹笔筒,高13.8厘米,径11。3厘米。形制古朴典雅,被列为上品。朱彝尊还写有《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12.笔洗:用于洗笔。以钵盂为其基本形,其他的还有长方洗、玉环洗等。陶瓷笔洗为最常见,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元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帘段洗,缝环洗等,其中以粉青纹片朗者为贵,有龙泉双鱼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窑三箍元洗、梅花洗、绦环洗、方池洗、柳斗元洗、元口仪棱洗等。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哥窑海棠式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枢府釉印花洗,都是国宝级的稀世珍品。此外,还有中间用作笔洗,边盘用作笔掭的。形制各异,或素或花,工巧拟古,蔚为奇观。笔用类的文房用具还有笔掭、笔屏、笔船、笔海、笔篓、笔觇等。 (五)其他类 13.水注:为便于研墨时加水而特制的储水小壶,有壶嘴,故名"水注",或称水滴、砚滴(见图64)。有玉制的,古代水注多用玉石雕琢而成;宋龙大渊《古玉图谱》上有著录。也有铜铸的,旦容易生锈腐朽。还有陶瓷制的,如官、哥方圆壶,立瓜卧瓜壶,双桃注,双莲房注等。 14.水丞:或称"水中丞",指贮砚水的小盂。与"水注"的区别在于它无嘴。水丞有玉制的,如清代青玉雕葫芦水丞,两水盂相连构成葫芦形状,周边随形雕刻枝叶缠绕,显得清朗自然。玉水丞中,以明代玉工陆子冈所制作品最为著名。也有铜制的,仿古器形制。还有陶瓷制的,如官哥窑肚元式、钵盂小口式等。清代乾隆时所制掐丝珐琅水丞,色泽斑斓,雍容华贵。 15.臂搁:书写时,用于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臂搁多竹木、象牙质地,上有文绘雕饰。除以上介绍的15种文房用具之外,还有界尺、诗筒、研镜屏、印盒、书刀、瘿瓢(弃杂物用)、糊斗、蜡斗、书灯等,因不常用,不多作介绍了。(感谢高山情剑同好)这是早一两年(本帖发于年,这里说的早一两年,指或,大致如此)在别处网站上读到的关于"笔筒"的新说.感谢shangpin同好.(原帖引用)1#大中小发表于-4-:23张德祥老师:小笔筒有大智慧(ZT)张德祥现在笔筒仿制得比较多。我到南方去,有收藏家让我看满屋子的笔筒,好几十个,他说这怎么老怎么好,花了上百万呢。我一看老的一个都没有,说明他还没搞清楚老笔筒到底什么样。我十几岁时就开始研究笔筒,当时我学画,只看了一眼就特别想有个木制的笔筒,老在脑海里琢磨。可能任何一个文人,甚至不经常写文章的人都觉得木制的笔筒很美,都希望拥有一个。可是它什么都没有,就一个木筒子,干嘛大家那么喜欢,爱不释手?凭什么又没刻花?有些刻了花他倒不喜欢了?这为什么呢?我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这里边有很大的学问。一新一老,您分得出吗?古代的笔筒一般都是上边大下边小,直矗很少,只占1-2%。这代表着儒家入世的精神,敞开口让你用。还有笔筒的上沿,一定要有一个指甲圆,也叫泥鳅背,我仔细观察过这个沿,99%都是往里倾斜的,必须倾斜半毫米哪怕一毫米。配合敞开的倾斜就是儒家欢迎你使用,入世的态度,大家之所以喜欢它,就是这个感觉,这种接纳的感觉。这个老笔筒很好使,而且向里偏一点,有容量感,功能很明显,不像现在新的笔筒,一使就拉手,或者口太小不好使。老笔筒口沿两侧的边线上还有个特点,一定都会有一个很硬的棱,这个棱体现的是儒家的气节:我是有原则的,这个线条在美学上是刚柔结合的,两边硬中间圆才是刚柔相济的。我欢迎你使用,我接纳你,但是我是有原则地服务社会。一些新的笔筒,很多这个边线圆,很随意的就进去了,很实用,但没原则,你扔垃圾也行,吐痰也行,我挺低档的,痰盂,你随便使,我没辙。(举起一老一新两个笔筒)你看这俩给人的感觉,这是很硬朗,很有骨气,很刚柔相济,这是柔过分了。老笔筒(右)上沿的指甲圆是两边硬中间圆,刚柔相济,很多笔筒(左)上沿的边线画润,柔过分了."笔筒一定要有缩腰。一般笔筒侧面看上去是直的,实际上99%一定是曲线,猛一看是直的,但其中又含有曲线,这就是中国古家具美学的一个原则,含蓄。明式家具讲究含蓄,似有若无,点到即止,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含蓄性。这个曲线有一个特点,凹下去一定不会大于5毫米,一般就是一两毫米。如果拿尺子一靠,这个老笔筒有没有曲?有曲,大约有1毫米,这个尺寸一定不能多。你看新笔筒,生怕你看不出来,像一个线轴,太明了,我是大款,我戴着很多金银。这个就是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曲线。这不是古家具热吗,很多人可能头几年还刨白薯、倒油菜呢,忽然这家具好卖了,买一床子,上午刨白薯,下午我就做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当时整个时代造成的,是历代积累,唐的壮,宋的愣,加上元的曲线,明代江南文化的清雅、含蓄。这一两毫米的曲线,是几百年,上千年形成的,不是你上午刨完白薯,下午就弄一线轱辘,这是完全不对的。老笔筒(右)底部往往上凹,有眼;新笔筒(左)多平底还有一个规律性的特点,笔筒曲线的最凹点在什么位置呢?新的笔筒凹点在中间像线轱辘,老笔筒一般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处,或0.(黄金分割点)处,绝对不在中间,大家可以去量。只要这个最凹点在这个位置,下面的曲线就会形成一段垂直于桌面的直线。这样往这儿一放,你感到它很坚定,脚跟是稳的,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那种气节。我有气节,为什么“士可杀不可辱”呀?辱我一点都不行,但我挨饿行,这是气节。这里一定垂直于桌面,这也是儒家文化。(指新笔筒)如果你这凹腰在中间,它就往外撇,像软骨病,像企鹅腿,不太舒服的一种腿。再有,笔筒也体现着道家思想。首先,崇尚自然,我不刻意修饰,优美的纹理,充分展现,欣赏自然。还有,笔筒的底下有个眼,首先是工艺的需要。黄花梨很珍贵,全掏成了锯末,就不好了。在这儿进一个刀进去,然后上面再进一个刀,掏一个窝,再进一个橫刀往下一走,啪嗒,木芯就出来了,剩下的木料我还可以做一个中的,再做一小的,一块木头可以做三个四个笔筒。这既是工艺上的一个要求,又是道家的尊重自然,珍惜材料,惜木如金。老笔筒(右)缩腰的曲线似有若无,恨含蓄;很多新笔筒(图左)形成了凹腰,过于夸张.同时,底部这个眼十分必要。所有的笔筒如果没有眼,一定要裂。笔筒打明中期到清中期,一直存世量都很大,你仔细看都不带缝儿,坏了的往往都是这个眼被堵死了。那么为什么呢?因为中国道家思想尊重自然,就像家具的抽涨缝一样,一定不能使胶,使胶家具就不抽涨,要尊重它,你不要跟它较劲。如果下雨了,那么木头涨了,这个边同步得往外涨;天晴了,它又缩了。这个地儿眼如果是死的,它涨没地儿涨,缩没地儿缩,一定会产生裂纹。如果破了这个,它同步地里外有个释放应力的地方,这个眼就是中国木工充分理解木性的体现。鉴定笔筒时,你注意看新笔筒是个平底,倍儿平,所有的老笔筒一定是往上凹,99%是往上凹。为什么呢?只有它凹上去了,底的两面会同步接触空气,那么湿空气或干空气会同步施加影响,它就不会裂了。这就是很多黄花梨笔筒经历了近百年的动荡生活仍然这么完好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一个洞一个凹造成的,这是道家思想尊重自然,你顺应它了,它就让你完好如初。新笔筒大多是平底,在潘家园、古玩城等古玩市场上,如果你见到这样的,千万别信它。最后,还有一个佛家的禅宗思想在里头。禅宗,我心祭佛,不立文字,其思想就是化繁为简,以少胜多,专注一静。很多中国古家具崇尚简素,跟文人崇尚禅学有关。比如把满身是龙的元代和北方明式的装饰风格放在南方人的书斋里,就简化成一个龙的符号搁到靠背板上,甚至有的靠背板上面掏一个圆光,底下掏一个亮脚,用几个几何图形如方圆的对比来进行装饰;还有,所有桌子底下的绦环板原来都是有花的,到明代就逐步演化成空的了,就剩一符号,比如鱼门洞。这就是化繁为简,化多为少,以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进行装饰,用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进行对比,这都是佛家禅宗的思想,以清静为基础。简素的笔筒,这种不刻一刀不加任何装饰的处理方法,本身就是高度的化繁为简,是禅宗追求的清静静穆。作者:张德祥(古家具专家、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法人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张德祥/口述 刘 辉/整理并摄影大致上,这是如今比较常见的几种关于"笔筒"的诸说.很自然的,笔筒的一众同好,自然会各有各的解读.由此开始引用一些曾经的"发言",聊供参考.发表于-4-:53玩笔筒玩出品位了看了以后就觉得,现在的文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一个笔筒看出这么多儒家文化,是作者在没事找事呢还是确实当时的木匠就爱搞造型暗喻?---悠白(对张德祥说的观后感)发表于-4-:45(张德祥说)还有一个规律性的特点,笔筒曲线的最凹点在什么位置呢?新的笔筒凹点在中间像线轱辘,老笔筒一般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处,或0.(黄金分割点)处,绝对不在中间,大家可以去量。只要这个最凹点在这个位置,下面的曲线就会形成一段垂直于桌面的直线。这样往这儿一放,你感到它很坚定,脚跟是稳的,请问楼主(shangpin),这个凹点的位置是从上向下三分之一处还是从下面算起?
---童宝贝
应该是从上算起。个人愚见。---shangpin大中小发表于-4-:46好文,谢谢SHANGPIN,
专家讲的的确值得借鉴,但什么儒家禅宗的就听过拉倒吧,呵呵.
---leon6Originallypostedby悠白at-4-:53:看了以后就觉得,现在的文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一个笔筒看出这么多儒家文化,是作者在没事找事呢还是确实当时的木匠就爱搞造型暗喻?对于红木,我是槛外人,尚未入门,但我想,可能有的时候玩红木玩的就是这种层峦叠嶂的意味吧。就象欣赏文学作品,作者在写作品的时候是一次创造,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又是一次创造,因为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把自已的喜怒哀乐和偏见带到作品中去,有的时候可能会在作者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审美共鸣。能让更多的读者在同一个层次同一个角度或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产生审美共鸣,我想,这就是一部优秀作品吧。就象这个笔筒,有的人会读到它的圆,有的人会读到它的润,有的人会读到它的流畅,还有的人会读到它的内敛,还有的人会读到它的开放,这就不失为一个优秀的笔筒。与君商榷。---落雨梧桐发表于-4-:59文化是积累来的,不是学习来的。现在学的都是知识,不是文化。这一点应该很清楚。中国的传统文化抽象在传统经典中,具象在生活中,传承在礼仪祭祀中。但现在的人不读经典了,生活也西化了,清明不上上扫墓了,连中医都快生存不下去了,你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在哪?可以这么讲中医受老百姓欢迎的地方,讲究家教礼仪重视祭拜祖先的地方,传统文化就相对保存的比较好。就从这一点上看,北方比不上南方,政治气息浓厚的大城市比不上自由散漫的小城庄。现在很多工艺品做出来没有艺术感,没有文化感,不能怪这些匠人。是这个社会没有艺术了,没有文化了,所以这些产品才会没有艺术,没有文化。这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现象,是这个阶段社会的本质折射出来的表相。---liye_cn发表于-4-:29有事没事就往儒家、佛家文化上靠,就像现在的没事找抽的往“河蟹”上靠那样令人反感!说难听点就像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难道这才像文化,才有格调吗?里面的美学审美解释倒是比较合理的---yyjnart这是在下年9月与kikiwwq同好的网谈.关于笔筒.附图是在下很喜欢的一个"天工"笔筒.---eddie发表于-9-:09QUOTE:引用:Originallypostedbykikiwwqat-9-:38:eddie兄我有一根直径和高度都差不多30cm左右的黄花梨做个什么样的笔筒比较好?回k兄垂询:以在下对笔筒的理解,形制其实不止一种两种的.行内风头足的专家是北京的张德祥,网上很容易找到他的高论,不入他眼的是轱辘,痰盂云云.常见的有收腰的,也有不收腰的,30厘米是大尺寸了,收腰有线条美,不收腰有拙扑的大器美,各有千秋的.至于说收腰要合0.黄金分割比例一说,窃以为老祖宗们应该是没有这一条的.西洋人的东西,何况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天生的腿短腰长,哪来的0.,至于起阳线起三足等等等等的某朝某代形制,也不是一刀切的.素也有素的长处,更显材质的纹理纹路.文人抄写了千百年的茴香豆的茴字都有四个写法,何况是笔筒的款式形制.兄台这块料如果落在福建人手里,他们至少能搞个四世同堂的套装,现在工艺比以前好多了,会转弯的线锯,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兄台这块料如果落在在下手里,在下就用个平头案把他当中供着.这样完整的笔筒料,开一块少一块了......所以连这样的笔筒也值得珍惜.带皮的海黄,岁月蚀刻而成的外皮就是这个样子的.有说海黄老料如何如何好,要陈化50年60年才最适合做家具.听天由命出来的造化就是这个样子,褪去的不一定只是白皮.洞穿的格,或者说心材,不在少数.十檀九空.老料的海黄,很多都有这样的孔洞.实在烂得不成样子了,越来越小,也许就成了土沉香了.---eddie
犹记得最早大概是年底或者年初的时候就与迷糊同好聊过笔筒,原帖一时未找到.最初与迷糊同好提到0.的时候,他阁下第一个反应就是:张专家在忽悠.这帖子得慢慢找了,应该还有......不过,看马未都先生解读长物志,似乎早期的笔筒不仅不收腰,好象还望外鼓......
