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斋诗词稿序
吾粤东海滨,多产奇士,此昌黎遗教在也。又多出通人,三绝四美,每兼能得,吾若晴兄有之矣。兄生岭东,幼承庭训,即有志旧学,六法丹青,早岁已卓然可观,所著画史,尤为学林所重。予仰兄名久矣,客岁得奉手,一见倾盖。又数月,袖出诗词稿一卷相示,予再拜读之,才人才气,横溢乌丝间焉。尝闻物不得平则鸣,若兄之文才高妙,所遇亦蚤达,乃其韵语中隐含金石铿鸣气,何也?夫士生承平之世,与伧父俗子,同吟靡靡之音,匪无益于世,亦无足传。今读若兄诸作,感时论事,庄谐并作,是可觇其怀抱矣。若兄久治画史,岂不知此韵语,亦他年诗史耶!读斯集者,不徒赏其造语之奇与夫促拍之美也。
辛丑谷雨夜
礼堂梁基永拜书于红香炉山下双秦淮馆
梁基永《投笔斋诗词稿》序
弁语
忆予龆龄之时,老父即严令临池学书,其后念大学时也曾下过一番苦功,奈何天资所限,于笔法所悟无多。后来兴趣旁移,以美术史研究为业,虽则时时技痒留连砚边,偶有一二差强人意,但终欠火候,从未敢以所谓“书法家”自诩也。如今既以教书匠自期,更不复有成名成家之份外想矣。至于诗词,更属余事。予作诗只求“二平”,一曰韵用平水,二曰字求平易。至若意境高远,辞藻清丽,则关乎天分才情,非予所敢望焉。且予偶涉词场,不过聊记一时兴会与夫平生交游出处,其意本不在诗,更无所谓“古典今事”之寄托,当不致令人深文周纳。总之,予于诗书之道,皆只是好之而不求甚解,实不足与外人道也。近日得友朋鼓励,于旧箧中挑出自书诗稿数纸,以求方家教正。票友登场,清唱数声,不过亦步亦趋,又岂敢求有本色当行之出彩处,方家哂之可也。
辛丑春日海丰李若晴识于投笔斋
清明日谒方饭亭,亭在海丰五坡岭,宋相文天祥于此方饭,元兵忽至被执。正德年间邑人修亭以纪此事
海丰城外黯云涛,亭下此坡曾树旄。
一饭千秋归运数,孤忠岭外识英豪。
回天空有浩然气,杀贼恨无龙虎韬。
一曲《无衣》虽独唱,西台曾祭旧同袍。
丁亥夏游桐庐子陵台,读梦鼎亭中郭沫若纪游诗“岭上投竿殊费解”句,不觉失笑,为作一绝
公与相如本同里,封禅劝进早遗书。
台高故问难垂钓,笑煞攀缘点额鱼。
戊子秋月星海音乐厅观昆曲《桃花扇》,因生兴亡之感兼伤昆腔式微
舞衫歌扇旧传奇,又见白门新柳枝。
访翠暂忘天下事,却奁应笑胜流痴。
风烟江左尚欢宴,落日煤山已鼎移。
遗老歔欷残梦远,式微昆弋更须悲。
谒云门寺虚云和尚舍利塔
蔽日幽篁桂水平,暮钟隐隐隔山听。
憩心亭上云犹白,萧寺塔中骨已青。
百岁启坛曾慑寇,三朝宏法可书铭。
禅农并重非虚语,何必曹溪方祖庭。
七月十二日调任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因述怀一绝
可喜殷箕走海东,不求重耳奏肤公。
从今一意谈风月,心远地偏皆沓中。
金山寺访古
梵宇千年久已倾,灵峰鳌负亦将平。
东坡人去征帆远,金粟影空青草生。
故老无求更相惜,官家有力只虚行。
今愁古恨云烟外,残瓦一方寄道情。
谒百花冢并序
辛卯盂兰节后一日与澄海林一方兄重访百花冢遗址,方知冢地已由某投资公司承租经营。此前虽有数十文人呼吁保护,亦得政府俯允,然最终如此了局,教人气塞。今妆台石虽存而两旁华屋高耸,恐永无修复之日矣。
寂寞孤坟何处寻,白云东麓百花深。
青山有幸埋良玉,义士无能护碧簪。
忍见军曹先煮鹤,却看商贾复焚琴。
无端又过盂兰节,徒使遐翁泪满襟!
