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包含着南京人最大的福气

(本文转自南京先锋书店)

南京阿槑:

南京文化代言人/新浪江苏幸福大使/土生土长的南京城南小杆子/单身设计师

喜欢用手中的画笔将南京美景、美食、南京人的小幸福,传递给所有喜欢南京的人

南京先锋书店:

中国最美书店/南京文化地标

拥有十三家门店,刚刚度过自己的二十岁生日,访问南京的必去之地

当阿槑和先锋相遇,碰撞出的不只是火花,更是碰撞出了三本《槑好南京·阿槑的旅行绘本》系列丛书。

这三本书,大概是我见过的,对南京的吃喝玩乐、风土习俗描述最完整翔实的了。

如果你是匆匆过客,

它们可以助你做出更地道的旅行攻略;

如果你想定居南京,

它们可以让你迅速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

如果你是南京土著,

不要讲唠,不放一套在家里说得过去?

了解南京,爱上南京,有它们足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朱自清说过,逛南京城就像逛古董铺子,俯拾皆是时代痕迹。

打开这三本书,就像一头钻进老城南的寻常巷陌,夫子庙的秦淮小吃,水西门的盐水鸭,莲子营的糖粥藕......琳琅满目,四季知味。

假如你吃饱喝足,还想知道一下这些美味的历史,那就翻开书页,继续沿着尚未拆迁完毕的残墙破瓦走进来,他会告诉你,白鹭洲名字的由来,总统府那只不系舟为何没漂走,中山陵的美龄宫为什么像水滴吊坠,徐达后花园里那神奇的一笔“虎”字又是哪个人的大手笔......

如果你逛上兴来,继续在时光隧道徜徉,那老南京的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老鼠娶亲、正月十八才落灯......这些千百年的风俗像一幅幅慢慢展开的历史文化长卷,上面印满时光足迹:你会知道,为什么南京人正月里头不剃头,为什么二月八就冻死老母鸭;你会吃惊地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几百年前就懂得现代养生之道,“南京人,不学好,一口白米一口草”......于是你在恍惚中,觉得面前打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桌风味绝伦的街巷小吃,咀嚼美味时,分明又品尝了历史的味道,在回味中你又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你成长的深厚土壤,是裹挟你一辈子的乡风乡俗!

——吴晓平·序

四季知味

舌尖上的所有味蕾都是记忆的储藏室

慢慢地收纳起六朝古都四季的点滴美味

俗话说,抓住一个人的心,要先抓住Ta的胃。

我个人对一个城市好不好玩的判定标准里,好不好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因为不想错过你们,所以非常有心机地把描绘南京美食的《四季知味》这本放在了第一个。

春、夏、秋、冬四个板块里,分别详尽描述了南京四个季节的代表美食,从夫子庙小吃到路边野菜,从旺鸡蛋到龙虾大闸蟹,从水八鲜到蜜汁藕,从盐水鸭到小笼包......若是仔细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口水早就“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节选阿槑家的“什锦菜”是由嫩菠菜、香芹、荠菜、木耳、金针菜、藕、千张、黄豆芽、豆腐果、胡萝卜、雪菜、冬笋、慈姑、香菇、酱瓜、秋油干共十六样组成。按奶奶的说法,一年就这一次的,要花样多些才好!南京人还真实在,对炒“什锦菜”的称呼就是炒“素菜”,称呼没有一点花哨。而这“什锦菜”里许多的菜类其实很有一些说法和门道的。

在颜色的搭配上,奶奶也特别注重,总是说绿色菜为主;红色的胡萝卜一定要,红红火火嘛;黄的也不能少,招财哎;黑的木耳或香菇与白的藕片搭配,象征黑白分明。这五色也代表了五行平衡,缺一不可。

每年腊月二十九晚上,槑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炒“什锦菜”。这可是个体力活,槑妈把奶奶择好的绿叶菜全部洗干净,把千张、秋油干、胡萝卜之类全部切成细丝,然后一样一样下锅全部炒熟。奶奶准备好两个新脸盆,槑妈把炒熟的素菜一起倒在脸盆里,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凉,再淋上小磨麻油,美味爽口的“什锦菜”便大功告成了!