全篇引用长物志十二卷如下.感谢网名:-x的同好.
長物志卷一 (明)文震亨撰 ○室廬 居山水間者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儕縱不能栖巖止谷追綺園之踪而混跡廛市要湏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又當種佳木怪籜陳金石圖書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逰之者忘倦蘊隆則颯然而寒凛冽則煦然而燠若徒侈土木尚丹堊真同桎梏樊檻而已志室廬第一 門 用木為格以湘妃竹橫斜釘之或四或二不可用六兩傍用板為春帖必隨意取唐聮佳者刻扵上若用石梱必須板扉石用方厚渾朴庶不渉俗門環得古青緑蝴蝶獸面或天鷄饕餮之屬釘扵上為佳不則用紫銅或精鐵如舊式鑄成亦可黄白銅俱不可用也漆惟朱紫黒三色餘不可用 階 自三級以至十級愈高愈古須以文石剝成種繡墩或草花數莖扵内枝葉紛披映堦傍砌以太湖石疊成者曰澀浪其制更竒然不易就複室須内高扵外取頑石具苔班者嵌之方有巖阿之致 牕 用木為粗格中設細條三眼眼方二寸不可過大牕下塡板尺許佛樓禪室間用菱花及象眼者牕忌用六或二或三或四隨宜用之室高上可用横牕一扇下用低檻承之俱釘明瓦或以紙糊不可用綘素紗及梅花簟冬月欲承日製大眼風牕眼竟尺許中以線經其上庶紙不為風雪所破其制亦雅然僅可用之小齋丈室漆用金漆或朱黑二色雕花綵漆俱不可用 欄干 石欄最古第近扵琳宫梵宇及人家冡墓傍池或可用然不如用石蓮柱二木欄為雅柱不可過高亦不可雕鳥獸形亭榭廊廡可用朱欄及鵝頸承坐堂中須以巨木雕如石欄而空其中頂用柿頂朱飾中用荷葉寳瓶綠飾卍字者宜閨閤中不甚古雅取畵圖中有可用者以意成之可也三横木最便第太朴不可多用更須毎楹一扇不可中竪一木分為二三若齋中則竟不必用矣 照壁 得文木如豆瓣楠之類為之華而復雅不則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灑金描畵俱所最忌亦不可用六堂中可用一帶齋中則止中楹用之有以夾紗牕或細格代之者俱稱俗品 堂 堂之製宜宏敞精麗前後須層軒廣庭廊廡俱可容一席四壁用細磚砌者佳不則竟用粉壁梁用毬門高廣相稱層堦俱以文石為之小堂可不設牕檻 山齋 宜明淨不可太敞明淨可爽心神太敞則費目力或傍簷置牕檻或由廊以入俱隨地所宜中庭亦須稍廣可種花木列盆景夏日去北扉前後洞空庭際沃以飯瀋雨漬苔生綠褥可愛遶砌可種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葱欲浮前垣宜矮有取薜荔根瘞牆下灑魚腥水扵牆上以引蔓者雖有幽致然不如粉壁為佳 丈室 丈室宜隆冬寒夜略倣北地暖房之製中可置卧榻及禪椅之屬前庭須廣以承日色畱西牕以受斜陽不必開北牖也 佛堂 築基高五尺餘列級而上前為小軒及左右俱設歡門後通三楹供佛庭中以石子砌地列旛幢之屬另建一門後為小室可置臥榻 橋 廣池巨浸須用文石為橋雕鏤雲物極其精工不可入俗小溪曲澗用石子砌者佳四傍可種繡墩艸板橋須三折一木為欄忌平板作朱卍字欄有以太湖石為之亦俗石橋忌三環板橋忌四方磬折尤忌橋上置亭子 茶寮 搆一斗室相傍山齋内設茶具教一童専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 琴室 古人有扵平屋中埋一缸缸懸銅鐘以彂琴聲者然不如層樓之下蓋上有板則聲不散下空曠則聲透徹或扵喬松修竹岩洞石室之下地清境絕更為雅稱耳 浴室 前後二室以牆隔之前砌鐵鍋後燃薪以俟更須宻室不為風寒所侵近牆鑿井具轆轤為竅引水以入後為溝引水以出藻具巾帨咸具其中 街徑庭除 馳道廣庭以武康石皮砌者最華整花間坼側以石子砌成或以碎瓦片斜砌者雨久生苔自然古色寧必金錢作埒乃稱勝地哉 樓閣 樓閣作房闥者須回環窈窕供登眺者須軒敞弘麗藏書畵者須爽塏高深此其大畧也樓作四面牕者前楹用牕後及兩傍用板閣作方樣者四面一式樓前忌有露臺捲蓬樓板忌用磚鋪盖既名樓閣必有定式若復鋪磚與平屋何異高閣作三層者最俗樓下柱稍高上可設平頂 臺 築臺忌六角隨地大小為之若築扵土岡之上四周用粗木作朱闌亦雅 海論 忌用承塵俗所稱天花板是也此僅可用之廨宇中地屏則間可用之暖室不可加簟或用■〈毛瞿〉毺為地衣亦可然總不如細磚之雅南方卑濕空鋪最宜畧多費耳室忌五柱忌有兩廂前後堂相承忌**體亦以近官廨也退居則間可用忌傍無避弄庭較屋東偏稍廣則西日不逼忌長而狹忌矮而寛亭忌上銳下狹忌小六角忌用葫蘆頂忌以茆盖忌如鐘鼓及城樓式樓梯須從後影壁上忌置兩傍磚者作數曲更雅臨水亭榭可用藍絹為幔以蔽日色紫絹為帳以蔽風雪外此俱不可用尤忌用布以類酒舩及市藥設帳也小室忌中隔若有北牕者則分為二室忌紙糊忌作雪洞此與混堂無異而俗子絶好之俱不可解忌為卍字牕傍填板忌牆角畵楳及花鳥古人最重題壁今即使顧陸點染鍾王濡筆俱不如素壁為佳忌長廊一式或更互其製庶不入俗忌竹木屏及竹籬之屬忌黄白銅為屈戍庭際不可鋪細方磚為承露臺則可忌兩楹而中置一梁上設乂手笆此皆元製而不甚雅忌用板隔隔必以磚忌梁椽畵羅紋及金方勝如古屋嵗乆木色已舊未免繪飾必須高手為之凡入門處必小委曲忌太直齋必三楹傍更作一室可置臥榻面北小庭不可太廣以北風甚厲也忌中楹設欄楯如今拔歩牀式忌穴壁為橱忌以瓦為牆有作金錢梅花式者此俱當付之一擊又鴟吻好望其名最古今所用者不知何物須如古式為之不則亦倣畵中室宇之製簷瓦不可用粉刷得巨栟櫚擘為承溜最雅否則用竹不可用木及錫忌有捲棚此官府設以聽兩造者扵人家不知何用忌用梅花■〈
長物志卷二 (明)文震亨撰 ○花木 弄花一嵗看花十日故幃箔映蔽鈴索護持非徒富貴容也第繁花襍木宜以畞計乃若庭除檻畔必以虬枝古榦異種竒名枝葉扶踈位置疎密或水邉石際横偃斜披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獨秀艸花不可繁雜隨處植之取其四時不斷皆入圖畵又如桃李不可植扵庭除似宜逺望紅梅絳桃俱借以點綴林中不宜多植梅生山中有苔蘚者移置藥欄最古杏花差不耐久開時多值風雨僅可作片時玩蠟梅冬月最不可少他如豆棚菜圃山家風味固自不惡然必闢隙地數頃别為一區若扵庭除種植便非韻事更有石磉木柱架縛精整者愈入惡道至扵秇蘭栽菊古各有方時取以課園丁考職事亦幽人之務也志花木第二 牡丹芍藥 牡丹稱花王芍藥稱花相俱花中貴裔栽植賞玩不可毫渉酸氣用文石為欄參差數級以次列種花時設燕用木為架張碧油幔扵上以蔽日色夜則懸燈以照忌二種並列忌置木桷及盆盎中 玉蘭 宜種廳事前對列數株花時如玉圃瓊林最稱絶勝别有一種紫者名木筆不堪與玉蘭作婢古人稱辛夷即此花然輞川辛夷塢木蘭柴不應複名當是二種 海棠 昌州海棠有香今不可得其次西府為上貼梗次之垂絲又次之余以垂絲嬌媚眞如妃子醉態較二種尤勝木瓜花似海棠故亦有木瓜海棠但木瓜花在葉先海棠花在葉後為差别耳别有一種曰秋海棠性喜隂濕宜種背隂堦砌秋花中此為最艷亦宜多植 山茶 蜀茶滇茶俱貴黄者尤不易得人家多以配玉蘭以其花同時而紅白爛然差俗又有一種名醉楊妃開向雪中更自可愛 桃 桃為仙木能制百鬼種之成林如入武陵桃源亦自有致第非盆盎及庭除物桃性早實十年輒枯故稱短命花碧桃人面桃差乆較凡桃更美池邉宜多植若桃柳相間便俗 李 桃花如麗姝歌舞塲中定不可少李如女道士宜置烟霞泉石間但不必多種耳别有一種名郁李子更美 杏 杏與朱李蟠桃皆堪鼎足花亦柔媚宜築一臺雜植數十夲 梅 幽人花伴梅實専房取苔護蘚封枝稍古者移植石岩或庭際最古另種數畞花時坐卧其中令神骨俱清緑蕚更勝紅梅差俗更有虬枝屈曲置盆盎中者極竒蠟梅磬口為上荷花次之九英最下寒月庭際亦不可無 瑞香 相傳廬山有比丘晝寢夢中聞花香寤而求得之故名睡香四方竒異謂花中祥瑞故又名瑞香别名麝囊又有一種金邉者人特重之枝既粗俗香復酷烈能損羣花稱為花賊信不虛也 薔薇木香 甞見人家園林中必以竹為屏牽五色薔薇于上架木為軒名木香棚花時雜坐其下此何異酒食肆中然二種非屏架不堪植或移着閨閤供士女採掇差可别有一種名黄薔薇最貴花亦爛熳恱目更有野外叢生者名野薔薇香更濃郁可比玫瑰他如寶相金沙羅金鉢盂佛見笑七姊妺十姊妺刺桐月桂等花姿態相似種法亦同 玫瑰 玫瑰一名徘徊花以結為香囊芬氲不絶然實非幽人所宜佩嫰條叢刺不甚雅觀花色亦微俗宜充食品不宜簪帯吳中有以畞計者花時獲利甚夥 紫荆棣棠 紫荆枝■〈
長物志卷三
(明)文震亨撰 ○水石 石令人古水令人逺園林水石最不可無要湏廻環峭拔安挿得宜一峯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又須修竹老木怪籐醜樹交覆角立蒼崖碧澗奔泉汛流如入深巖絶壑之中乃為名區勝地約略其名匪一端矣志水石第三 廣池 鑿池自畝以及頃愈廣愈勝最廣者中可置臺榭之屬或長堤横隔汀蒲岸葦雜植其中一望無際乃稱巨浸若須華整以文石為岸朱欄廻遶忌中留土如俗名戰魚墩或擬金焦之類池傍植垂栁忌桃杏間種中畜鳬雁須十數為羣方有生意最廣處可置水閣必如圖畵中者佳忌置簰舍扵岸側植藕花削竹為闌勿令蔓衍忌荷葉滿池不見水色 小池 階前石畔鑿一小池必須湖石四圍泉清可見底中畜朱魚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樹野藤細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胍者更佳忌方圎八角諸式 瀑布 山居引泉從高而下為瀑布稍易園林中欲作此須截竹長短不一盡承簷溜暗接藏石罅中以斧劈石疊高下鑿小池承水置石林立其下雨中能令飛泉濆薄潺湲有聲亦一竒也尤宜竹間松下青葱掩映更自可觀亦有蓄水扵山頂客至去閘水從空直注者終不如雨中承溜為雅盖總屬人為此尤近自然耳 鑿井 井水味濁不可供烹煮然澆花洗竹滌硯拭几俱不可缺鑿井須扵竹樹之下深見泉脈上置轆轤引汲不則盖一小亭覆之石欄古號銀牀取舊製最大而古朴者置其上井有神井傍可置頑石鑿一小龕遇歳時奠以清泉一杯亦自有致 天泉 秋水□□梅水次之秋水白而洌梅水白而甘春冬二水春勝扵冬盖以和風甘雨故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風雷蛟龍所致最足傷人雪為五榖之精取以煎茶最為幽況然新者有土氣稍陳乃佳承水用布扵中庭受之不可用簷溜 地泉 乳泉漫流如恵山泉為最勝次取清寒者泉不難扵清而難扵寒土多沙膩泥凝者必不清寒又有香而甘者然甘易而香難未有香而不甘者也瀑湧湍急者勿食食久令人有頭疾如廬山水簾天台瀑布以供耳目則可入水品則不宜溫泉下生硫黄亦非食品 流水 江水取去人逺者楊子南冷夾石渟淵特入首品河流通泉竇者必湏汲置候其澄澈亦可食 丹泉 名山大川仙翁修煉之處水中有丹其味異常能延年卻病此自然之丹液不易得也 品石 石以靈壁為上英石次之然二種品甚貴購之頗艱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數尺者便屬竒品小者可置几案間色如漆聲如玉者最佳横石以蠟地而峯巒峭拔者為上俗言靈壁無峯英石無坡以余所見亦不盡然他石紋片粗大絶無曲折屼峍森聳崚嶒者近更有以大塊辰砂石青石緑為研山盆石最俗 靈壁 出鳳陽府宿州靈壁縣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見有細白紋如玉不起岩岫佳者如臥牛蟠螭種種異狀真竒品也 英石 出英州倒生岩下以鋸取之故底平起峯高有至三尺及寸餘者小齋之前疊一小山最為清貴然道逺不易致 太湖石 石在水中者為貴嵗久為波濤衝擊皆成空石面面玲瓏在山上者名旱石枯而不潤贋作彈窩若歴年嵗久斧痕已盡亦為雅觀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又有小石久沉湖中漁人網得之與靈壁英石亦頗相類第聲不清響 堯峰石 近時始出苔蘚叢生古朴可愛以未經採鑿山中甚多但不玲瓏耳然政以不玲瓏故佳 