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古人的冷饮竟有这么多花样h

眼瞅着夏天裹挟着热浪腾腾而来,

各种冰镇饮料、冰激凌成为了非减肥人士的解暑必选。

那么,如果穿越到古代,

没有了肥宅快乐水和各式奶茶、冷饮,夏天可怎么过?

千万别小瞧了我们的祖先,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医书中,

记载的解暑药茶方剂就有百余方,

各式饮品也层出不穷,

周朝就有冰饮,

唐宋就出现了冰激凌的前身,

就连女词人李清照,都自己发明了一款饮品,

想不想去品尝品尝?

READING六浆六清,先秦饮品据《周礼·天官》“浆人”条,“浆人掌共王之六饮”“凡饮共之”,这说的是浆人要负责制作和供应天子所用的六种饮料,冬饮六浆、夏饮六清。东汉郑玄认为,“六清”即水、浆、醴、凉、医、酏,可以说是适合夏天喝的低温饮品。其中的“水”是薄荷水。浆,指的是用奶酪或者水浸泡过的小米做成的饮品,有点像现在的双皮奶。醴,就是现在的甜米酒,也被我们称作醪糟,直到今天,还是很多人夜宵摊子上的必点饮品。而“凉”是一种用干梅、桃子一类的干果与炒米或饭制作的冰镇饮品,又称为“寒粥”。医,是梅浆。酏,指粮食酿的酒。后来,浆的种类越来越多,还有桂花浆、蜜浆、豆腐浆、花生浆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老百姓爱戴子弟兵,舍得把好吃好喝的东西给他们。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自古有之。READING冰镇神器,大有所在先秦时人们夏天已食用冷饮了,而制作冷饮的关键是冷源,在古代,没有电,没有冰箱,没有其他制冷设备,制冰、储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们就利用四季恒温的井水和天然冰,为了储冰,还发明了冰鉴、凌阴(后称冰井、凌室)、冰窖等用于专门存储冰块和饮食的装置与设施。只不过用冰在古代属于奢侈享受,一般只有贵族有条件储冰,到夏日在饮食、纳凉甚至宴饮和祭祀时取用。比如《楚辞·招魂》中就写到“挫糖冻饮,酎清凉些”,意思是把米酒放在冰上用来冰镇。《诗经》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与凌阴”,意思是冬天多开凿些冰块,春存在凌阴里,到了夏天取出来用。《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凌人的职务就是“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据说凌人下面还有负责开凿冰块的劳役。所以,在周朝人们就开始储存冰块,凿冰、用冰已形成体系化管理。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冰窖是陕西凤翔姚家岗的壅城宫殿凌阴遗址。年湖北随州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我国最古老的冰箱——铜鉴缶。到了宋代,采冰业务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宋太祖为了藏兵,还专门设立的事务所——冰警务。“长安冰块,至夏则价等金璧。”因为夏季冰块十分珍贵,朝廷便将赐冰给臣子作为一项福利制度,从周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可以想见,普通老百姓大抵只能望尘莫及了。READING各色饮子,唇齿生津隋唐时期将饮料称为“饮子”,一般是由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保健饮料。《大业杂记》中记载过一种“五色饮”,以“扶芳叶为青饮,楥禊根为赤饮,酪浆为白饮,乌梅浆为玄饮,江桂为黄饮。”作为养生保健品给皇家饮用。当时的长安城里遍布饮子店,卖的饮料都是现调现煮,有些饮子店特别受欢迎,门外常年排队,甚至有黄牛将其炒到“百文售一服”。不过这个时候,想要通过饮子治病的还是大多数,到了宋代,饮子作为药物的义项逐渐减弱,变得更像现在的街边饮品店。《清明上河图》的繁华盛景里我们能看到饮子店的身影。在虹桥桥头,脚店对面有一饮子摊,上罩两把遮阳大伞,上面吊着“饮子”小招牌,旁边有三位挑担的人,正在买饮子。另一处“久住王员外家”门前有一家或两家“饮子摊”,各撑一把遮阳伞,一个卖“饮子”,一个卖“香饮子”。可见饮子在宋代时期的流行程度。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冰雪荔枝膏、冰珠蜜水、雪泡豆儿水……这些都是宋代流行的饮子,听起来是不是让人唇齿生津。“砂糖冰雪冷元子”就是冷饮,将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加“冰雪”更凉;还可以加新汲井水,别有一番凉爽滋味。宋人对饮子的制作十分精致讲究,喜欢用各色香料、香花、香果作为配料。先将花果盐腌,晒干,烘焙,碾成细粉,然后装入器皿密封储存;招待客人时,再取出若干冲泡成饮料,有点类似今天的花果茶。以爱喝酒闻名的女词人李清照自己研发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白豆蔻熟水”,感觉随时可以去开美食直播了。