正是因为这十全十美的“什锦菜”的吉祥寓意,曾经的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在除夕餐桌的菜点中,特别指名要绿柳居素菜馆的“什锦菜”。

时光印记

时光

刻画出城市的年轮

无论多久

这里的每一景,每一物

都是那么与众不同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来曾有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说不尽的故事。在明孝陵里探寻朱元璋的“龙脉”,在秦淮河上泛舟听“八艳”,在中山陵里瞻仰国父,在总统府、颐和路里感受民国风情,走遍南京十三座城门,去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铭记历史,从茉莉之乡六合穿过整个南京城到达十朝京畿之江宁......更重要的是,来先锋书店逛一逛,看看是不是真的在地下停车场里。

节选“南四百八十寺”的首寺说的就是鸡鸣寺,它在一千八百年前的西晋就已经存在了。现在的鸡鸣寺可是求姻缘的灵验之地。巧合的是,在鸡鸣寺门前的大道两侧,种满了樱花树,每到3月,晶莹粉嫩的樱花随风而散,丝毫不逊于日本的樱花之景。“樱花大道求姻缘”,这样的胜景,单身男女们可得虔诚地拜一拜。

梅花是南京市的市花。梅花山因梅花闻名,山上植梅数千株,品种繁多,有“中国第一梅山”之称。南京种植梅花的历史始于六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每年初春探梅、赏梅是南京人的习俗。乍暖还寒时,阿槑一家人都会找个阳光明媚的艳阳天,一起去梅花山游玩,看各种颜色的梅花渐变成一片绚烂的彩霞,云蒸霞蔚,在整个梅花山上空摇曳。

岁华忆语

无论是闹市高楼

还是寻常巷陌

都充溢着一种浓浓的暖暖的人情味儿

这就是我的家——南京

二十四节气里的南京分别是什么样?该吃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岁华忆语》这本可谓是成为“南京通”的终极法宝了。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也即将迎来“立春”的节气,老南京人过年的习俗大有讲究,什锦菜要炒,八宝饭要吃,不动扫帚不扫地,正月里面不剃头,回完娘家接财神,夫子庙里闹花灯......这个年,要一直过到正月十八落了花灯,才算是完完整整过完。

那么,春分时节立鸡蛋、清明吃青团、长江中下游流域特有的“黄梅天”、防空洞里避暑纳凉、秋天采摘桂花做桂花糖芋苗、重阳节时吃螃蟹、腊八节里到寺庙里求一碗腊八粥......这些场景,早已融入南京人的血液里。

节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快到了,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就会忙碌起来,纷纷张罗着风鸡、腌咸鱼、咸肉、咸鸭、咸鹅。自家做的咸货吃起来就是放心。

奶奶提前20多天将腌鱼腌肉的花椒和大籽炒好,把腌肉的缸也洗晒干净,准备开始腌制咸鱼咸肉。

奶奶这次买了两条大鳡鱼和一条“翘嘴白”和十斤猪肋条肉,又买了两只肥壮的雁鹅和一只绿头鸭以及一只两斤重的小公鸡。奶奶负责将所有要腌的鱼肉和鹅鸭开膛破肚放血擦干净,并码上椒盐,来回搓个十分钟。妈妈则负责将这些食材整整齐齐地放在缸里压紧,并用腌肉大青石压在上面。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妈妈的任务就是每隔四五天把咸货翻个身,把渗出来的水倒掉。大概把咸肉翻身两次后就可以拿出来,放在朝北背阴的地方去风干。如此过了一周,咸肉、咸鱼、咸鹅和咸鸭便随时可以做成美味佳肴进入阿槑的“五脏庙”啦。

这些咸货吃的时候需要用淘米水浸泡个几小时,这样蒸煮出来的就是南京人过冬天最常吃最美味的腊味了。

《槑好南京阿槑的旅行绘本》系列丛书现已新鲜上市,现在购买,槑锅还会包邮哦!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槑好南京·阿槑的旅行绘本》系列,让你足不出户也可拥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jz/5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