崑山石 出崑山馬鞍山下生扵山中掘之乃得以色白者為貴有鷄骨片胡桃塊二種然亦俗尚非雅物也間有高七八尺者置之高大石盆中亦可此山皆火石火氣暖故栽菖蒲等物扵上最茂惟不可置几案及盆盎中 錦川將樂羊肚 石品惟此三種最下錦川尤惡毎見人家石假山輙置數峯于上不知何味斧劈以大而頑者為雅若直立一片亦最可厭 土瑪瑙 出山東兖州府沂州花紋如瑪瑙紅多而細潤者佳有紅絲石白地上有赤紅紋有竹葉瑪瑙花斑與竹葉相類故名此俱可鋸板嵌几榻屏風之類非貴品也石子五色或大如拳或小如豆中有禽魚鳥獸人物方勝回紋之形置青緑小盆或宣窑白盆内班然可玩其價甚貴亦不易得然齋中不可多置近見人家環列數盆竟如賈肆新都人有名醉石齋者聞其藏石甚富且竒其地溪澗中另有純紅純緑者亦可愛玩 大理石 出滇中白若玉黑若墨為貴白微帯青黑微帯灰者皆下品但得舊石天成山水雲烟如米家山此為無上佳品古人以鑲屏風近始作几榻終為非古近京口一種與大理相似但花色不清石藥填之為山雲泉石亦可得髙價然真偽亦易辨真者更以舊為貴 永石 即祁陽石出楚中石不堅色好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紫花者稍勝然多是刀刮成非自然者以手摸之凹凸者可驗大者以製屏亦雅 長物志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四 (明)文震亨撰 ○禽魚 語鳥拂閣以低飛游魚排荇而徑度幽人會心輒令竟日忘倦顧聲音顔色飲啄態度逺而巢居穴處眠沙泳浦戲廣浮深近而穿屋賀厦知嵗司晨啼春噪晚者品類不可勝紀丹林緑水豈令凡俗之品闌入其中故必疏其雅潔可供清玩者數種令童子愛養餌飼得其性情庶幾馴鳥雀狎鳬魚亦山林之經濟也志禽魚第四 鶴 華亭鶴窠村所出具體高俊緑足龜文最為可愛江陵鶴津維揚俱有之相鶴但取標格竒俊唳聲清亮頸欲細而長足欲痩而節身欲人立背欲直削蓄之者當築廣臺或高岡土壠之上居以茅菴隣以池沼飼以魚穀欲教以舞俟其飢置食扵空野使童子拊掌頓足以誘之習之既熟一聞拊掌即便起舞謂之食化空林别墅白石青松惟此君最宜其餘羽族俱未入品 鸂■〈氵鶒〉 鸂■〈氵鶒〉能勅水故水族不能害蓄之者宜扵廣池巨浸十數為羣翠毛朱喙燦然水中他如烏喙白鴨亦可蓄一二以代鵝羣曲欄垂栁之下游泳可玩 鸚鵡 鸚鵡能言然須教以小詩及韻語不可令聞市井鄙俚之談聒然盈耳銅架食缸俱須精巧然此鳥及錦鷄孔雀倒挂吐綬諸種皆斷為閨閤中物非幽人所需也 百舌畵眉鸜鵒 飼養馴熟緜蠻軟語百種雜出俱極可聽然亦非幽齋所宜或扵曲廊之下雕籠畵檻點綴景色則可吴中最尚此鳥余謂有禽癖者當覓茂林高樹聽其自然弄聲尤覺可愛更有小鳥名黄頭好鬭形既不雅尤屬無謂 朱魚 朱魚獨盛吴中以色如辰州朱砂故名此種最宜盆蓄有紅而帯黄色者僅可點綴陂池 魚類 初尚純紅純白繼尚金盔金鞍錦被及印頭紅裹頭紅連腮紅首尾紅鶴頂紅繼又尚墨眼雪眼硃眼紫眼瑪瑙眼琥珀眼金管銀管時尚極以為貴又有堆金砌玉落花流水蓮臺八瓣隔斷紅塵玉帯圍梅花片波浪紋七星紋種種變熊難以盡述然亦随意定名無定式也 藍魚白魚 藍如翠白如雪廹而視之腸胃俱見此即朱魚别種亦貴甚 魚尾 自二尾以至九尾皆有之第美鍾扵尾身材未必佳盖魚身必洪纖合度骨肉停勻花色鮮明方入格 觀魚 宜早起日未出時不論陂池盆盎魚皆蕩漾扵清泉碧沼之間又宜凉天夜月倒影挿波時時驚鱗潑刺耳目為醒至如微風披拂琮琮成韻雨過新漲縠紋皺緑皆觀魚之佳境也 吸水 盆中換水一兩日即底積垢膩宜用湘竹一段作吸水筒吸去之倘過時不吸色便不鮮美故佳魚池中斷不可蓄 水缸 有古銅缸大可容二石青緑四裹古人不知何用當是穴中注油點燈之物今取以蓄魚最古其次以五色内府官窑瓷州所燒純白者亦可用惟不可用宜興所燒花缸及七石牛腿諸俗式余所以列此者實以備清玩一種若必按圖而索亦為板俗 長物志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五
(明)文震亨撰 ○書畵 金生於山珠産扵淵取之不窮猶為天下所珍惜况圖畵在宇宙嵗月既久名人藝士不能復生可不珍祕寳愛一入俗子之手動見勞辱卷舒失所操揉燥裂真書畵之厄也故有收藏而未能識鑒識鑒而不善閱玩閱玩而不能装褫裝褫而不能銓次皆非能真蓄書畵者又蓄聚既多妍蚩混雜甲乙次第毫不可訛若使真贋並陳新舊錯出如入賈胡肆中有何趣味所藏必有晉唐宋元名蹟乃稱博古若徒取近代紙墨較量真偽心無真賞以耳為目手執卷軸口論貴賤真惡道也志書畵第五 論書 觀古法書當澄心定慮先觀用筆結體精神照應次觀人為天巧自然强作次考古今跋尾相傳來歴次辨收藏印識紙色絹素或得結搆而不得鋒釯者模本也得筆意而不得位置者臨本也筆勢不聮屬字形如算子者集書也形跡雖存而真彩神氣索然者雙鈎也又古人用墨無論燥潤肥痩俱透入紙素後人偽作墨浮而易辯 論畵 山水第一竹樹蘭石次之人物鳥獸樓殿屋木小者次之大者又次之人物顧盻語言花果迎風帯露鳥獸蟲魚精神逼真山水林泉清閒幽曠屋廬深邃橋彴徃來石老而潤水淡而明山勢崔嵬泉流灑落雲烟出沒野逕迂回松偃龍蛇竹藏風雨山腳入水澄清水源来歴分曉有此數端雖不知名定是妙手若人物如尸如塑花果類粉揑雕刻蟲魚鳥獸但取皮毛山水林泉布置廹塞樓閣糢糊錯雜橋彴强作斷形徑無夷險路無出入石止一面樹少四枝或髙大不稱或逺近不分或濃淡失宜點染無法或山脚無水面水源無來歴雖有名欵定是俗筆為後人填寫至扵臨摹贋手落墨設色自然不古不難辨也 書畵價 書價以正書為標準如右軍草書一百字乃敵一行行書三行行書敵一行正書至扵樂毅黃庭畵贊告擔但得成篇不可計以字數畵價亦然山水竹石古名賢象可當正書人物花鳥小者可當行書人物大者及神圖佛象宫室樓閣走獸蟲魚可當草書若夫臺閣標功臣之烈宫殿彰貞節之名妙將入神靈則通聖開厨或失挂壁欲飛但渉竒事異名即為無價國寳又書畵原為雅道一作牛鬼蛇神不可詰識無論古今名手俱落第二 古今優劣 書學必以時代為限六朝不及晉魏宋元不及六朝與唐畵則不然佛道人物仕女牛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魚古不及近如顧凱之陸探微張僧繇吴道玄及閻立徳立本皆純重雅正性出天然周昉韓幹戴嵩氣韻骨法皆出意表後之學者終莫能及至如李成闗仝范寛董源徐熙黄荃居寀二米勝國松雪大癡元鎭叔眀諸公近代唐沈及吾家太史和州輩皆不藉師資窮工極致借使二李復生邊鸞再出亦何以措手其間故蓄書必逺求上古蓄畵始自顧陸張吳下至嘉隆名筆皆有竒觀惟近時點染諸公則未敢輕議 粉本 古人畵藁謂之粉本前輩多寳蓄之盖其草草不經意處有自然之妙宣和紹興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賞鑒 看書畵如對美人不可毫渉粗浮之氣盖古畵紙絹皆脆舒卷不得法最易損壞尤不可近風日燈下不可看畵恐落煤燼及為燭淚所汚飯後醉餘欲觀卷軸須以淨水滌手展玩之際不可以指甲剔損諸如此類不可枚舉然必欲事事勿犯又恐渉强作清態惟遇真能賞鑒及閱古甚富者方可與談若對傖父輩惟有珍秘不出耳 絹素 古畵絹色墨氣自有一種古香可愛惟佛像有香烟熏黑多是上下二色偽作者其色黄而不精采古絹自然破者必有鯽魚口須連三四絲偽作則直裂唐絹絲粗而厚或有搗熟者有獨梭絹濶四尺餘者五代絹極粗如布宋有院絹勻淨厚宻亦有獨梭絹濶五尺餘細宻如紙者元絹及國朝内府絹俱與宋絹同勝國時有宻機絹松雪子昭畵多用此盖出嘉興府宓家以絹得名今此地尚有佳者近董太史筆多用砑光白綾未免有進賢氣 御府書畵 宋徽宗御府所藏書畵俱是御書標題後用宣和年號玉瓢御寳記之題畵書扵引首一條濶僅指大傍有木印黒字一行俱裝池匠花押名欵然亦真偽相雜盖當時名手臨摹之作皆題為真蹟至明昌所題更多然今人得之亦可謂買王得羊矣 院畵 宋畵院衆工凡作一畵必先呈稿本然後上真所畵山水人物花木鳥獸皆是無名者今國朝内畵水陸及佛像亦然金碧輝燦亦竒物也今人見無名人畵輒以形似填寫名欵覓高價如見牛必戴嵩見馬必韓幹之類皆為可笑 单條 宋元古畵斷無此式盖今時俗制而人絶好之齋中懸挂俗氣逼人眉睫即果真蹟亦當減價 名家 書畵名家收藏不可錯雜大者懸挂齋壁小者則為卷冊置几案間邃古篆籀如鍾張衛索顧陸張吴及歴代不甚著名者不能具論書則右軍大令智永虞永興禇河南歐陽率更唐玄宗懷素顔魯公栁誠懸張長史李懷琳宋髙宗李建中二蘇二米范文正黄魯直蔡忠惠蘇滄浪薛紹彭黄長睿薛道祖范文穆張即之先信國趙吳興鮮于伯機康里子山張伯雨倪元鎮俞紫芝楊鐵厓柯丹丘袁清容危太素我朝則宋文憲濂中書舍人燧方遜志孝孺宋南宫克沈學士度俞紫芝和徐武功有貞金元玉珏沈大理粲解學士大紳錢文通桑栁州恱祝京兆允明吳文定寛先太史諱王太學寵李太僕應禎王文恪鏊唐解元寅顧尚書璘豐考功坊先兩博士諱王吏部榖祥陸文裕深彭孔嘉年陸尚寳師道陳方伯鎏蔡孔目羽陳山人淳張孝廉鳳翼王徴君穉登周山人天球邢侍御侗董太史其昌又如陳文東璧姜中書立剛雖不能洗院氣而亦錚錚有名者畵則王右丞李思訓父子周昉董北海李營丘郭河陽米南宫宋徽宗米元暉崔白黄筌居寀文與可李伯時郭忠恕董仲翔蘇文忠蘇叔黨王晉卿張舜民楊補之楊季衡陳容李唐馬逺馬逵夏珪范寛闗仝荆浩李山趙松雪管仲姬趙仲穆趙千里李息齋吴仲圭錢舜舉盛子昭陳珏陳仲美陸天游曹雲西唐子華王元章高士安高克恭王叔明黄子久倪元鎮柯丹丘方方壺戴文進王孟端夏太常趙善長陳惟允徐幼文張來儀宋南宫周東村沈貞吉恒吉沈石田杜東原劉完菴先太史先和州五峯唐解元張夢晉周官謝時臣陳道復仇十洲錢叔寶陸叔平皆名筆不可缺者他非所宜蓄即有之亦不當出以示人又如鄭顛仙張復陽鍾欽禮蔣三松張平山汪海雲皆畵中邪學尤非所尚 宋綉宋刻絲 宋繡針線細密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逺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嚵唼之態不可不蓄一二幅以備畵中一種 裝潢 装潢書畵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及沍寒俱不可裝裱勿以熟紙背必皺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紙紙縫先避人面及接處若縫縫相接則卷舒緩急有損必令参差其縫則氣力均平太硬則强急太薄則失力絹素彩色重者不可擣理古畵有積年塵埃用皂莢清水數宿托扵太平案扞去畵復鮮明色亦不落補綴之法以油紙襯之直其邊際密其隟縫正其經緯就其形制拾其遺脫厚薄均調潤潔平穩又凡書畵法帖不脫落不宜數裝背一裝背則一損精神古紙厚者必不可揭薄 法糊 用瓦盆盛水以麵一斤滲水上任其浮沉夏五日冬十日以臭為度後用清水蘸白芨半両白礬三分去滓和元浸麫打成就鍋内打成團另換水煮熟去水傾置一器候冷日換水浸臨用以湯調開忌用濃糊及敝帚 裝褫定式 上下天地須用皂綾龍鳳雲鶴等樣不可用團花及葱白月白二色二垂帯用白綾濶一寸許烏絲粗界畫二條玉池白綾亦用前花樣書畵小者須穵嵌用淡月白畵絹上嵌金黄綾條濶半寸許盖宣和裱法用以題識旁用沉香皮條邊大者四面用白綾或单用皮條邊亦可叅書有舊人題跋不宜剪削無題跋則斷不可用畵卷有高頭者不須嵌不則亦以細畵絹穵嵌引首須用宋經箋白宋箋及宋元金花箋或高麗繭紙日夲畵紙俱可大幅上引首五寸下引首四寸小全幅上引首四寸下引首三寸上褾除擫竹外淨二尺下褾除軸淨一尺五寸横卷長二尺者引首濶五寸前褾濶一尺餘俱以是為率 褾軸 古人有鏤沉檀為軸身以果金鎏金白玉水晶琥珀瑪腦雜寳為飾貴重可觀盖白檀香潔去蟲取以為身最有深意今既不能如舊製只以杉木為身用犀象角三種雕如舊式不可用紫檀花梨法藍諸俗製畵卷須出軸形製既小不妨以寶玉為之斷不可用平軸籤以犀玉為之曾見宋玉籤半嵌錦帯内者最奇 裱錦 古有樗蒲錦樓閣錦紫駝花鸞章錦朱雀錦鳳皇錦走龍錦翻鴻錦皆御府中物有海馬錦龜紋錦粟地錦皮毬錦皆宣和綾及宋繡花鳥山水為裝池卷首最古今所尚落花流水錦亦可用惟不可用宋叚及紵絹等物帯用錦帯亦有宋織者 藏畵 