《事林广记》记载了不少汤品饮子的配方,如干木汤、木犀汤、香糖渴水、香花熟水、沉香熟水、紫苏熟水等,读者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斟酌着试一试。《武林旧事》中出现过于南宋杭州街头的凉水至少有十七八种,其中一种叫“鹿梨浆”,叶廷珪编撰的《海录碎事》中说,“鹿梨,山梨也,今人有种者,其味极甘美。”那么,用鹿梨做成的饮品,味道应该很不错吧。苏汉臣《货郎图》上,甚至画有古代小朋友用吸管喝罐装饮料的情景,乍一看会否有一种穿越之感呢?READING祛暑止渴,果子冷饮汉朝以来,随着人们对天然冰的利用更加广泛,制作冷饮的手法和利用冷源的技术逐渐提高,据说,西汉宫廷中出现了用“走兽泉英”(乳汁)、水果、蜂蜜等与雪混在一起制成的冷饮。有一种风行元代的清凉饮品,叫做“舍利别”。《局方发挥》中曾经记载过它的制作方法:“取时果之液,煎熬如饧而饮之,稠之甚者调以沸汤,南人因名之曰煎。”据说当年蒙古人西征中亚时,带回了一种被称为“里木”的水果——柠檬。将柠檬制成果汁后,忽必烈喝了赞不绝口。从明代开始,人们就喜欢榨果汁儿喝了,他们把果蔬型饮料叫做“渴水”,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明代著作中,“渴水”即为饮料名称,相当于今天的橙汁、椰奶。明代时的果蔬饮料种类繁多,有林檎(沙果)渴水、木瓜渴水、五味子渴水、杨梅渴水等。明《英列传》记载:“金陵地方,遍行瘟疾,乌梅汤服之即愈。”“乌梅汤”是直到今日人们都喜欢喝的一款夏天饮品,明清时曾风靡城乡,贫富皆饮,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民间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贩卖过酸梅汤,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明代小说《英列传》中第七回“贩乌梅风留龙驾”,书中说,朱元璋18岁那年,曾跟着郭光卿一起贩梅子到金陵(今南京),当时“金陵地方,遍行瘟疾,乌梅汤服之即愈,因此梅子大贵,不多时都尽行发完,已获大利。”由于《英列传》的素材多源于民间传说,正史中并无相关记载,因此不足为凭。乌梅和梅汤入药医疾,古籍上早有记载,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医书、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煮乌梅汤治病愈后复发,虚烦难眠”的方子。我们开篇所说的周代“六清六浆”中已有用于梅子制作的冷饮;北宋时,酸梅汤已很常见,《东京梦华录》里就曾提到东京汴梁街头有卖“梅汁”一类的夏令冷饮。READING酥山冰酪来一碗?还记得我们以前向大家介绍过,唐朝有一款冰凉甜品“酥山”么?在唐章怀太子墓“仕女图”、唐代壁画“野宴图”等壁画中,都曾经出现过被仕女捧在盘中的“酥山”。酥山,是贵族们才有条件享受的一款奢侈品。素手淋沥而象起,玄冬涸沍而体成。用冰、奶油、酥油拌入蔗浆或蜂蜜,在盘子上淋成山峦的造型,放到到冰窖里进行冷冻,如此一来,酥山会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巍峨多姿。天街小雨润如酥,远看真像一座洁白瑰丽的雪山,吃的时候,入口即化、甜糯滑腻,果真是“酥”不可言。到后来,还出现了“贵妃红”、“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酥山”。而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就成了另一款高档冷食——冰酪。北宋梅尧臣诗云:“朝供酪粥冰生碗,夜卧氊庐月照沙。”杨万里在自己的《咏酥》一诗中细致描写了品食冰酪的爽快:“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元初,冰酪已是宫廷夏日必备之物,有御赐冰酪的风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时就曾吃过冰酪。元末陈基曾在《寄葛子熙杨季民》诗中称:“去年京国樱桃熟,公子亲沾荐庙余。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元朝著名医家王好古在《阴证略例》中还记载了一个贵公子因贪吃“饮冰酪水一大碗”引发伤寒的病例。所以,陕拾叁大火的醪糟冰酪、豆腐冰酪是创新还是复古呢?

夏天是个流火的季节,

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

太阳把大地烤的发烫,

如此难熬的高温盛夏,

谁能不靠冷饮续命呢?

要想夏天过得去,

还得自己动手做够冷冷冷……的饮品,

不如来学习古人,

造一款集颜值与口感并存的socool饮品。

注:本宣传内附所有资料,包括任何图片、插图、视频、设计图、文字描述或其他资料,仅供参考或识别之用,部分图片、视频、字体、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semeia.com/wmhy/7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