登南沙古炮台怀古时东南海氛未靖
野炮荒丘自纵横,百年风雨一棋枰。
锁喉山海军争地,首鼠战和城下盟。
渡海又闻起波诡,枕戈只待请长缨。
斋名投笔人嗤我,偏是书生好论兵。
重阳登浴日亭步东坡韵
人世几回变换天,浴亭依旧近黄湾。
桑田也信经沧海,碑碣低吟怅岘山。
落魄东坡悲白发,负暄新会献龙颜。
二公日月争光处,不在朝堂在水间。
黄清华兄晨起煮雪烹茶遥赠岭南故人,因作长句答之。黄兄粤人,客居浮梁,日以种瓜为乐,其内子亦研治考古,差可媲美古之赵李
映月梨花一捧雪,细煎佳茗醉流霞。
每临雪浪千峰水,犹念岷峨万里家。
南海未销金石癖,浮梁新种邵平瓜。
斋中更喜有红袖,料峭春风正赌茶。
戏题伟明兄墨梅图二首并序
予友陈子伟明,岭南写梅圣手也,然年近四旬,仍未婚配。高堂严命,友朋牵线,相亲多次,秦娥楚女,纷至沓来,惟蹉跎三载,竟无一中意者,亦咄咄怪事也。
阅尽南枝与北枝,却无一朵落东篱。
雅闻陈子墨梅好,便写卿卿作伴儿。
千里相会因老猿,望梅止渴是阿瞒。
劝君法喜多青眼,莫作扬州瘦马看。
伟明兄乡中销夏,以所摄田园风光夸示粤垣诸友,似有小隐意。因反杜牧《叹花》诗意戏作一绝,以速其归
成荫结子春芳歇,剩有芙蕖花正红。
莫恋故园三径绿,佳人擘阮月明中。
注:前日陈潮光书记过访,言及去岁为伟明所绍介之弹阮女教习至今仍属意伟明,命予转达雅意,故有末句云耳。
陈伟明兄普通话测试再度铩羽而归,悻悻不已,予亦以操国语授课为苦事,因作一绝解之兼自嘲也
折喉燕语本胡语,却笑南蛮鴂舌厖。
南北由来通佛性,关黎何必有京腔。
立夏后三日登罗浮山,归途遇一村姑卖山水豆腐花,同行陈姓某公喜其笑容可掬,乃特意多加打赏,下山后复念念不忘此豆腐西施,因作折腰体一绝嘲之
雨后罗山独倚垆,村姑笑靥似仙姑。
寄语季常稳扶杖,罗浮且莫作罗敷。
我院教务长蔡拥华近日罗浮山写生,于伏虎峰下遇予上月游罗浮诗所记之“豆腐西施”,以其姿色平常,大失望,连呼“若老欺我”。使君好痴心也,因用前韵再作一绝以博拥老一粲
未必文君始掌垆,能搔人背即麻姑。
应笑使君太痴绝,世间哪得几罗敷。
七夕行旅西樵山中次韵邵亮兄
朱泪鲛销自洗磨,育长影好尚婆娑。
欲忘不得停梭织,思见无由怅碧波。
孤月阙圆玉辉冷,仙槎来去蜃云多。
空山新雨入庄梦,今夕同舟唱越歌。
鼎湖山庆云寺有开山祖师手植白山茶树,至今已三百八十载,主杆虽枯而侧枝仍茂。予八年前曾入寺于雨檐下赏之。今日重来,则枯一侧枝矣,摩挲久之,如对故人
玉茗禅房化有情,几番风雨几枯荣。
朱颜曾对花如雪,霜鬓重来记旧盟。
南京万新华兄来穗讲学,时予病风寒不能一晤。岂人生遇合,亦如功名富贵,自有定数,不可易得耶!病起口占一绝以代赠别
欣闻堇浦倾坛席,存问烦劳慰寂岑。
惭愧无愁亦多病,文殊未许度金针。
赠游东醌并序
予与游东醌兄同乡,又大学同学,后同负笈西泠求学于中国美术学院。丁亥间予毕业返穗,游兄则留校任教,越山珠水,千里睽隔。甲午立冬前数日,游兄回粤省母,置酒话旧。忆昔大学时,与游兄诸舍友常于熄灯后燃烛夜饮,所饮不过浊酒数杯,所食或粉面或炒螺,皆粤中寻常小食耳,然极得情致。不觉匆匆廿年矣,于今思之,如在昨日。当年西湖艺专初创之际,吾粤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诸公颇与力焉,今则仅存游兄一二粤人执教其间,可谓零落之至。游兄笃行好学,敏而多思,当不负予之所期也。执手远别,为作六韵以赠。
同里同窗复同道,羊城今夜说前盟。
纵然酒薄无兼味,总是青春多笑声。