以杉桫木為匣匣内切勿油漆糊紙恐惹黴濕四五月先將畵幅幅展看微見日色收起入匣去地丈餘庶免黴白平時張挂須三五日一易則不厭觀不惹塵濕收起時先拂去兩面塵垢則質地不損 小畵匣 短軸作横面開門匣畵直放入軸頭貼籤標寫某書某畵甚便取看 捲畵 須顧邊齊不宜局促不可太寛不可着力捲緊恐急裂絹素拭抹用軟絹細細拂之不可以手托起畵軸就觀多致損裂 法帖 歴代名家碑刻當以淳化閣帖壓卷侍書王著勒末有篆題者是蔡京奉旨摹者曰太清樓帖僧希白所摹者曰潭帖尚書郎潘思旦所摹者曰絳帖王寀輔道守汝州所刻者曰汝帖宋許提舉刻于臨江者曰二王帖元祐中刻者曰祕閣續帖淳熙年刻者曰修内司夲高宗訪求遺書扵淳熙閣摹刻者曰淳熙祕閣續帖后主命徐鉉勒石在淳化之前者曰昇元帖劉次莊摹閣帖除去篆題年月而增入釋文者曰戲魚堂帖武岡軍重摹絳帖曰武岡帖上蔡人臨摹絳帖曰蔡州帖趙彦約于南康所刻曰星鳳樓帖廬江李氏刻曰甲秀堂帖黔人秦世章所刻曰黔江帖泉州重摹閣帖曰泉帖韓平原所刻曰羣玉堂帖薛紹彭所刻曰家塾帖曹之格日新所刻曰寶晉齋帖王庭筠所刻曰雪谿堂帖周府所刻曰東書堂帖吾家所刻曰停雲館帖小停雲帖華氏刻曰真賞齋帖皆帖中名刻摹勒皆精又如歴代名帖收藏不可缺者周秦漢則史籀篆石鼓文壇山石刻李斯篆泰山胊山嶧山諸碑秦誓詛楚文章帝艸書帖蔡邕淳于長夏承碑郭有道碑九疑山碑邉韶碑宣父碑北岳碑崔子玉張平子墓碑郭香察隷西岳華山碑魏帖則元常賀捷表大饗碑薦季直表受禪碑上尊號碑宗聖矦碑劉玄州華岳碑吴帖則國山碑延陵季子二碑晉帖則蘭亭記筆陣圖黄庭經聖教序樂毅論周府君碑東方朔贊洛神賦曹娥碑告墓文攝山寺碑裴雄碑興福寺碑宣示帖平西將軍墓銘梁思楚碑羊祜峴山碑宋齊梁陳帖則宋文帝神道碑齊倪桂金庭觀碑齊南陽寺隷書碑梁茅君碑瘞鶴銘劉靈正墮淚碑魏齊周帖則有魏裴思順教戒經北齊王思誠八分茅山碑後周大宗伯唐景碑蕭子雲章艸出師頌天柱山銘隋帖則有開皇蘭亭薛道衡書朱厰碑舍利塔銘龍藏寺碑智永真行二體千文草書蘭亭唐帖歐書則九成宫銘房定公墓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虞恭公碑真書千文小楷心經夢奠帖金蘭帖虞書則夫子廟堂碑破邪論寶曇塔銘隂聖道塲碑汝南公主銘孟法師碑禇書則樂毅論哀冊文忠臣像贊龍馬圖贊臨摹蘭亭臨摹聖教隂符經度人經紫陽觀碑栁書則金剛經玄秘塔銘顔書則爭坐位帖麻姑仙壇二祭文家廟碑元次山碑多寶寺碑放生池碑射堂記北岳廟碑艸書千文磨崖碑干禄字帖懷素書則自序三種艸書千文聖母帖藏真律公二帖李北海書則隂符經娑羅樹碑曹娥碑秦望山碑臧懷庇碑有道先生葉公碑岳麓寺碑開元寺碑荆門行雲麾將軍碑李思訓碑戒壇碑太宗書魏徴碑屏風帖李勣碑玄宗一行禪師塔銘孝經金仙公主碑孫過庭書譜索靖出師表栁公綽諸葛廟堂碑李陽冰篆書千文城隍廟碑孔子廟碑歐陽通道因禪師碑薛稷昇仙太子碑張旭艸書千文僧行敦遺教經宋則蘇米諸公如洋州園池天馬賦等類元則趙松雪國朝則二宋諸公所書佳者亦當兼收以供賞鑒不必太雜 南北紙墨 古之北紙其紋横質鬆而厚不受墨北墨色青而淺不和油蠟故色澹而紋皺謂之蟬翅搨南紙其紋竪用油蠟故色純黑而有浮光謂之烏金搨 古今帖辨 古帖歴年乆而裱數多其墨濃者堅若生漆紙面光彩如砑並無沁墨水跡侵染且有一種異馨彂自紙墨之外 裝帖 古帖宜以文木薄一分許為板面上刻碑額卷數次則用厚紙五分許以古色錦或青花白地錦為面不可用綾及雜彩色更須製匣以藏之宜少方濶不可狹長濶狹不等以白鹿紙廂邊不可用絹十冊為匣大小如一式乃佳 宋板 藏書貴宋刻大都書寫肥痩有則佳者有歐栁筆法紙質勻潔墨色清潤至扵格用單邊字多諱筆雖辨証之一端然非考據要訣也書以班范二書左傳國語老莊史記文選諸子為第一名家詩文雜記道釋等書次之紙白板新綿紙者為上竹紙活襯者亦可觀糊背批點不蓄可也 懸畵月令 嵗朝宜宋畵福神及古名賢像元宵前後宜看燈傀儡正二月宜春逰仕女梅杏山茶玉蘭桃李之屬三月三日宜宋畵真武像清明前後宜牡丹芍藥四月八日宜宋元人畵佛及宋繡佛像十四宜宋畵純陽像端五宜真人玉符及宋元名筆端陽景龍舟艾虎五毒之類六月宜宋元大樓閣大幅山水蒙密樹石大幅雲山採蓮避暑等圖七夕宜穿鍼乞巧天孫織女樓閣芭蕉仕女等圖八月宜古桂或天香書屋等圖九十月宜菊花芙蓉秋江秋山楓林等圖十一月宜雪景蠟梅水仙醉楊妃等圗十二月宜鍾馗迎福驅魅嫁魅臘月廿五宜玉帝五色雲車等圖至如移家則有葛仙移居等圖稱夀則有院畵夀星王母等圗祈晴則有東君祈雨則有古畵風雨神龍春雷起蟄等圖立春則有東皇太乙等圗皆随時懸挂以見嵗時節序若大幅神圖及杏花燕子紙帳梅過墻梅松柏鶴鹿夀意之類一落俗套斷不宜懸至如宋元小景枯木竹石四幅大景又不當以時序論也 長物志卷五 ●欽定四庫全書 ------------------------------
长物志卷六
(明)文震亨撰 ○几榻 古人製几榻雖長短廣狹不齊置之齋室必古雅可愛又坐臥依憑無不便適燕衎之暇以之展經史閱書畵陳鼎彞羅肴核施枕簟何施不可今人製作徒取雕繪文飾以恱俗眼而古制蕩然令人慨歎實深志几榻第六 榻 坐髙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長七尺有竒横一尺五寸周設木格中實湘竹下座不虛三面靠背後背與兩傍等此榻之定式也有古斷紋者有元螺鈿者其製自然古雅忌有四足或為螳螂腿下承以板則可近有大理石鑲者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樹以粉填者有新螺鈿者大非雅器他如花楠紫檀烏木花棃照舊式制成俱可用一改長大諸式雖曰美觀俱落俗套更見元製榻有長丈五尺濶二尺餘上無屏者盖古人連牀夜臥臥以足抵足其製亦古然今卻不適用 短榻 高尺許長四尺置之佛堂書齋可以習靜坐禪談玄揮麈更便斜倚俗名彌勒榻 几 以怪樹天生屈曲若環若帯之半者為之横生三足出自天然摩弄滑澤置之榻上或蒲團可倚手頓顙又見圖畵中有古人架足而臥者製亦竒古 禪椅 以天台藤為之或得古樹根如虬龍詰曲臃腫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數珠瓶鉢等器更須瑩滑如玉不露斧斤者為佳近見有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頗為添足 天然几 以文木如花梨鐵梨香楠等木為之第以濶大為貴長不可過八尺厚不可過五寸飛角處不可太尖須平圓乃古式照倭几下有拖尾者更竒不可用四足如書卓式或以古樹根承之不則用木如臺面濶厚者空其中略彫雲頭如意之類不可雕龍鳳花草諸俗式近時所製狹而長者最可厭 書卓 中心取濶大四週廂邊濶僅半寸許足稍矮而細則其製自古凡狹長混角諸俗式俱不可用漆者尤俗 壁卓 長短不拘但不可過濶飛雲起角螳螂足諸式俱可供佛或用大理及祁陽石鑲者出舊製亦可 方卓 舊漆者最多須取極方大古朴列坐可十數人者以供展玩書畵若近製八仙等式僅可供宴集非雅器也燕几别有譜圖 臺几 倭人所製種類大小不一俱極古雅精麗有鍍金鑲四角者有篏金銀片者有暗花者價俱甚貴近時倣舊式為之亦有佳者以置尊彞之屬最古若紅漆狹小三角諸式俱不可用 椅 椅之製最多曾見元螺鈿椅大可容二人其製最古烏木鑲大理石者最稱貴重然亦須照古式為之總之宜矮不宜高宜濶不宜狹其摺疊單靠吴江竹椅専諸禪椅諸俗式斷不可用踏足處須以竹鑲之庶歴久不壞 杌 杌有二式方者四面平等長者亦可容二人並坐圓杌須大四足■〈坰,氺代口〉出古亦有螺鈿朱黑漆者竹杌及縚環諸俗式不可用 櫈 櫈亦用狹邉廂者為雅以川柏為心以烏木廂之最古不則竟用雜木黑漆者亦可用 交牀 即古胡牀之式兩都有篏銀銀鉸釘圓木者携以山逰或舟中用之最便金漆摺疊者俗不堪用 櫉 藏書櫉須可容萬卷愈濶愈古惟深僅可容一冊即濶至丈餘門必用二扇不可用四及六小櫉以有座者為雅四足者差俗即用足亦必髙尺餘下用櫉殿僅宜二尺不則兩櫉疊置矣櫉殿以空如一架者為雅小櫉有方二尺餘者以置古銅玉小器為宜大者用杉木為之可辟螙小者以湘妃竹及豆瓣楠赤水欏古黑漆斷紋者為甲品雜木亦俱可用但式貴去俗耳鉸釘忌用白銅以紫銅照舊式兩頭尖如梭子不用釘釘者為佳竹櫉及小木直楞一則市肆中物一則藥室中物俱不可用小者有内府填漆有日夲所製皆竒品也經櫉用朱漆式稍方以經冊多長耳 架 書架有大小二式大者髙七尺餘濶倍之上設十二格毎格僅可容書十冊以便檢取下格不可置書以近地卑濕故也足亦當稍高小者可置几上二格平頭方木竹架及朱黑漆者俱不堪用 佛廚佛卓 用朱黑漆須極華整而無脂粉氣有内府雕花者有古漆斷紋者有日本製者俱自然古雅近有以斷紋器凑成者若製作不俗亦自可用若新漆八角委角及建窑佛像斷不可用也 床 以宋元斷紋小漆牀為第一次則内府所製獨眠牀又次則小木出髙手匠作者亦自可用永嘉粤東有摺疊者舟中携置亦便若竹牀及飄簷拔歩彩漆卍字回紋等式俱俗近有以栢木硺細如竹者甚精宜閨閤及小齋中 廂 倭廂黒漆篏金銀片大者盈尺其鉸釘鎖鑰俱竒巧絶倫以置古玉重器或晉唐小卷最宜又有一種差大式亦古雅作方勝纓絡等花者其輕如紙亦可置卷軸香藥雜玩齋中宜多畜以備用又有一種古斷紋者上員下方乃古人經廂以置佛坐間亦不俗 屏 屏風之制最古以大理石鑲下座精細者為貴次則祁陽石又次則花蘂石不得舊者亦須倣舊式為之若紙糊及圍屏木屏俱不入品 腳凳 以木製滚凳長二尺濶六寸髙如常式中分一鐺内二空中車圓木二根兩頭留軸轉動以腳踹軸滚動徃來盖湧泉穴精氣所生以運動為妙竹踏凳方而大者亦可用古琴磚有狹小者夏月用作踏凳甚凉 長物志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七 (明)文震亨撰 ○器具 古人製器尚用不惜所費故制作極備非若後人苟且上至鐘鼎刀劔盤匜之屬下至隃糜側理皆以精良爲樂匪徒銘金石尚欵識而已今人見聞不廣又習見時世所尚遂致雅俗莫辨更有専事絢麗目不識古軒牕几案毫無韻物而侈言陳設未之敢軽許也志器具第七 香罏 三代秦漢鼎彞及官哥定窑龍泉宣窑皆以備賞鑒非日用所宜惟宣銅彞罏稍大者最為適用宋姜鑄亦可惟不可用神罏太乙及鎏金白銅雙魚象鬲之類尤忌者雲間潘銅胡銅所鑄八吉祥倭景百釘諸俗式及新製建窑五色花窑等罏又古青緑博山亦可間用木鼎可置山中石鼎惟以供佛餘俱不入品古人鼎彞俱有底盖今人以木為之烏木者最上紫檀花梨俱可忌菱花葵花諸俗式罏頂以宋玉帽頂及角端海獸諸樣隨罏大小配之瑪瑙水晶之屬舊者亦可用 香合 宋剔合色如珊瑚者為上古有一劔環二花草三人物之說又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如紅花緑葉黄心黑石者次之有倭盒三子五子者有倭撞金銀片者有果園厰大小二種底盖各置一厰花色不等故以一合為貴有内府填漆合俱可用小者有定窑饒窑蔗叚串鈴二式餘不入品尤忌描金及書金字徽人剔漆并磁合即宣成嘉隆等窑俱不可用 隔火 罏中不可斷火即不焚香使其長溫方有意趣且灰燥易燃謂之活灰隔火砂片第一定片次之玉片又次之金銀不可用以火浣布如錢大者銀鑲四圍供用尤妙 匙筯 紫銅者佳雲間胡文明及南都白銅者亦可用忌用金銀及長大填花諸式 筯瓶 官哥定窑者雖佳不宜日用吴中近製短頸細孔者挿筯下重不仆銅者不入品 袖罏 熏衣炙手袖罏最不可少以倭製漏空罩盖漆鼓為上新製輕重方圓二式俱俗製也 手罏 以古銅青緑大盆及簠簋之屬為之宣銅獸頭三脚鼓罏亦可用惟不可用黄白銅及紫檀花梨等架脚罏舊鑄有頫仰蓮坐細錢紋者有形如匣者最雅被罏有香毬等式俱俗竟廢不用 香筒 舊者有李文甫所製中雕花鳥竹石略以古簡為貴若太渉脂粉或雕鏤故事人物便稱俗品亦不必置懷袖間 筆格 筆格雖為古製然既用研山如靈壁英石峰巒起伏不露斧鑿者為之此式可廢古玉有山形者有舊玉子母猫長六七寸白玉為母餘取玉玷或純黄純黑玳瑁之類為子者古銅有鏒金雙螭挽格有十二峯為格有單螭起伏為格窑器有白定三山五山及臥花哇者俱藏以供玩不必置几研間俗子有以老樹根枝蟠曲萬狀或為龍形爪牙俱備者此俱最忌不可用 筆牀 筆牀之製世不多見有古鎏金者長六七寸髙寸二分濶二寸餘上可臥筆四矢然形如一架最不美觀即舊式可廢也 筆屏 鑲以挿筆亦不雅觀有宋内製方圓玊花版有大理舊石方不盈尺者置几案間亦為可厭竟廢此式可也 