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账号真不算什么自媒体账号,只是水果君个人的一个精选的笔记簿,顺带做个分享而已。以前做过一个他人可能觉得无聊,但让自己饶有兴致的事情,可以点击下文链接查看:《这种水果被位艺术家创作过……》
过年期间,我窝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没读什么书,只是沿着上面这个套路,继续就两个问题做了一些搜集工作:
1.有哪些著名人物和水果碰撞出有趣的小故事?
2.那些水果们都各自是什么时候被人类吃上的?
本文就先整理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待更多时间。下文涉及各种名人,不分先后,古今中外,帝王将相,平民百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事俗趣,混为一谈,聊为谈资。今天先列15个人的故事,下期继续。
1
慈禧一年消耗15万个苹果是干什么用的?
清代对皇宫中的日常所用进行了登记,所以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登记清单,一窥当年皇宫中的日常生活。根据一份清单显示,年,慈禧太后一共消耗了苹果个、秋梨个、棠梨个、红肖梨个、柿子个、文官果个、石榴个、甜桃.5筐、酸桃.5筐、樱桃筐、李子筐、杏筐、沙果筐、槟子筐、葡萄斤……慈禧太后她之所以喜欢苹果,不是吃,而是闻苹果的香味。她吩咐在居住活动场所,摆放一些苹果、梨子、柿子等水果,闻闻这些水果的香气。等这些水果的香气慢慢消散了之后,就换下去,重新换上新鲜的水果。
2
荷兰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橙色
荷兰国歌《威廉颂》是荷兰革命中广为传唱的,歌颂奥兰治的威廉的一首歌,后来成为荷兰国歌。奥兰治大公威廉OrangWilhlm出身于曾属勃艮第、现位于南法国的奥兰治家族——他名字中的orang即为“橙色”之义——橙色因此便成了荷兰的代表颜色了。(了解更多,可点击“这里”)
3
康熙帝很哈“哈密瓜”
“哈密瓜”一名出自康熙大帝的金口玉言,康熙三十七年(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尔赛来哈密编旗入藉,哈密一世回王额贝入京朝觐,还带上了哈密特产的甜瓜。在朝宴上,康熙大帝和群臣们品尝了这甜如蜜的甜瓜后,都大赞不已,康熙大帝更是御赐瓜名:这么好的瓜,应该有一个既响亮,又好听的名字,它既产之哈密,又贡之哈密,何不就叫“哈密瓜”呢?
4
毛主席思想光“芒”四射
年,“文革”进入“斗、批、改”阶段。出于推动全国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决定向一些问题突出的单位派出工人、解放军,主持这些单位的群众运动。为了慰问这些“战斗在革命第一线”的领导阶级,鼓舞斗志,以示关切,领袖决定送给“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些芒果。这批芒果,原是巴基斯坦外宾访华时送给毛主席的,现在主席不吃了,把它送给自己心爱的革命者。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很快掀起了一阵接送芒果、感恩戴德的旋风。(了解更多,可点击“这里”)
5
印度国王阿克巴大帝不愁没芒果吃
同毛主席的芒果一样,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也让芒果名声大噪过。印度历史上最知名的莫卧儿帝国,在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它控制了印度地区三百多年,不过这个国家的外来国王也被印度本土的芒果所深深吸引。而在帝国的缔造者巴布尔攻入印度后,也把芒果称为“印度斯坦的仙果”。巴布尔的孙子——著名的阿克巴大帝,于~年期间在德里附近有一个十万株芒果树的果园。
6
金岳霖先生的“水果状元”
“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先生终身未婚,朋友们的孩子都叫他“金爸”。他喜欢搜罗大个头水果,比如雪花梨、苹果、橙、柚、石榴,将它们摆在书案上,或拿去跟孩子们比赛,这种较量往往要拉锯多个回合。好一位独孤求败,输了比赢了更开心。在书房里他收藏着“水果状元”,谁能吃到它,谁就是得意门生。
7
香港明星的“香蕉你个芭乐”
“香蕉你个芭乐”,这句著名的骂人脏话源于年的香港电影——「五福星」系列电影。这一系列的电影也可说是搞笑片的经典了,在台湾的电影台也重播到烂了,片中的一个角色叫做“犀牛皮”,脾气暴躁,爱说粗口。有一次他接受心理医生的建议,每次想说脏话的时候,就用水果来替代那个不好听的词,于是“香蕉你的芭乐”就出现了。后来这句话也常出现在香港的电影,年刘德华的「最佳损友」系列,年梁朝伟的「东成西就」,以及许多周星驰的电影之中。
8
金正恩的苹果种植指示
