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公元年5月25日,清兵南下攻陷扬州城。
战乱之中,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毁于一旦,城内“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
在这场扬州之乱中,一位名叫史可法的明末抗清名将,毅然率孤军守孤城,抵抗十万清军的进攻。
交战之际,在清军的多次劝降之中,史可法却坚贞不屈,并连写五封遗书,随时准备以死报国。
城破后,他毅然以身殉国,终年45岁。
从此,史可法一举被神话,成了和文天祥的一样的千古英烈,民族英雄。
史可法的故事要从年说起。
这一年,在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的一户锦衣卫人家,一个妇人梦见了爱国诗人文天祥后,生出了一个男孩。
虽说祖上是锦衣卫百户,却没给后人留下什么家产。到史可法出身时,“短衣无火,寒涕交加。”“短衣”打扮,使小小的史可法和与贩夫走卒没什么区别。
读书,一直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怀着梦想,史可法发奋图强,他刻苦学习,一个月只睡了7天。虽然没能如愿考上秀才,但他却如愿遇上了时任北直隶提学的恩师左光斗。
那一天,风雪交加,落榜后的史可法借宿古寺,怀中还抱着他心爱的书。
为了躲避风雪,北直隶提学(教育厅长)左光斗微行入古寺,见“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左光斗看了看史可法所写之文,觉得此子虽小,却有匡扶天下之志。
两人偶然的相遇,却改变了史可法的一生。
看中了史可法后,左光斗邀请他搬到府中居住,还供他的饮食,为他营造了一个安心读书的条件。
对于史可法而言,这是天大的恩情。
在先生的赞助下,他终于鱼跃龙门,于年高中进士。可惜,左光斗却早被阉党下狱,死在锦衣卫的大牢之中。
高中后,史可法成功跻身官场,出任西安府推官,掌管地方刑名讼诉。年,他被迁升为右参议,负责安庆、池州等地的农民军。
在安徽镇压农民起义时,出身贫苦的他体恤民情,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声望高并不等于一切。没什么军事才能的史可法,在安徽打了三年战,却一直没能平定叛乱,因此获罪。
次年,因岳父去世史可法离职。27个月,丧满后,又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
在任上,史可法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成功整治了漕务。后来,他又被调至南京,任兵部尚书。
年3月19日,崇祯帝自缢煤山殉国。
消息传出后,南京摇身一变成了大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而手握兵权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便成了政治中心的焦点人物。
得知崇祯帝朱由检自缢后,史可法痛哭流涕。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死于社稷”,那么,当下最紧要的就是另立新君。
按照朱元璋立下“父死子继,兄终弟即”的规矩,应即位的是小福王朱由崧。
但东林党人却和这位新君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仇怨,因此,东林复社党人纷纷在史可法面前黑小福王,并说他有七宗罪: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
由于,恩师左光斗是东林党人。故史可法和东林党人走得近,也认为福王不可立,反而潞王朱常淓贤良聪明,是个君王的好苗子。
于是,史可法找到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商量,并言明朱由崧的缺点,希望自己能得到军队的支持。
不料,马士英联合手下总督,在凤阳皇陵前拥立了小福王,并亲自发兵护送皇帝到南京监国。
朱由崧到任后,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是百官之首,理所当然辅佐新帝,担任了内阁首辅。
这样一来,拥有从龙之功的马士英表示不服。
他带兵求见朱由崧,将史可法列举福王不该立的七条罪过写成奏折,递交给了新帝。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史可法只好请求请求统帅军队,外出镇守淮安、扬州两地。
5月15日,朱由崧在武英殿即位,史可法入朝辞别,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书。
这一天,马士英入朝值勤,将江北划分为四镇,分别由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驻守。
此时,南明统治早已风雨飘摇。
多尔衮入主北京,明末的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变成了民族矛盾。但以史可法为首的诸臣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采取“联虏平寇”的主要策略。寄希望于满清的力量先剿灭流寇李自成势力。