筆筒 湘竹栟櫚者佳毛竹以古銅鑲者為雅紫檀烏木花梨亦間可用忌八稜菱花式陶者有古白定竹節者最貴然艱得大者冬青磁細花及宣窑者俱可用又有鼓樣中有孔挿筆及墨者雖舊物亦不雅觀 筆舩 紫檀烏木細鑲竹篾者可用惟不可以牙玊為之 筆洗 玉者有鉢盂洗長方洗玉環洗古銅者有古鏒金小洗有青緑小盂有小釡小巵匜此五物原非筆洗今用作洗最佳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捲荷葉洗捲口蔗叚洗龍泉有雙魚洗菊花洗百折洗定窑有三篐洗梅花洗方池洗宣窑有魚藻洗葵瓣洗磬口洗鼓樣洗俱可用忌縧環及青白相間諸式又有中盞作洗邊盤作筆覘者此不可用 筆覘 定窑龍泉小淺碟俱佳水晶琉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葉為之者尤俗 水中丞 銅性猛貯水久則有毒易脆筆故必以陶者為佳古銅入土嵗久與窑器同惟宣銅則斷不可用玉者有元口瓮腹大僅如拳古人不知何用今以盛水最佳古銅者有小尊罍小甑之屬俱可用陶者有官哥瓮肚小口鉢盂諸式近有陸子岡所製獸面錦地與古尊罍同者雖佳器然不入品 水注 古銅玉俱有辟邪蟾蜍天鷄天鹿半身鸕鷀杓鏒金鴈壺諸式滴子一合者為佳有銅鑄眠牛以牧童騎牛作注管者最俗大抵鑄為人形即非雅器又有犀牛天祿龜龍天馬口銜小盂者皆古人注油點燈非水滴也陶者有官哥白定方圓立瓜臥瓜雙桃蓮蔕葉茄壺諸式宣窑有五采桃注石榴雙瓜雙鴛諸式俱不如銅者為雅 糊斗 有古銅有盖小提卣大如拳上有提梁索股者有瓮肚如小酒杯式乘方座者有三篐長桶下有三足姜鑄回文小方斗俱可用陶者有定窑蒜蒲長礶哥窑方斗如斛中置一梁者然不如銅者便扵出洗 蠟斗 古人以蠟代糊故緘封必用蠟斗熨之今雖不用蠟亦可收以充玩大者亦可作水杓 鎮紙 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諸式最古雅銅者有青緑蝦蟆蹲虎蹲螭眠犬鎏金辟邪臥馬龜龍亦可用其瑪瑙水晶官哥定窑俱非雅器宣銅馬牛猫犬狻猊之屬亦有絶佳者 壓尺 以紫檀烏木為之上用舊玉璏為紐俗所稱昭文帯是也有倭人鏒金雙桃銀葉為紐雖極工緻亦非雅物又有中透一竅内藏刀錐之屬者尤為俗製 秘閣 以長樣古玉璏為之最雅不則倭人所造黑漆秘閣如古玉圭者質輕如紙最妙紫檀雕花及竹雕花巧人物者俱不可用 貝光 古以貝螺為之今得水晶瑪瑙古玉物中有可代者更雅 裁刀 有古刀筆青緑裹身上尖下圓長僅尺許古人殺青為書故用此物今僅可供玩非利用也日本畨夷有絶小者鋒甚利刀靶俱用鸂■〈氵束鳥〉木取其不染肥膩最佳滇中鏒金銀者亦可用溧陽崑山二種俱入惡道而陸小拙為尤甚矣 剪刀 有賔鐵剪刀外面起花鍍金内嵌回囘字者製作極巧倭製摺疊者亦可用 書燈 有古銅駝燈羊燈龜燈諸葛燈俱可供玩而不適用有青緑銅荷一片檠架花朶於上古人取金蓮之意今用以為燈最雅定窑三臺宣窑二臺者俱不堪用錫者取舊製古朴矮小者為佳 燈 閩中珠燈第一玳瑁琥珀魚魫次之羊皮燈名手如趙虎所畵者亦當多蓄料絲出滇中者最勝丹陽所製有横光不甚雅至如山東珠麥柴梅李花草百鳥百獸夾紗墨紗等製俱不入品燈樣以四方如屏中穿花鳥清雅如畵者為佳人物樓閣僅可于羊皮屏上用之他如蒸籠圏水精毬雙層三層者俱最俗篾絲者雖極精工華絢終為酸氣曾見元時布燈最竒亦非時尚也 鏡 秦陀黒漆古光背質厚無文者為上水銀古花背者次之有如錢小鏡滿背青緑嵌金銀五嶽圖者可供攜具菱角八角有柄方鏡俗不可用軒轅鏡其形如毬臥榻前懸挂取以辟邪然非舊式 鈎 古銅腰束縧鈎有金銀碧填嵌者有片金銀者有用獸為肚者皆三代物也有羊頭鈎螳螂捕蟬鈎鏒金者皆秦漢物也齋中多設以備懸壁挂畵及拂塵羽扇等用最雅自寸以至盈尺皆可用 束腰 漢鈎漢玦僅二寸餘者用以束腰甚便稍大則便入玩器不可日用縚用沈香真紫餘俱非所宜 禪燈 高麗者佳有月燈其光白瑩如初月有日燈得火内照一室皆紅小者尤可愛高麗有頫仰蓮三足銅罏原以置此今不可得别作小架架之不可製如角燈之式 香櫞盤 有古銅青綠盤有官哥定窑冬青磁龍泉大盤有宣徳暗花白盤蘇麻尼青盤朱砂紅盤以置香櫞皆可此種出時山齋最不可少然一盆四頭既板且套或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覓舊硃雕茶槖架一頭以供清玩或得舊磁盆長樣者置二頭于几案間亦可 如意 古人用以指揮向徃或防不測故煉鐵為之非直美觀而已得舊鐵如意上有金銀錯或隱或見古色濛然者最佳至如天生樹枝竹鞭等制皆廢物也 麈 古人用以清談今若對客揮麈便見之欲嘔矣然齋中懸挂壁上以備一種有舊玉柄者其拂以白尾及青絲為之雅若天生竹鞭萬嵗藤雖玲瓏透漏俱不可用 錢 錢之為式甚多詳具錢譜有金嵌青緑刀錢可為籖如博古圖等書成大套者用之鵝眼貨布可挂杖頭 瓢 得小匾葫蘆大不過四五寸而小者半之以水磨其中布擦其外光彩瑩潔水濕不變塵汚不染用以懸挂杖頭及樹根禪椅之上俱可更有二瓢並生者有可為冠者俱雅其長腰鷺鶿曲項俱不可用 鉢 取深山巨竹根車旋為鉢上刻銘字或梵書或五嶽圖填以石青光潔可愛 花缾 古銅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不特古色可玩而已銅器可挿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壺随花大小用之磁器用官哥定窑古膽缾一枝缾小蓍草缾紙槌缾餘如闇花青花茄袋葫蘆細口匾肚瘦足藥罈及新鑄銅缾建窑等缾俱不入清供尤不可用者鵝頸壁瓶也古銅漢方瓶龍泉均州缾有極大高二三尺者以挿古梅最相稱缾中俱用錫作替管盛水可免破裂之患大都瓶寧瘦無過壯寧大無過小高可一尺五寸低不過一尺乃佳 鐘磬 不可對設得古銅秦漢鏄鐘編鐘及古靈壁石磬聲清韻逺者懸之齋室擊以清耳磬有舊玊者股三寸長尺餘僅可供玩 杖 鳩杖最古盖老人多咽鳩能治咽故也有三代立鳩飛鳩杖頭周身金銀填嵌者飾于方竹笻竹萬嵗藤之上最古杖須長七尺餘摩弄滑澤乃佳天台藤更有自然屈曲者一作龍頭諸式斷不可用
坐墩 冬月用蒲草為之高一尺二寸四面編束細密堅實内用木車坐板以柱托頂外用錦飾暑月可置藤墩宫中有繡墩形如小鼓四角垂流蘇者亦精雅可用 坐團 蒲團大徑三尺者席地快甚棕團亦佳山中欲逺濕辟蟲以雄黄熬蠟作蠟布團亦雅 數珠 以金剛子小而花細者為貴以宋做玉降魔杵玉五供養為記總他如人頂龍充珠玉瑪瑙琥珀金珀水晶珊瑚■〈王車〉璖者俱俗沉香伽南香者則可尤忌杭州小菩提子及灌香扵内者 畨經 常見畨僧佩經或皮袋或漆匣大方三寸厚寸許匣外兩傍有耳繫繩佩服中有經文更有貝葉金書彩畵天魔變相精巧細宻斷非中華所及此皆方物可貯佛室與數珠同携 扇扇墜 羽扇最古然得古團扇雕漆柄為之乃佳他如竹篾紙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摺疊扇古稱聚頭扇乃日本所進彼中今尚有絶佳者展之盈尺合之僅兩指許所畵多作仕女乘車跨馬踏青拾翠之狀又以金銀屑飾地面及作星漢人物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緑竒甚専以空青海緑為之真竒物也川中蜀府製以進御有金鉸藤骨面薄如輕綃者最為貴重内府别有彩畵五毒百鶴鹿百福夀等式差俗然亦華絢可觀徽杭亦有稍軽雅者姑蘇最重書畵扇其骨以白竹棕竹烏木紫白檀湘妃眉緑等為之間有用牙及玳瑁者有員頭直根縚環結子板板花諸式素白金面購求名筆圖寫佳者價絶髙其匠作則有李昭李贊馬勲蔣三柳玉臺沈少樓諸人皆高手也紙敝墨渝不堪懷袖别裝卷冊以供玩相沿既乆習以成風至稱為姑蘇人事然實俗製不如川扇適用耳扇墜夏月用伽楠沉香為之漢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緬茄之屬斷不可用 枕 有書枕用紙三大卷状如碗品字相疊束縛成枕有舊窑枕長二尺五寸濶六寸者可用長一尺者謂之尸枕乃古墓中物不可用也 簟 茭蔁出滿喇伽國生扵海之洲渚岸邊葉性柔軟織為細簟冬月用之愈覺溫暖夏則蘄州之竹簟最佳 琴 琴為古樂雖不能操亦須壁懸一牀以古琴歴年既乆漆光退盡紋如梅花黯如烏木彈之聲不沉者為貴琴軫犀角象牙者雅以蚌珠為徽不貴金玉絃用白色柘絲古人雖有朱絃清越等語不如素質有天然之妙唐有雷文張越宋有施木舟元有朱致逺國朝有恵祥高騰祝海鶴及樊氏路氏皆造琴高手也挂琴不可近風露日色琴囊須以舊錦為之軫上不可用紅緑流蘇抱琴勿横夏月彈琴但宜早晚午則汗易汙且太燥脆絃 琴臺 以河南鄭州所造古郭公磚上有方勝及象眼花者以作琴臺取其中空彂響然此實宜置盆景及古石當更制一小几長過琴一尺高二尺八寸濶容三琴者為雅坐用胡牀兩手更便運動須比他坐稍高則手不費力更有紫檀為邊以錫為池水晶為面者扵臺中置水蓄魚藻實俗製也 研 研以端溪為上出廣東肇慶府有新舊坑上下巖之辨石色深紫襯手而潤叩之清逺有重暈青緑小鸚鵒眼者為貴其次色赤呵之乃潤更有紋慢而大者乃西坑石不甚貴也又有天生石子温潤如玉摩之無聲彂墨而不壞筆真希世之珍有無眼而佳者若白端青緑端非眼不辨黑端出湖廣辰沅二州亦有小眼但石質粗燥非端石也更有一種出婺源歙山龍尾溪亦有新舊二坑南唐時開至北宋已取盡故舊硯非宋者皆此石石有金銀星及羅紋刷絲眉子青黑者尤貴■〈氵黎〉溪石出湖廣常徳辰州二界石色淡青内深紫有金線及黄胍俗所謂紫袍金帯者是洮溪研出陜西臨洮府河中石緑色潤如玉衢硏出衢州開化縣有極大者色黑熟鐵研出青州古瓦研出相州澄泥硏出號州研之樣製不一宋時進御有玉臺鳳池玉環玉堂諸式今所稱貢研世絶重之以髙七寸濶四寸下可容一拳者為貴不知此特進奉一種其製最俗余所見宣和舊研有絶大者有小八稜者皆古雅渾朴别有圓池東坡瓢形斧形端明諸式皆可用葫蘆樣稍俗至如雕鏤二十八宿鳥獸龜龍天馬及以眼為七星形剝落研質嵌古銅玉器扵中皆入惡道研須日滌去其積墨敗水則墨光瑩澤惟研池邊斑駁墨跡乆浸不浮者名曰墨繡不可磨去研用則貯水畢則乾之滌硯用蓮房殻去垢起滯又不傷研大忌滚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頑童持洗研匣宜用紫黑二漆不可用五金盖金能燥石至如紫檀烏木及雕紅彩漆俱俗不可用 筆 尖齊圓健筆之四徳盖毫堅則尖毫多則齊用檾貼襯得法則毫束而圓用純毫附以香狸角水得法則用久而健此製筆之訣也古有金銀管象管玳瑁管玻瓈管縷金緑沈管近有紫檀雕花諸管俱俗不可用惟斑管最雅不則竟用白竹尋丈書筆以木為管亦俗當以笻竹為之盖竹細而節大易扵把握筆頭式須如尖筍細腰葫蘆諸樣僅可作小書然亦時製也畵筆杭州者佳古人用筆洗盖書後即滌去滯墨毫堅不脫可耐久筆敗則瘞之故云敗筆成塚非虛語也 墨 墨之妙用質取其輕煙取其清嗅之無香摩之無聲若晉唐宋元書畵皆傳數百年墨色如漆神氣完好此佳墨之效也故用墨必擇精品且日置几案間即樣製亦須近雅如朝官魁星寶瓶墨玦諸式即佳亦不可用宣徳墨最精幾與宣和内府所製同當蓄以供玩或以臨摹古書畵盖膠色已退盡惟存墨光耳唐以奚廷珪為第一張遇第二廷珪至賜國姓今其墨幾與珍寶同價 紙 古人殺青為書後乃用紙北紙用横簾造其紋横其質鬆而厚謂之側理南紙用竪簾二王真蹟多是此紙唐人有硬黄紙以黄蘖染成取其辟蠧蜀妓薛濤為紙名十色小箋又名蜀箋宋有澄心堂紙有黄白經箋可掲開用有碧雲春樹龍鳳團花金花等箋有匹紙長三丈至五丈有彩色粉箋及藤白鵠白蠶繭等紙元有彩色粉箋蠟箋黄箋花箋羅紋箋皆出紹興有白籙觀音清江等紙皆出江西山齋俱當多蓄以備用國朝連七觀音奏本榜紙俱不佳惟大内用細密灑金五色粉箋堅厚如板面砑光如白玉有印金花五色箋有青紙如叚素俱可寶近吴中灑金紙松江潭箋俱不耐久涇縣連四最佳高麗别有一種以綿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彂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竒品也 劔 今無劔客故世少名劔即鑄劔之法亦不傳古劔銅鐵互用陶弘景刀劔録所載有屈之如鈎縱之直如絃鏗然有聲者皆目所未見近時莫如倭奴所鑄青光射人曾見古銅劔青緑四裹者蓄之亦可愛玩 