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文用金银在各色笺纸上作书画,也由来已久。文献著录则始于汉晋方士用各色绸帛、笺纸书写重要经疏。这个方法一直被沿袭下来,直到19世纪不费。
金花笺照北京习惯称呼是“描金花笺”,比较旧的称呼应当是“泥金银画绢”或“泥金银粉蜡笺”。
原材料包括有绢和纸,一般多原大六尺幅或八尺幅仿澄心堂的一种则是斗方式,大小在二尺内。制作时代多在十七世纪后期和十八世纪前期。
主题图案的表现方法大致可分成两种形式,一是在彩色纸绢上用金银粉加绘各种生色折枝花,一是在彩色纸绢上作各种疏朗串枝花或满地如意云,再适当加上各种龙凤、八吉祥或花鸟蝴蝶图案。
紫色描金粉蜡笺?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长.7厘米,宽95.5厘米。清宫旧藏。一面绘描金缠枝莲纹,另一面则洒金片,两面都可以书写作画,也可以用于多层揭裱。反映到这种彩色鲜明的纸绢上的,不论是庄严堂皇的龙风,还是生动活泼的花鸟蜂蝶,看来却给人一个共同的愉快印象,即画面充满生意活跃的气氛,它具有一种十八世纪文人画家绝办不到,惟有工人艺术家会有的,豪放中包含有精细秀美中又十分谨严的装饰艺术风格。
特别是整幅纸张的装饰效果,显得极其谨严完整,部分花鸟却又自由活泼,相互调和得恰到好处,它的产生虽在二百年前,到现在仍使人感到十分新鲜。
这些纸绢似创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当时多是特意为宫廷殿堂中书写宜春帖子诗词或填补墙壁廊柱空白,也作画幅上额或手卷引首用的,在悬挂时可起屏风画作用,有的位置就等于屏风。
宋代以来,人称黄筌父子在屏风上作花鸟画为“铺殿花”,语气中实含有讽刺。其实照目前看来,倒正说明了这类画的长处是笔墨扎实,毫不苟且,因之装饰效果特别强。
十七、十八世纪以来,金花笺上的花鸟云龙,长处还是照旧,应属于“铺殿花”一个分支。作者部分是清代宫廷中如意馆工师,部分是苏州工匠。在苏州织造上奏文件中,有一份关于同治八年制造五色蜡笺工料价目,十分重要。价目是:
“计细洁独幅双料两面纯蜡笺,每张工料银五两玖分。又酒金蜡笺,每张加真金箔酒金工料一两钱五分二厘,每张工料银六两二钱四分二厘。
又五色酒金绢,每张长ー丈六尺,宽六尺,每尺用加重细洁纯净骨力绢,需银一两,颜料练染工银三钱,真金箔一钱四分七厘,金工银三分一厘,每尺银一两四钱七分八厘,每张银二十两六钱四分八厘。”
文件中说的是比较一般的酒金纸绢,由此可推知,十八世纪以来,加工极多的泥金绘画纸绢,当时价格必然更贵。
绿色描金银粉蜡笺?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清乾隆,长9.7厘米,宽96厘米。清宫旧藏。 本品为粉蜡笺,表面光滑,为砑光所致,纸质柔韧。
其一面为绿色描金银折枝花卉纹,
另一面为洒金面。
如把这个价目和绸缎价目相比较,当时特别讲究的石青装花缎子,不过一两七钱银子尺,最高级的天鹅绒,只三两五钱银子一尺,这种加金纸绢价格之高可见一斑。
画师姓名我们目前知道的虽不多,但艺术风格则可从花笺本身一望而知:
早期多接近蒋廷锡父子,较晚又和邹一桂有些相通,山水画笔法则像张宗苍、董诰。这情形十分自然。因为作者既然多是如意馆工师或苏州画工,艺术风格受宫廷画师影响,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容易受后来做宰相的蒋廷锡画风的影响。但是如从图案布局效果看来,这些画却早已大大超过了他们,每一幅画都注意到整体效果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节奏感极强,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金花在工艺上的特征
金花笺一般性加金技术处理,根据明清材料分析,大致不外三式:
一、小片密集纸面如雨雪,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即普通“金”。
二、大片分布纸面如雪片,则称“大片金”,又通称“片金”,一般也称“洒金”。
三、全部用金的,即称“冷金”(在丝绸中则称为“浑金”)。冷金中又分有纹、无纹二种,并有布纹、罗纹区别。这部门生产,宋明以来苏蜀工人都有贡献,贡献特别大的是苏州工人。纸绢生产属于苏州织造管辖范围,这是过去不知道的。
仿明仁殿画金如意云纹粉蜡纸?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长.5厘米,宽5厘米。 纸两面皆用黄粉加蜡,再以泥金画以如意云纹图案,
纸背洒金片,纸正面右下角钤有隶书“乾隆年仿明仁殿纸”字印。 该纸平滑匀细,纤维甚少。
可逐层揭开-4张,每张均可用。
这种纸是乾隆时期内库藏品,造价极高昂,只供皇室专用。
明清花笺制作,按其艺术特征,可分成几个阶段:
一、显然属于明代的,计有朱红、深青及明黄沉檀四色。材料多不上蜡,属于粉地纸绢类,花多比较草率大派,银已泛黑,折枝和龙形与明代锦缎、瓷器纹样相通。
二、明清之际的,多作各种浅粉色地子薄花绢,用金银粉末特别精神,画笔设计也格外秀雅,和同时描金瓷上花纹近似。
三、乾隆时期的,多五色相配搭,外用黄色粗花绫裹成一轴。纸料比较坚实,花纹却较板滯,但图案组织还是极富巧思。
四、道光、同治以后的,纸张多较薄,色料俱差,金银色均浅淡,画笔也日益简率。
罗纹洒金纸?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清雍正,长1厘米,宽65厘米
罗纹纸制作精致,洒饰金箔,装饰华贵,
为清代较为盛行的纸品之一。
从材料性质说,大致也可以分成三种:
一、细绢上加粉彩地加金银绘
二、彩粉地加金银绘
三、彩粉蜡地加金银绘。
如从花纹区别,大体有如下各种:
一、各种如意云中加龙风、狮球或八吉祥折枝花
二、散装生色折枝花
三、各式卷草串枝花加龙、狮球、八吉祥博古图。
从花纹上看,云多作骨朵如意云形的,清代虽还沿用,其实是明式,和明云缎花纹相似。至于细如飘带不规则五彩流云,则是清式。云中有蝙蝠,如“洪福齐天”,必是清代。其中又有早晚,从蝙蝠形状可知。龙多竖发猪嘴(所谓猪婆龙),风作细颈秀目,并有摇曳生姿云样长尾,即非明也是清初仿,和瓷器一样。
博古图主题是康熙所特有,道光也有仿效。细金屑薄粉笺多属康熙,有各种浅色的。
另外还有一种斗方式金花笺,纸下角加有一个长方条朱红色木戳,作“乾隆年仿澄心堂纸”八字,上用细泥金银绘花鸟、松竹、山水、折枝花,纸分粉笺和蜡笺两种,粉笺较精,多紧厚结实如玉版。
又有一种“作仿照体仁殿制”字样,纸式相同。我疑心这类笺纸是明宣德时制作,清代才加上金花的。
梅花玉版笺?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清乾隆,长50厘米,宽49.5厘米。
纸的右下角勾云纹栏内有朱文隶书“梅花玉版笺”长方印记。
此种纸笺盛产于乾隆年间,为宫廷专用纸张。
还有一种斗方式作冰梅花纹的,所见计有二式:一种是在银白薄蜡纸上用金银绘冰梅,加小方戳则称“玉梅花笺”,创始于康熙,乾隆时还在复制。一种是薄棉茧纸,花纹透明,尺码较小,五色俱备,生产时代当在明清之际,或明代南方工人本于“纸帐梅花”旧说,专为裱糊窗用的。
Theend
————
文章来源:
《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
(本文根据原文内容略有删减)
本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发行
※右文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留言
记得常来做客~
留言区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学习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