去年9月,朝鲜最高领导人、人民偶像金正恩日前亲自赶赴高山果树综合农场,对农场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农场工作人员对今年水果大丰收和金正恩的到来感到无比激动。金正恩对于把农场打造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水果生产基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法。他还表示要引进许多现代的机器设备。(农场的工作人员表示:没钱说个毛)农场人员对金正恩的到来表示感谢,也表达了进行新一轮革新,把农场打造成世界一流农场的决心。
9
顾维钧的枇杷情节
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他的家乡盛产枇杷,他从小便极爱吃枇杷,一直到老。这对他的养生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吃了多年的枇杷,顾维钧总结出,枇杷还可以当药用。其实,枇杷的药疗作用在古书中早有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为下气之食品。”
10
17世纪英国国王的菠萝合影
年的时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收到了一个菠萝做礼物,然后专门请画师为他画了一幅和菠萝的合影。那个时代的出海的人,如果出海能带回菠萝,那可是很了不起的。现在白金汉宫还能看到当年皇室用的菠萝纹刀叉,价值昂贵。一直到了今天,英国的女王大摆国宴接待外国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的时候,桌上还要摆几个菠萝。很多外国人至今还会把菠萝做为礼物。
11
吴承恩笔下的“杏仙”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称杏为“树性淫者,莫过于杏”,称它为“风流树”,这种说法成为杏树的基本文化形象定义……当然他的前辈吴承恩还写过一个“杏仙”:话说唐僧一行辞了祭赛国,到了那荆棘岭上,却不合被群雅妖劫持,有四者唤作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劲节公是为其首领,更有名杏仙者见色起意,“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可无俯就之意”,却不料那唐僧,辜负了美女好意。那仙女拈着一枝杏花,笑吟吟进门相见。那仙女怎生模样?他生得——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下衬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上穿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弓鞋弯凤嘴,绫袜锦绣泥。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姬。”(这般美貌,在吴承恩笔下竟是个春心难抑,几番想与唐僧“倚玉偎香,耍子去来”的女妖,如同青楼卖笑的勾栏女子一般)
12
最早民办学校——孔夫子的杏坛
承接上面的杏子——但是最早,在《庄子》的记载中,杏本是具有神圣气息的。作为孔夫子讲学的杏坛,应该是一遍杏林,杏树环绕,花香在上,弟子在其熏染中读书,孔夫子在花影中抚琴而歌,书声歌声,风吹花落如香雪。尽管顾炎武后来考据以为,“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鲁国之中也”。但读书有那样一个“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白云冉冉飞”的环境,仍然令人神往。
13
勇士与橙子皮
BobbyLach是第一个活着在圆形桶中通过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人。而他的死却很不体面……通过尼亚加拉大瀑布后的某一天,Bobby因踩到橙子皮而滑倒,导致其不得不做截肢手术,最后他也死于截肢手术的并发症了……
14
Andy的那只著名大黄香蕉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叫Andy的艺术家在酒吧中认识了一个乐队,并且相当投缘,于是给这个其貌不扬的乐队设计了首张专辑的封面,专辑的封套上印有一个黄色大香蕉,别出心裁的是香蕉把儿处写着“plslowlyands”(慢慢剥开看一看),打开会发现一根剥开的红色香蕉。后来这只大黄色香蕉风靡了全世界,因为Andy全名为AndyWarhol,波普艺术大师;那个当时还其貌不扬、初出茅庐的乐队,正是到现在都对美国摇滚有着极大影响的“thVlvtUndrground”。
15
马尔克斯对香蕉惨案耿耿于怀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有一个关于香蕉惨案的描写,没有任何魔幻成分,和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一样,是真实历史的写照。哥伦比亚香蕉工人遭受屠杀的惨案,发生在年12月6日,其地点阿拉卡塔卡正是马尔克斯(-)的出生地。香蕉种植园的名字是“马孔多”(班图语,香蕉),而《百年孤独》中那个村镇的名字就是“马孔多”。在童年时代,马尔克斯就听外祖父讲起过出产香蕉的地区发生的大屠杀,所以对它耿耿于怀。
—————原创与水果有关的文化故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