印章 以青田石瑩潔如玉照之燦若燈輝者為雅然古人實不重此五金牙玊水晶木石皆可為之惟陶印則斷不可用即官哥冬青等窑皆非雅器也古鏒金鍍金細錯金銀商金青緑金玉瑪瑙等印篆刻精古鈕式竒巧者皆當多蓄以供賞鑒印池以官哥窑方者為貴定窑及八角委角者次之青花白地有盖長樣俱俗近做周身連盖滚螭白玉印池雖工緻絶倫然不入品所見有三代玉方池内外土銹血侵不知何用令以為印池甚古然不宜日用僅可備文具一種圖書匣以豆瓣楠赤水欏為之方樣套盖不則退光素漆者亦可用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鑲嵌古玉及毛竹攅竹者俱不雅觀 文具 文具雖時尚然出古名匠手亦有絶佳者以豆瓣楠癭木及赤水欏為雅他如紫檀花梨等木皆俗三格一替替中置小端硯一筆覘一書冊一小硯山一宣徳墨一倭漆墨匣一首格置玉秘閣一古玉或銅鎮紙一賔鐵古刀大小各一古玉柄棕帚一筆船一高麗筆二枝次格古銅水盂一糊斗蠟斗各一古銅水杓一青緑鎏金小洗一下格稍高置小宣銅彞罏一宋剔合一倭漆小撞白定或五色定小合各一矮小花尊或小觶一圖書匣一中藏古玉印池古玉印鎏金印絶佳者數方倭漆小梳匣一中置玳瑁小梳及古玉盤匜等器古犀玉小盃二他如古玩中有精雅者皆可入之以供玩賞 梳具 以癭木為之或日本所製其纒絲竹絲螺鈿雕漆紫檀等俱不可用中置玳瑁梳玉剔帚玉缸玉合之類即非秦漢間物亦以稍舊者為佳若使新俗諸式闌入便非韻士所宜用矣 海論銅玉雕刻窑器 三代秦漢人製玉古雅不煩即如子母螭臥蠶紋雙鈎碾法宛轉流動細入毫髮渉世既久土繡血侵最多惟翡翠色水銀色為銅侵者特一二見耳玉以紅如鷄冠者為最黄如蒸栗白如截肪者次之黒如點漆青如新栁緑如鋪絨者又次之今所尚翠色通明如水晶者古人號為碧非玉也玉器中圭璧最貴鼎彞觚尊杯注環玦次之鈎束鎮紙玉璏充耳剛夘■〈王貞〉珈珌琫印章之類又次之琴劒觹佩扇墜又次之銅器鼎彞觚尊敦鬲最貴匜卣罍觶次之簠簋鍾注歃血盆奩花囊之屬又次之三代之辨商則質素無文周則雕篆細密夏則嵌金銀細巧如髮欵識少者一二字多則二三十字其或二三百字者定周末先秦時器篆文夏用鳥跡商用蟲魚周用大篆秦以大小篆漢以小篆三代用隂欵秦漢用陽欵間有凹入者或用刀刻如鐫碑亦有無欵者盖民間之器無功可紀不可遽謂非古也有謂銅氣入土久土氣濕蒸鬱而成青入水久水氣滷浸潤而成緑然亦不盡然第銅氣清瑩不雜易發青緑耳銅色褐色不如硃砂硃砂不如緑緑不如青青不如水銀水銀不如黑漆黑漆最易偽造余謂必以青緑為上偽造有冷冲者有屑湊者有燒斑者皆易辨也窑器柴窑最貴世不一見聞其製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未知然否官哥汝窑以粉青色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紋取冰裂鱔血鐵足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最下官窑隱紋如蟹爪哥窑隱紋如魚子定窑以白色而加以泑水如淚痕者佳紫色黑色俱不貴均州窑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雜色者不貴龍泉窑甚厚不易茅蔑第工匠稍拙不甚古雅宣窑冰裂鱔血紋者與官哥同隱紋如橘皮紅花青花者俱鮮彩奪目堆垜可愛又有元燒樞府字號亦有可取至扵永樂細欵青花杯成化五彩葡萄杯及純白薄如琉璃者今皆極貴實不甚雅雕刻精妙者以宋為貴俗子輒論金銀胎最為可笑盖其妙處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儼若圖畵為佳絶耳元時張成楊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時國朝果園厰所製刀法視宋尚隔一籌然亦精細至扵雕刻器皿宋以詹成為首國朝則夏白眼擅名宣廟絶賞之吳中如賀四李攵甫陸子岡皆後來繼出高手第所刻必以白玉琥珀水晶瑪瑙等為佳器若一渉竹木便非所貴至扵雕刻果核雖極人工之巧終是惡道 長物志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八 (明)文震亨撰 ○位置 位置之法煩簡不同寒暑各異高堂廣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圖書鼎彞之屬亦湏安設得所方如圖畵雲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几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韻士所居入門便有一種髙雅絶俗之趣若使前堂飬鷄牧豕而後庭侈言澆花洗石政不如凝塵滿案環堵四壁猶有一種蕭寂氣味耳志位置第十 坐几 天然几一設扵室中左偏東向不可廹近牕檻以逼風日几上置舊研一筆筒一筆覘一水中丞一研山一古人置研俱在左以墨光不閃眼且扵燈下更宜書冊鎮紙各一時時拂拭使其光可鑒乃佳 坐具 湘竹榻及禪椅皆可坐冬月以古錦製縟或設臯比俱可 椅榻屏架 齋中僅可置四椅一榻他如古須彌座短榻矮几壁几之類不妨多設忌靠壁平設數椅屏風僅可置一面書架及櫉俱列以置圖史然亦不宜太雜如書肆中 懸畵 懸畵宜高齋中僅可置一軸扵上若懸兩壁及左右對列最俗長畵可挂高壁不可用挨畵竹曲挂畵卓可置竒石或時花盆景之屬忌置朱紅漆等架堂中宜挂大幅横披齋中宜小景花鳥若單條扇面斗方挂屏之類俱不雅觀畵不對景其言亦謬 置罏 于日坐几上置倭臺几方大者一上置罏一香盒大者一置生熟香小者二置沉香香餅之類筯瓶一齋中不可用二罏不可置扵挨畵卓上及瓶盒對列夏月宜用磁罏冬月用銅罏 置缾 隨瓶製置大小倭几之上春冬用銅秋夏用磁堂屋宜大書屋宜小貴銅瓦賤金銀忌有環忌成對花宜瘦巧不宜煩雜若挿一枝須擇枝柯竒古二枝須高下合挿亦止可一二種過多便如酒肆惟秋花挿小瓶中不論供花不可閉牕户焚香煙觸即萎水仙尤甚亦不可供扵畵卓上 小室 几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製狹邊書几一置扵中上設筆硯香合薰罏之屬俱小而雅别設石小几一以置茗甌茶具小榻一以供偃臥趺坐不必挂畵或置古竒石或以小佛橱供鎏金小佛扵上亦可 臥室 地屏天花板雖俗然臥室取乾燥用之亦可第不可彩畵及油漆耳面南設臥榻一榻後别留半室人所不至以置薰籠衣架盥匜廂奩書燈之屬榻前僅置一小几不設一物小方杌二小橱一以置藥玩器室中精潔雅素一渉絢麗便如閨閤中非幽人眠雲夢月所宜矣更湏穴壁一貼為壁牀以供連牀夜話下用抽替以置履襪庭中亦不須多植花木第取異種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靈壁英石伴之 亭榭 亭榭不蔽風雨故不可用佳器俗者又不可耐須得舊漆方面粗足古朴自然者置之露坐宜湖石平矮者散置四傍其石墩瓦墩之屬俱置不用尤不可用朱架架官磚于上 敞室 長夏宜敞室盡去窗檻前梧後竹不見日色列木几極長大者于正中兩傍置長榻無屏者各一不必挂畵盖佳畵夏日易燥且後壁洞開亦無處宜懸挂也北牕設湘竹榻置簟于上可以髙臥几上大硯一青緑水盆一尊彞之屬俱取大者置建蘭一二盆于几案之側竒峯古樹清泉白石不妨多列湘簾四垂望之如入清涼界中 佛室 内供烏絲藏佛一尊以金鏒甚厚慈容端整妙相具足者為上或宋元脫紗大士像俱可用古漆佛櫉若香象唐象及三尊並列接引諸天等象號曰一堂并朱紅小木等櫉皆僧寮所供非居士所宜也長松石洞之下得古石像最佳案頭以舊磁淨瓶獻花凈碗酌水石鼎爇印香夜燃石燈其鐘磬幡幢几榻之類次第鋪設俱戒纎巧鐘磬尤不可並列用古倭漆經廂以盛梵典庭中列施食臺一幡竿一下用古石蓮座石幢一幢下植雜草花數種石須古製不則亦以水蝕之 長物志卷八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九 (明)文震亨撰 ○衣飾 衣冠製度必與時宜吾儕既不能披鶉帯索又不當綴玉垂珠要須夏葛冬裘被服■〈女間〉雅居城市有儒者之風入山林有隱逸之象若徒染五采飾文繢與銅山金穴之子侈靡鬭麗亦豈詩人粲粲衣服之旨乎至扵蟬冠朱衣方心曲領玉珮朱履之為漢服也幞頭大袍之為隋服也紗帽圓領之為唐服也簷帽襴衫申衣幅巾之為宋服也巾環襈領帽子繫腰之為金元服也方巾團領之為國朝服也皆歴代之制非所敢輕議也志衣飾第八 道服 製如申衣以白布為之四邊延以緇色布或用茶褐為袍縁以皂布有月衣鋪地如月披之則如鶴氅二者用以坐禪策蹇披雪避寒俱不可少 禪衣 以灑海剌為之俗名瑣哈剌盖畨語不易辨也其形似胡羊毛片縷縷下垂緊厚如氊其用耐久來自西域聞彼中亦甚貴 被 以五色氆■〈毛羅〉為之亦出西蕃濶僅尺許與瑣哈剌相類但不緊厚次用山東繭紬最耐久其落花流水紫白等錦皆以美觀不甚雅以真紫花布為大被嚴寒用之有畵百蝶扵上稱為蝶夢者亦俗古人用蘆花為被今卻無此製 褥 京師有摺疊臥褥形如圍屏展之盈丈收之僅二尺許厚三四寸以錦為之中實以燈心最雅其椅榻等褥皆用古錦為之錦既敝可以裝潢卷冊 絨單 出陜西甘肅紅者色如珊瑚然非幽齋所宜夲色者最雅冬月可以代席狐腋貂褥不易得此亦可當溫柔郷矣氊者不堪用青氊用以襯書大字 帳 冬月以繭紬或紫花厚布為之紙帳與紬絹等帳俱俗錦帳帕帳俱閨閤中物夏月以蕉布為之然不易得吴中青撬紗及花手巾製帳亦可有以畵絹為之有寫山水墨梅扵上者此皆欲雅反俗更有作大帳號為漫天帳夏月坐臥其中置几榻櫉架等物雖適意亦不古寒月小齋中製布帳扵牕檻之上青紫二色可用 冠 鐵冠最古犀玉琥珀次之沉香葫蘆者又次之竹籜癭木者最下製惟偃月高士二式餘非所宜 巾 漢巾去唐式不逺今所尚披雲巾最俗或自以意為之幅巾最古然不便扵用 笠 細藤者佳方廣二尺四寸以皂絹綴簷山行以遮風日又有葉笠羽笠此皆方物非可常用履冬月秧 履 最適且可暖足夏月棕鞋惟温州者佳若方舄等樣製作不俗者皆可為濟勝之具 長物志卷九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十 (明)文震亨撰 ○舟車 舟之習扵水也弘舸連軸巨檻接艫既非素士所能辦蜻蛉蚱蜢不堪起居要使軒牕闌檻儼若精舍室陳厦饗靡不咸宜用之祖逺餞近以暢離情用之登山臨水以宣幽思用之訪雪載月以寫高韻或芳辰綴賞或靘女采蓮或子夜清聲或中流歌舞皆人生適意之一端也至如濟勝之具籃輿最便但使製度新雅便堪登高渉逺寧必飾以珠玉錯以金貝被以繢罽藉以簟茀鏤以鈎膺攵以輪轅■〈革勾〉以鞗革和以鳴鸞乃稱周行魯道哉志舟車第九 巾車 今之肩輿即古之巾車也第古用牛馬今用人車實非雅士所宜出閩廣者精麗且輕便楚中有以藤為扛者亦佳近金陵所製纒藤者頗俗 藍轝 山行無濟勝之具則藍轝似不可少武林所製有坐身踏足處俱以繩絡者上下峻坂皆平最為適意惟不能避風雨有上置一架可張小幔者亦不雅觀 舟 形如剗船底惟平長可三丈有餘頭濶五尺分為四倉中倉可容賔主六人置卓凳筆牀酒鎗鼎彞盆玩之屬以輕小為貴前倉可容僮僕四人置壺榼茗罏茶具之屬後倉隔之以板傍容小弄以便出入中置一榻一小几小廚上以板承之可置書卷筆硯之屬榻下可置衣廂虎子之屬幔以板不以蓬簟両傍不用欄楯以布絹作帳用蔽東西日色無日則高捲捲以帯不以鈎他如樓船方舟諸式皆俗 小船 長丈餘濶三尺許置扵池塘中或時鼓枻中流或時繫扵栁隂曲岸執竿把釣弄月吟風以藍布作一長幔兩邊走簷前以二竹為柱後縛船尾釘兩圏處一童子刺之 長物志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十一 (明)文震亨撰 ○蔬果 田文坐客上客食肉中客食魚下客食菜此便開千古勢利之祖吾曹談芝討桂既不能餌菊术啖花草乃層酒累肉以供口食真可謂穢我素業古人蘋蘩可薦蔬筍可羞顧山肴野簌湏多預蓄以供長日清談閒宵小飲又如酒鎗皿合皆須古雅精潔不可毫渉市販屠沽氣又當多藏名酒及山珍海錯如鹿脯荔枝之屬庶令可口恱目不特動指流涎而已志蔬果第十一 