最要命的是,南明小朝廷之中党争不断,文、武官员之间还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最可笑的是,在多尔衮致信史可法,扬言要“联闯平南”时,史可法在回信中居然只是辩解南明朝廷的合法性,甚至压根没有想过要对付清军。
9月,多尔衮致书史可法,以正统自居,要求南明君臣无条件投降,史可法却只回信说要“光复神州”,却没什么实际行动。
年,在李自成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史可法居然安排高杰率军北上河南,意图协助清军讨伐李自成。
不料,高杰到达睢州后,被河南总兵许定国暗算,史称“睢州之变”。
不久,清军一路南下,攻破潼关,占领陕西,大军势如破竹,直逼扬州。
铎兵围扬州时,扬州城中一片混乱,城中士民为了逃命,竟砸坏城门,城内外大小船只为之一空。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却无一人至。
一座孤城,一城孤军,还有一个孤独的将领,恪守着心中的忠义。
自知克复中原无望,史可法决意以身殉国。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被擒后,因拒绝投降被杀。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不知下落,一年后,其义子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宁门外梅花岭。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在后人眼中,史可法守扬州孤城,丹心抗节,以身殉国,充满了悲情色彩,是一位民族英雄。
乾隆帝赞他“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
尤其是“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为唤醒民族意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史可法的“民族英雄”形象,再一次被神话。
郭沫若写下“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的诗句来纪念他。
连江泽民在父亲江上青年诞辰上,还写下诗句“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将史可法和江上青烈士相提并论。
然而,一次次的神话,让原本的史可法逐渐失去了真实的面貌。
那么,真实历史的史可法是什么样的呢?
优柔寡断,难堪大任
这一点,集中表现在立新君上。在崇祯帝自缢后,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位居政治中心,却在拥立新君上,毫无主见。
由于担心小福王对东林党“秋后算账”,在东林党的忽悠下,想着拥立潞王,又不敢贸然拍板,跑去和凤阳总督马士英商量,白白将从龙之功让给了马士英。
正是史可法的优柔寡断,导致南明大权旁落,镇将跋扈,弘光帝即位后威信不足,朝廷深陷党争,军阀内讧的困境之中。
史可法的优柔寡断,最终为弘光朝的覆亡掘下了坟墓。
战略眼光不足
那时,中国有三股势力,即:南明、起义军、清军。
但史可法却始终看不清真正的敌人,提出了“联虏平寇”——借清兵来灭李自成。
在南明生死存亡之际,他居然还想着派遣使者,协助多尔衮剿灭李自成。
当时有清醒者劝说,“如果只借助他人力量,如宋朝借金国灭辽,借元灭金,最后只是为虎添翼加速自己灭亡。”
然而,史可法却听不进去。
最终,清军有了充足的时间,逐渐强大,先是吞灭了李自成,然后再南下一举亡明。
军事才能不足
史可法以督师身份,经营江北近一年时间,期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结果清军一到,江北四镇投降了三镇,扬州战役无一援军,不到一天,扬州就宣告失守。
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朝的最高军事首长,却一直龟缩在扬州。幕僚劝他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他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他稍留徐州为河北望,还是不听。
最终,在他的坐视下,南明朝廷一步步沦陷……
在清军兵围扬州时,有人建议趁清军立足不稳,主动出击,虽然不能解围,至少能够打击清军的锐气,提高守城官兵的士气,可惜,史可法依旧没有采纳。
虽然拒绝投降,但如何抵抗清军,史可法毫无主意。
清军还未攻城,主将已无守城之心,导致扬州城一日告破。
史可法的一生值得肯定的是,他居官廉洁勤慎,在最后宁死不屈。
然而,近代许多义士却将他推上了神坛,实际上,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上的失误,他对弘光朝廷的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往期回顾:
退休后的胡锦涛:自称“一介草民”
这个江苏人打了个喷嚏导致大唐覆灭,心中挫败在安徽投水而死
特朗普家族与中国核试验的关系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徽脸醉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