岁月渐催双鬓雪,风烟未改故人情。
无须矫厉辽东叹,且作怡然昼锦行。
可笑祁庠论啜粥,莫因裘马忘功名。
二林一李今何在,举翅摩天待我兄。
登兴宁合江塔呈郑海涛明府
家在五羊虽系怀,棠阴更待使君栽。
凌云高塔风过处,好是弦歌入耳来。
中央民族学院吴雪杉兄雪夜改稿,以应拙刊之约,铭感不已,复念其年近不惑尚未婚娶,因戏作一绝劝其明年多谈恋爱少著书,雅不欲词章才子自苦若此也
书生偏喜雕虫事,寒夜枯灯著述忙。
寄语鸿胪吴博士,莫教绿鬓负年光。
读天津美院邵亮兄和作再用前韵
谁怜只影冬霾里,还似槐黄举子忙。
妇箴偏是逐年改,狮吼停时即孟光。
谒越秀山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碑石原址为越秀楼,即吾邑陈竞存先生当年炮轰之总统府也,漫成二绝
堞楼搥碎化埃尘,马嵬徒闻惊玉真。
碑碣无言玉山月,至今故老话孙陈。
众说当年犯玉京,削藩牛李两无成。
军倒如何仍禁赌,竞存公总是书生。
注:陈炯明治粤颇有惠政,尤以禁赌最为粤人称颂,其后与介公黄埔东征军战于惠州,军无饷将溃,或劝开禁以筹饷,陈曰:“军可倒,赌禁不可开”。遂败走香港,抑郁而终。
乙未冬杪李安源兄邀至南京参加晚明研讨会并同谒孝陵
谒陵原不为哀郢,吊古必因情所钟。
感念主人多雅意,玉山重见秣陵冬。
雪杉兄来电告知近日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喜极感赋一绝为贺
光华满路骏公襟,倚马雄文敌万金。
剩勇惟应寻美眷,此生不负看花心。
朋辈某公以予作诗守律过甚作诗相诮因用其韵答之
李杜何曾怨法苛,真诗已尽野狐多。
君非玉茗我非沈,莫折人喉唱小歌。
海泓兄春节游浙中天台山惠示照片,有“在乎山水之间”语,因戏作二绝博粲
春日北窗看图画,烟岚遥想湿云鬟。
伊人素未闻能饮,却道在乎山水间。
羡君屐齿探春早,山意迎人许放梅。
每念江南先一笑,便登粤台望天台。
谒厓山祠怀古
零仃洋外水茫茫,故垒残碑记国殇。
沧海无情助凶焰,孤臣有恨断哀肠。
可怜幼帝怀沙重,应笑牧斋辞水凉。
我本五坡岭间住,更知正气自流芳。
数日前行役京师,亲历雾霾锁城之苦。归粤后,取伟明兄月前所写雪后京郊清景册子一阅。时谚:北京下雪,即成北平。读此册亦使人常作此想也
闻道长安苦霾久,官家蹙眉百姓惊。
缁尘何来难定论,提头京兆已背盟。
仰天无策待西风,雨雪有时疑北平。
陈子冲寒走燕地,写得雪景共品评。
健笔如飞扫愁绪,令我意动思天清。
应信关黎去未远,一灯灭后一灯明。
金霞兄元宵后一日登高然无月可赏翌日欲踏青又为公务所阻作诗解嘲因步其韵
俗务虽曾减诗兴,沧桑自是助风神。
濡毫不忘苍生念,立德何妨老去身。
无月南楼闻屐响,有情是处说前因。
东山小筑春波绿,便作南来新主人。
北京遇陈伟明兄戏赠二绝
戊戌中秋前二日,予入京出差,时伟明兄于中央美术学院访学,遂于簋街小酌。京师烧桂煮玉之地,菜肴虽佳,然不合粤人口味,予二人皆感慨居之不易。雅姿娘者,吾粤潮州语美少女也。予不欲伟明肥水外流,故末句云耳。
京膳万钱难下箸,燕姬一笑渡飞云。
一年又是凉风起,杯酒小楼重论文。
自古长安居不易,一钱难倒探花郎。
若问持家何处好,争如吾粤雅姿娘。
金霞兄由昌岗街道办副主任转任他处副书记追怀四年相知情谊赋此为别
自是浮生多别离,相逢却恨识君迟。?
崂山风景久成梦,?岭上梅花新发枝。?
照影疏星伴归路,?关心民瘼蹙峨眉。
?早臻通显人皆愿,?努力加餐我独期。?