櫻桃 櫻桃古名楔桃一名朱桃一名英桃又為鳥所含故禮稱含桃盛以白盤色味俱絶南都曲中有英桃脯中置玫瑰瓣一味亦甚佳價甚貴 桃李梅杏 桃易生故諺云白頭種桃其種有匾桃墨桃金桃鷹嘴脫核蟠桃以蜜煮之味極美李品在桃下有粉青黄姑二種别有一種曰嘉慶子味微酸北人不辯梅杏熟時乃别梅接杏而生者曰杏梅又有消梅入口即化脆美異常雖果中凡品然卻睡止渇亦自有致 橘橙 橘為木奴既可供食又可獲利有緑橘金橘密橘扁橘數種皆出自洞庭别有一種小于閩中而色味俱相似名漆堞紅者更佳出衢州者皮薄亦美然不多得山中人更以落地未成實者製為橘藥醎者較勝黄橙堪調膾古人所謂金虀若法製丁片皆稱俗味 柑 柑出洞庭者味極甘出新莊者無汁以刀剖而食之更有一種粗皮名蜜羅柑亦美小者曰金柑圓者曰金豆 香櫞 大如■〈木盃〉盂香氣馥烈吴人最尚以磁盆盛供取其瓤拌以白糖亦可作湯除酒渇又有一種皮稍粗厚者香更勝 枇杷 枇杷獨核者佳株葉皆可愛一名欵冬花薦之果奩色如黄金味絶美 楊梅 吴中佳果與荔枝並擅高名各不相下出光福山中者最美彼中人以漆盤盛之色與漆等一斤僅二十枚真竒味也生當暑中不堪渉逺吴中好事家或以輕橈郵置或買舟就食出他山者味酸色亦不紫有以燒酒浸者色不變而味淡蜜漬者色味俱惡 葡桃 有紫白二種白者曰水晶萄味差亞扵紫 荔枝 荔枝雖非吳地所種然果中名裔人所共愛紅塵一騎不可謂非觧事人彼中有蜜漬者色亦白第殻已殷所謂紅繻白玉膚亦在流想間而已龍眼稱荔枝奴香味不及種類頗少價乃更貴 棗 棗類極多小核色赤者味極美棗脯出金陵南棗出浙中者俱貴甚 生梨 梨有二種花瓣圓而舒者其果甘缺而皺者其果酸亦易辨出山東有大如瓜者味絶脆入口即化能消痰疾 栗 杜甫寓蜀採栗自給山家禦窮莫此為愈出吳中諸山者絶小風乾味更美出吳興者從溪水中出易壞煨熟乃佳以橄欖同食名為梅花脯謂其口作梅花香然實不盡然也 銀杏 葉如鴨腳故名鴨腳子雄者**雌者二棱園圃間植之雖所出不足充用然新緑時葉最可愛吳中諸刹多有合抱者扶疎喬挺最稱佳樹 柿 柿有七絶一夀二多隂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愛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别有一種名燈柿小而無核味更美或謂柿接三次則全無核未知果否 菱 兩角為菱四角為芰吴中湖泖及人家池沼皆種之有青紅二種紅者最早名水紅菱稍遲而大者曰雁來紅青者曰鶯哥青青而大者曰餛飩菱味最勝最小者曰野菱又有白沙角皆秋來美味堪與扁豆並薦 芡 芡花晝合宵展至秋作房如鷄頭實藏其中故俗名鷄豆有秔穤二種有大如小龍眼者味最佳食之益人若剝肉和糖擣為糕糜真味盡失 花紅 西北稱柰家以為脯即今之蘋婆果是也生者較勝不特味美亦有清香吳中稱花紅即名林檎又名來禽似柰而小花亦可愛 石榴 石榴花勝于果有大紅桃紅淡白三種千葉者名餅子榴酷烈如火無實宜植庭際 西瓜 西瓜味甘古人與沉李並埒不僅蔬屬而已長夏消渇吻最不可少且能觧暑毒 五加皮 久服輕身明目吴人于早春採取其芽■〈火音〉乾點茶清香特甚味亦絶美亦可作酒服之延年 白扁豆 純白者味美補脾入藥秋深籬落當多種以供採食乾者亦須收數斛以足一嵗之需 菌 雨後彌山遍野春時尤盛然蟄後蟲蛇始出有毒者最多山中人自能辨之秋菌味稍薄以火焙乾可點茶價亦貴 瓠 瓠類不一詩人所取抱甕之餘采之烹之亦山家一種佳味第不可與肉食者道耳 茄子 茄子一名落酥又名崑崙紫瓜種莧其傍同澆灌之茄莧俱茂新採者味絶美蔡遵為吴興守齋前種白莧紫茄以為常饍五馬貴人猶能如此吾輩安可無此一種味也 芋 古人以蹲鴟起家又云園收芋栗未全貧則禦窮一策芋為稱首所謂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且以為南面王樂其言誠過然寒夜擁罏此實真味别名土芝信不虚矣 茭白 古稱雕胡性尤宜水逐年移之則心不黑池塘中亦宜多植以佐灌園所缺 山藥 夲名薯藥出婁東岳王市者大如臂真不減天公掌定當取作常供夏取其子不堪食至如香芋烏芋鳬茨之屬皆非佳品烏芋即茨菇鳬茨即地栗 蘿葡蔓菁 蘿葡一名土酥蔓菁一名六利皆佳味也他如烏白二菘蓴芹薇蕨之屬皆當命園丁多種以供伊蒲第不可以此市利為賣菜傭耳 長物志卷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長物志卷十二 (明)文震亨撰 ○香茗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徳可以清心悅神初陽薄暝興味蕭騷可以暢懷舒嘯晴窓搨帖揮麈閒吟篝燈夜讀可以逺辟睡魔青衣紅袖密語談私可以助情熱意坐雨閉牕飯餘散歩可以遣寂除煩醉筵醒客夜語蓬牕長嘯空樓冰絃戞指可以佐歡觧渇品之最優者以沉香岕茶為首第焚煮有法必貞夫韻士乃能究心耳志香茗第十二 伽南 一名竒藍又名琪■〈王南〉有糖結金絲二種糖結面黑若漆堅若玉鋸開上有油若糖者最貴金絲色黄上有線若金者次之此香不可焚焚之微有羶氣大者有重十五六斤以雕盤承之滿室皆香真為竒物小者以製扇墜數珠夏月佩之可以辟穢居常以錫合盛蜜飬之合分二格下格置蜜上格穿數孔如龍眼大置香使蜜氣上通則經久不枯沉水等香亦然 龍涎香 蘇門荅剌國有龍涎嶼羣龍交卧其上遺沫入水取以為香浮水為上滲沙者次之魚食腹中刺出如斗者又次之彼國亦甚珍貴 沉香 質重劈開如墨色者佳沉取沉水然好速亦能沉以隔火炙過取焦者别置一器焚以熏衣被曾見世廟有水磨雕刻龍鳳者大二寸許盖醮壇中物此僅可供玩 片速香 鯽魚片雉鷄斑者佳以重實為美價不甚高有偽為者當辨 唵叭香 香膩甚着衣袂可經日不散然不宜獨用當同沉水共焚之一名黑香以軟淨色明手指可撚為丸者為妙都中有唵叭餅别以他香和之不甚佳 角香 俗名牙香以面有黑爛色黄紋直透者為黄熟純白不烘焙者為生香此皆常用之物當覓佳者但既不用隔火亦須輕置罏中庶香氣微出不作煙火氣 甜香 宣徳年製清逺味幽可愛黑罈如漆白底上有燒造年月有錫罩盖罐子者絶佳芙蓉梅花皆其遺製近京師製者亦佳 黄黑香餅 恭順侯家所造大如錢者妙甚香肆所製小者及印各色花巧者皆可用然非幽齋所宜宜以置閨閤 安息香 都中有數種總名安息月麟聚仙沉速為上沉速有雙料者極佳内府别有龍挂香倒挂焚之其架甚可玩若蘭香萬春百花等皆不堪用 暖閣芸香 暖閣有黄黑二種芸香短束出周府者佳然僅以備種類不堪用也 蒼术 嵗時及梅雨鬱蒸當間一焚之出句容茅山細梗者佳真者亦艱得 品茶 古今論茶事者無慮數十家若鴻漸之經君謨之録可謂盡善然其時法用熟碾為丸為挺故所稱有龍鳳團小龍團密雲龍瑞雲翔龍至宣和間始以茶色白者為貴漕臣鄭可聞始創為銀絲冰芽以茶剔葉取心清泉漬之去龍腦諸香惟新胯小龍蜿蜒其上稱龍團勝雪當時以為不更之法而我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試之法亦與前人異然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至扵洗茶候湯擇器皆各有法寧特侈言烏府雲屯苦節建城等目而已哉 虎丘天池 最號精絶為天下冠惜不多産又為官司所據寂寞山家得一壺兩壺便為竒品然其味實亞扵岕天池出龍池一帶者佳出南山一帶者最早微帶草氣 岕 浙之長興者佳價亦甚高今所最重荆溪稍下採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已老而味欠嫩惟成梗蔕葉緑色而團厚者為上不宜以日晒炭火焙過扇冷以箬葉襯罌貯高處盖茶最喜溫燥而忌冷濕也 六合 宜入藥品但不善炒不能發香而味苦茶之夲性實佳 松蘿 十數畝外皆非真松蘿茶山中亦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手焙者更妙真者在洞山之下天池之上新安人最重之兩都曲中亦尚此以易扵烹煮且香烈故耳 龍井天目 山中早寒冬來多雪故茶之萌芽較晚採焙得法亦可與天池並 洗茶 先以滚湯候少溫洗茶去其塵垢以定碗盛之俟冷點茶則香氣自發 候湯 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有熖者始如魚目為一沸縁邊泉湧為二沸奔濤濺沫為三沸若薪火方交水釡纔熾急取旋傾水氣未消謂之嫰若水踰十沸湯已失性謂之老皆不能發茶香 滌器 茶瓶茶盞不潔皆損茶味須先時洗滌淨布拭之以備用 茶洗 以砂為之製如碗式上下二層上層底穿數孔用洗茶沙垢悉從孔中流出最便 茶罏湯瓶 有姜鑄銅饕餮獸面火罏及純素者有銅鑄如鼎彞者皆可用湯瓶鉛者為上錫者次之銅者不可用形如竹筒者既不漏火又易點注甆瓶雖不奪湯氣然不適用亦不雅觀 茶壺 壺以砂者為上盖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供春最貴第形不雅亦無差小者時大賔所製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製古潔者取以注茶更為適用其提梁臥瓜雙桃扇面八棱細花夾錫茶替青花白地諸俗式者俱不可用錫壺有趙良璧者亦佳然宜冬月間用近時吳中歸錫嘉禾黄錫價皆最高然製小而俗金銀俱不入品 茶盞 宣廟有尖足茶盞料精式雅質厚難冷潔白如玉可試茶色盞中第一世廟有壇盞中有茶湯果酒後有金籙大醮壇用等字者亦佳他如白定等窑藏為玩器不宜日用盖點茶須熁盞令熱則茶面聚乳舊窑器熁熱則易損不可不知又有一種名崔公窑差大可置果實果亦僅可用榛松新笋鷄豆蓮實不奪香味者他如柑橙茉莉木樨之類斷不可用 擇炭 湯最惡煙非炭不可落葉竹篠樹梢松子之類雖為雅談實不可用又如暴炭膏薪濃煙蔽室更為茶魔炭以長興茶山出者名金炭大小最適用以麩火引之可稱湯友 長物志卷十二
在下对小件比较偏爱,因为门槛比较低.原本以为笔筒无非就是个放笔的物事,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的儒家道家法家佛家.古典网主瘦子对“张德祥笔筒说”的点评是:“万事万物有发展的规律,但又不能一概而论。不是还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说法吗”。关于"一概而论",在下的理解是这样的:从小到大读书,老师的教育,大致是说:小学是老师抱着走中学是老师牵着走大学是老师领着走基本上,不同的阶段,独立自主性不同,但大的方向都是人望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窃以为高等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区别就在于:普及教育是让被教育者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是一个典型的黑白分明高等教育则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使被教育者掌握研究分析与判断的方法,面对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自然真实的自然,从来就不是黑白两色.关于笔筒,窃以为这原本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事物.且不说笔筒,连笔筒的"主角"笔,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至少,在中国历史中,笔的前身是:刀.然后,才有笔.所以,不可逾越雷池半步的"形制"说,窃以为与历史的本原不相符.历史是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还是还历史一个真面目,让观者各自判断来得公平些,公正些.