礼堂昨夜作《水仙奇石双清图》相赠并赋一绝,晨起次韵奉和
九华当日望潇湘,南海何缘对绿裳。
且向云端呼我友,石交砥砺诉衷肠。
登白云山访伊汀州书叶花溪墓表,步礼堂韵
风雨无情久惯看,依然夕照立危栏。
前贤胜事应难续,百衲残碑幸未删。
岭海楼头曾抚剑,红棉江畔几回澜。
楚亭耆旧班班迹,偏向白云镂肾肝。
附词八首
玉蝴蝶·谒百花冢并序
屈大均《广东新语》记,明末岭南名妓张乔殁后葬于白云山梅坳,羊城文人百余人前来送葬,“人各种花一本于其冢,凡得百本,五色烂然,与‘花田’相望,亦曰‘花冢’”。此冢后毁于民国抗倭之役,仅存残石。戊子岁杪,予至冢前,但见荒草成窠,抚今追昔,因作小词,以寄哀思。
寂寞白杨青草,云山东麓,曾敛香尘。细雨迷蒙,应似枕上啼痕。百花谢、颓垣残石,曲径幽、悄地无人。念真真,故茔何在?惟有名存。
犹闻,南园捧砚,缓歌篇什,似水良辰。易色山河,未知何处可招魂?瘗良玉、伤春泣露,长叹息、树老鸦昏。忆王孙,莫论今古,且自沾巾。
西江月·游太行山脉万仙山景区郭亮洞问讯太行春意,陉中犹带余寒。此心旷达即神仙,休管峰回路转。
创业从来艰苦,战天斗地移山。愚公当日勇争先,引得游人感叹。
采桑子并序
甲午初冬登成都青城山有怀杭州董捷兄,甲申岁曾与董兄游蜀,时兄少年郎,故以古谚“少不入川”谑之,匆匆十年,各欲白头,不复有此绮思矣。
入川当日君年少,绿鬓青衫。只好清谈,蜀女如花未敢探。
重来已过看花日,如画烟岚。早共抽簪,安步何曾逊驷骖。
金人捧露盘并序
连日目疾,不能视书,午后过观是山房访一方兄。雨润琴书,一室萧然。试香品石,赏砚斗茶,消磨壮心,正赖此诸君也。忽学院人事处来电曰予被列入某工程之培养人选,亟须填写表格数份。此类工程,昔日评职称时百般求之而一无所得,今自天而降,却索然无味。且夫今日视诊,医生说予目有老花之兆。噫,以此昏花之眼,又何必再与刀笔吏斤绳于擘窠表格之间耶?
试沉香,观古研,斗新茶。细雨歇、一枕繁华。清斋睡足,暂忘营营案牍生涯。壮心磨尽,道不行、泛海浮槎。
空回首,曾弹铗;人未老,眼将花。且食蛤、风味犹佳。谈锋始畅,忽报君名忝列公车。蚁头蜗角,倒不如、一醉流霞。
喝火令·暮春重过松江翠柳桃红日,沙鸥破碧浔。水云离合总差参。不意怅然如许,一梦惜分襟。
又过松江渡,凭轩指远岑。物华光景两骎骎。见也匆匆,见也莫追寻。见也不关风月,却道已春深。
一剪梅并序
予癸未间负笈西泠。次年暮春,一日于学院食堂午餐,董未已兄遥指一人曰此明州陈超历兄,熟视之,乃一翩翩美少年也。珠玉在侧,令人目眩,因叹曰:“我见犹怜,况女子乎?”遂定交,后未已时以“我怜兄”相谑超历,盖典出于此。今岁暮春重过西湖,得与超历兄相见,不意昔日之佳公子,竟至谢顶矣,予亦鬓生二毛,皆颓然欲老,相视大笑,执手为别。近日超历兄自杭州寄湖笔至,戏填一阕略表谢忱兼怀十二载交谊。
忆昔湖边初晤言,公子翩翩,我见犹怜。逶迤春水碧于天,诗酒留连,行遍千山。
岂得人生再少年,日月惊丸,一梦邯郸。感君万里寄新翰,何日尊前,各笑苍颜。
清平乐并序
乙未夏日至鹤山考察教学基地,同行之蔡拥华教授言十五年前曾来此写生。天光云影,荷香桨声,依然如故,唯当年撑艇唱采莲曲之船家女,今皆换了黄帽老艄公,闻者皆长太惜也。
桨声如磬,点皱琉璃镜。莫学渔人寻故径,自是人生萍梗。
垂杨系马中郎,何人曲岸持觞?十五年来一梦,更添多少秋霜。
年春于罗浮山
忆少年·登罗浮山飞云顶
淙淙泉水,悠悠古径,蒙蒙云岫。骑鲸过巨浪,绝尘摩星斗。
始信山君终可就,倩麻姑、奉觞称寿。虽霜鬓如此,却千峰入袖。
李若晴,年生于广东海丰。年至年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年至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年至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协理论艺委会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
往期推荐:
清新脱俗:李永强的诗与画
黄厚明:艺术史研究的守界与跨界
李永强:郭忠恕由界画家到南宗巨匠身份之嬗变研究
曹意强:可见之不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
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