关于0.一说,在下早早就以为:这笃定不是中华老祖宗的正"说".所谓黄金分割比例,前是古希腊,后是欧洲文艺复兴,从来就不曾与传统中华文化的审美有什么瓜葛.笔筒收腰当然展现的是一种与不收腰笔筒所不一样的观感,但强求一个具体的"数字化",似乎过了些.
于是拍了些到代老笔筒的实物,且容在下晚一点逐一上图.这里说的"到代老",是博物馆藏级别的.窃以为是比较可靠的依据.最早的是一件明崇祯的青花笔筒.
文化与传承,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原本只是个一定范围内的"约定俗成",后来一代一代人给延续下来,就成了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了.约定俗成的范围狭小,叫做小众文化,范围广泛,就是大众文化了.笔筒的文化历史,按照这样的考证结果,大概不算非常的悠久,几百年上下,还好可以辨析得不太模糊.觉得还是还历史一个本来的真面目的好,至少,不要去做别人的苦寒.口诛笔伐的年代,但愿不要再来.
说到了笔筒,觉得也可以提一提书法,谨与同好分享.引用的是一段回忆录.窃以为对在下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茁长成长的一代,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缺乏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熏陶与教育.于是,也就缺少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尽管,从来不以为这一代人缺少文化,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主体中,红色的比重太多,而真实的历史与现实乃至将来,不仅仅只有红色.
(引用内容)......还有一件怪事,人民日报上载文说康生不会写字。我读了哈哈大笑。康生不会写字,谁会写字?康生是我们党内最大的书法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书法家之一。有一位中国最大的文物鉴赏家之一的人,此人名叫陈叔通,是最早的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商务印书馆的老板,文物收藏家。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是康生、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而康生的条件又是别人比不了的。他家从明清时就是大地主,家里有很多文物,他们从小就有临写真本真迹的条件。他参加革命后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公开的职业是开艺术照相馆,标价死贵,鬼也不上门。除做地下工作之外,他就闭门写字。他在第三国际当执行委员时,闲暇时也是写字。他写字写了一辈子。在延安时他骑快马摔了一跤,损伤了脑神经。解放后,脑病发作,就觉得四周都是哗啦啦的延河水。苏联专家给他治病的同时,他用顽强的毅力用蝇头小楷抄写西厢记,以集中精神有利于治病。一字一句,一连写了十几本,居然就治好了脑病。后来他把这些抄本都进行了装裱,我估计至今尚存。按陈叔通的说法,真草隶篆,康生都精通,而且能左右开弓。尤擅章草,精通篆刻。陈叔通家中就有康生书的真草隶篆的四幅屏。 毛主席的字写的很好,自成一家,康生也很钦佩。但毛主席不是书法家。他不象康生真草隶篆皆通,毛主席读了大量的字帖,但大部分是行书和草书。毛主席不临帖,只是读贴、看帖。他是绝顶聪明的人,能吸取古人的东西自创一体,有很大的成就,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节选自《王力反思录》下册Page-“附录:王力与文物
读了王力先生的这段回忆录,在下多少觉得明白了一点:传统意义的中国文人,在"规定动作"的书法方面的要求,是要"真草隶篆"皆通的,而且是从小就临各式各样的前辈名家诸帖.然后,在掌握了"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才轮到自由发挥的"自选动作",于是才有"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这是传统意义的书法"传承".简单地理解,大概也就是如今制作"古典家具的从"高仿"到"新仿".
非常感谢东海一粟同好的斧正.坦率地说,在下没有读过(王力)那本"反思录"实物.如果这本书按照阁下引述的,估计大概是海外的出版物,妄自揣测如今在中国大陆还属于"禁书"之一,对否?实话实说,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窃以为意大利人克罗齐在这里说的"历史",指的是书写的正史.当初读到上面那段"回忆"的时候,在下相信:文革第一年昙花一现的大红人王力,在如今应该是没有出版"反思"的可能--在大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虽然生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这一代人,大概没几个敢说:我们读得懂文革.如果这个"反思"是地道的海外版本,窃以为反到增加了其内容的可相信程度.说远了,谢谢阁下的斧正.在下对汉语文化大家王力先生知之甚少.成长的年代,原本就是对传统文化的革命风暴中.所以从头到尾地参与了"批林批孔".后来,记得在年仲秋,因为同桌的缘故,头一回读到了老夫子的原著.读后感:老头子人真不错.挺心地善良的一个主.(到现在还记得"不问马"的典故)再以后,才从后来的语文老师口中听到二十世纪国文的江湖:叶圣陶王力,吕叔湘,杨佰峻(语文老师是佬广,大概佰/伯不分.在下头一回读的论语就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所以如今不看于丹的论语)从此记住了王力的名字,也就这么多了.话说回来:窃以为传统中国文人的必修课,读圣贤书,这是思想修养真隶篆草,属于审美范畴都是从前的传统.反而是共和国以后,对所谓"书法"的理解,主流的民意,都流向"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大气磅礴",全然不理会从前的"法度".再谢阁下的斧正.
补充一句:论语中"不问马"的典故,就是如今"以人为本"的出处.
笔筒只是文玩之一,窃以为原本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这一点多看看清末民初众多传统文人的案头旧照,不难见到他们日常使用中的笔筒,大致是如何一回事.老照片虽然不多,还是找得到.言归正传,窃以为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书法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而传统的"书法"熏陶,不是如今我们理解的所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么单薄.从前的文人,很多都能够写好几式的书法,真隶篆草,必修功课.
聊供参考:十位代表性的海派书法名家的专集中,有不少当年的生活照,笔筒的身影,找得到.他们肯定可以说是代表着"传统文人".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分别是吴昌硕、沈曾植、李叔同、沈尹默、王蘧常、来楚生、潘伯鹰、白蕉、谢稚柳、陆俨少。时间跨度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
在下对书法认识少,......年代,或者说是"时代"的缘故.如今因为观摩"家具"良久不得其门而入,偶然才想到这也许是一条通路.于是这一两年断断续续地看了少量的从前故事,不完整,也不太系统,结果在无心之中碰上了王力的"反思录".觉得里面的说法,颇值得借鉴.这就是:如何去品鉴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的"从前".反思录中的陈叔通先生推许"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康生,郭沫若,齐燕铭,沈尹默.(这个"当代"指的是五六十年代)陈老先生肯定是懂字的大行家,身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是从前的地道文化人.只不过,陈老先生当时是做到人大副委员长的民主人士的代表,那么,做些"歌功颂德"的事,说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话,在现在看来,无非是有一点"过头",算不得什么.一万年太远,还是只争朝夕来得实在些.那么,如果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去理解,陈老先生的如上评价,窃以为他的局限,还是"当朝",也许更贴切一些吧.当朝,不等同于当代.民国初年,关于书法就"南沈北于"之有说.北于在陈老先生所说的"当代"还健在,只不过北于跟着老蒋去了海峡那边,自然算不得"当朝".那么,"南沈北于"是否就代表着真正的公平与公正?按照民国初年的标准?因为民国初年,这二位都是"当朝",那么,是否"当朝"之外就没有了沧海遗珠?当时的"当朝"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前朝遗老,其中至少有一个,在书法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他就是:郑孝胥.于是,二十年代还有另一说:北于南郑."北于南郑"的这一说,至少没有局限于"当朝".北于也好,南郑也好,在他们二位的书法历史中,都曾经与上海有过很悠久的渊源,与"海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这两位为何没有收录,原因在目前自然无法去仔细分说.不过,他们二位"站错了队",肯定是无可置疑的.一个跟着老蒋过了海,一个跟着旧宣统做了伪满洲国总理,在历史上是没办法更改的事实.这有些类似"苏黄米蔡"的蔡.蔡京蔡襄,扯不清.中国传统,要求太高,德艺双馨.而"德"的评价,从来都是看"当朝".于是,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大概就是这么回事.说远了.关于笔筒,如今我们在官样文章与媒介中读到的,听到的,大概也不脱是这么样的一出"当代说".
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前门迎新,后门去旧.未必都是客客气气的"送".新桃换旧符.只不过,这笔筒却未曾因为新旧文化的而断了香火.虽然毛笔的春天已过,键盘的春天正盛.桌面上摆一个两个笔筒,尚可容.也堪用.所以,笔筒这物事,倘随意随心地忽悠,有点难度.毕竟,有为数不少的到代实物,给这也来个大"包圆"??几乎不可能.回头上图.
明崇祯的青花笔筒.实物现藏上博.
看看细节,口沿与底足.图案是"张飞义降严颜",三国故事.
再来一个清乾隆的官窑.(上博藏品)唐英,著名的清官窑瓷器督办.号称中国官窑瓷器走向颠峰的执掌者.
口沿与底足.到代的清中期笔筒.
这一个算清后期了,道光.上博藏品.
口沿与底足.到代的道光笔筒.
清乾隆唐英款笔筒。上博藏品
口沿与底足.到代的真笔筒.
跑个偏。说说笔筒的主角:笔。整一个猜谜......问答题:据秦陵考古队长段清波教授的介绍:秦陵考古六号陪葬坑出土了12具陶俑.八吏四车驾司手.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文职官吏形象立体实物.清一色的长板冠,双手袖于身前,面带谦恭而收敛的笑容.一手的肘后,带备三件文具.陶俑肘后的孔洞,估计是摆放竹简或者木牍.当年还没有纸"这一四大发明的出现.所以,竹简或者木牍,相当与如今的记事簿.腰间系带.腰带上挂着两个东东:其一,嘿嘿......刀.那时候还没有笔.虽然传说蒙恬造笔.蒙恬是秦朝的大将.不过,蒙恬造笔只是个传说,至少,秦始皇陵的俑坑,文吏腰间系刀不执笔.其二,猜一猜.请 布朗之所以送奥巴马笔筒,是因为奥巴马总统的办公地点——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有一张书桌,这张被称作“坚毅桌”的书桌已在白宫待了年,它承载着英美两国传统友谊,而布朗送笔筒正是为跟“坚毅桌”相配。 年,英国皇家海军“坚毅”号军舰在北冰洋迷航,被美国的捕鲸船拯救,美国国会随后将“坚毅”号归还给英国。“坚毅”号退役之后,其船身木材被打造成为一张书桌,并于年由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海斯。而布朗本次访美送给奥巴马的这只笔筒,取材于英国皇家海军“塘鹅”号军舰的船身木材。“塘鹅”号是“坚毅”号姊妹舰。
布朗送的这个木笔筒是什么材质?目前找不到具体的说明与出处。不妨也忙里偷闲平白无故考一考...算做:白考十九世纪造海船,主要的木料,南美洲有绿檀,大洋州有考利(Kauri)日不落帝国在南美好象不是太逞强因为如今还是算做"拉丁美洲"基本上还是西班牙的影响更深厚,加上西班牙之前的老牌海洋强国葡萄牙染指过的巴西所以,绿檀的可能性......不能说绝对没有,不过比较靠后大洋洲可就与拉美完全不同考利的原产地新西兰,有非常厚实的英帝国砍伐记录"Heavyloggingwhichbeganaroundandcontinuedforacentury"清楚地说明了殖民统治者不列颠人大概从年开始就源源不断地把考利木用于海船制造与其他用途百年扫荡过后,成年的考利木,不见了百分之九十六.呜呼所以,奥巴马从今天开始在桌上摆着的这个新礼物木笔筒,也可能用的是考利木大致浏览了以下关于考利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